在从化鳌头镇桥头村有一支特别的武术醒狮队,由三位年过六旬的资深老师傅带队,2003年组建以来共建立了25支队伍
这个涵盖了1200人的醒狮团,在各个大赛中凭借高超技艺屡屡获奖,2011年鳌头醒狮还入选了广州非遗名录
鳌头醒狮在传承与创新中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跟着小编一起走进鳌头镇感受鳌头醒狮的非遗魅力↓↓↓
鳌头镇位于从化区西部,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非遗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走进鳌头镇,随处可见散落于青山绿水、街头巷陌之间的人文印记。古村落、古祠堂等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烙下时代印记、饱含人文底蕴,见证着从化文化和鳌头文明的智慧与成长。鳌头镇自古有舞狮习俗,每逢喜庆节日、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重大活动必舞狮,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生财有道、步步高升。清末民初,佛山狮艺传入鳌头镇桥头村,醒狮文化便在鳌头广泛流传,至今已传承百年。
传统的鳌头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最高。为传承醒狮文化和技艺,1976年至1978年鳌头武术醒狮团请来了黄飞鸿第三代传人徐伟指导武艺醒狮,并多次参与鳌头醒狮庆贺和武术表演。2011年7月7日,从化鳌头醒狮入选《广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项目。
非遗
是以传承为纽带的“活艺术”,
它扎根于乡野、植根于生活,
鳌头醒狮一路走来,
以练武学艺为初衷,
不断传承和发扬醒狮文化。
曾桂森是广州市级非遗鳌头醒狮代表性传承人,其1951年出生于从化区鳌头镇桥头村,现为从化区醒狮协会会长。1981年,曾桂森在广州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上独舞“狮子出动,睡佛取灵芝”,把狮子从酣睡到兴奋的神态举止、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举拿下首届金奖,鳌头醒狮因此名震岭南。后来,这套鳌头醒狮队独创的“狮之出洞睡佛取灵芝”的套路也在广州市非遗表演赛中获最具传统特色大奖。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组、广州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和从化电视台曾为其作专题报道。
鳌头醒狮的威风,因有醒狮团的传承和创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逆风前行。目前,鳌头武术醒狮团由曾桂森、曾浩根、曾柏辉三位超过60岁的资深老师傅带队,从2003年着手组建鳌头少年军校桥头醒狮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至今共建立了25支队伍约1200人,覆盖少儿醒狮队、成人醒狮队等不同年龄段。近年来,鳌头醒狮团积极参加各种醒狮大赛,凭借精彩的动作、高超的技艺,展现鳌头醒狮的矫健威武,屡获省、市级金奖。
鳌头镇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修建“非遗醒狮文化广场”,打造非遗传承的实践载体;广泛开展鳌头醒狮进校园系列活动和“鳌头醒狮”公益培训,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形式融入群众生活,弘扬狮艺,培养人才,展现“人文鳌头”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目前,鳌头镇共有三处传统醒狮文化传承培训基地,分别是桥头小学、人和小学和鳌头中学。其中鳌头中学的大课间活动是由“鳌头醒狮”改编而来的“醒狮操”,荣获广州市“百所优秀大课间活动”称号;其将醒狮表演作为学校社团项目重点打造,在舞狮运动中培育学生们坚毅顽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让非遗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桥头小学曾参加“羊城之夏”2019广州市民文化节——广州市第四届广场舞大赛、2019广州市群众文艺精品巡演等活动,荣获原创组银奖、最佳风采奖等多个奖项,为传播地域特色非遗文化发出鳌头声音、展示鳌头风采、作出鳌头奉献。
下一步,鳌头镇将继续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醒狮文化活动,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积极弘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醒狮精神,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推广,传播仁义礼智信勇正能量,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精神动力。
编辑:利文婷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