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谷城医院副院长徐启桓:早干预降低慢性乙肝变肝癌的风险

南方+ 记者

10:10

(梅州谷城医院副院长徐启桓:早干预降低慢性乙肝变肝癌的风险,时长共10分10秒)

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率达到90%和治疗率达到80%,而我国目前仅分别为25%和15%。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可早期发现乙肝感染,抗病毒治疗可延缓乙肝疾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率。

梅州谷城医院开设了全市首个乙肝治愈门诊。据介绍,该专病门诊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的“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指导下,凝聚权威专家智慧与经验,为乙肝患者提供“全病程科学管理”的乙肝诊疗,采用规范化诊疗技术、提供个体化病程管理及服务,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梅州谷城医院副院长徐启桓(左二)正在和医生们讨论诊疗方案。何森垚摄

梅州谷城医院副院长徐启桓(左二)正在和医生们讨论诊疗方案。何森垚摄

肝病科是梅州谷城医院的重点专科,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其中包括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珠峰工程”项目主要参与者、梅州谷城医院副院长徐启桓。他拥有30多年来从事肝病领域的诊疗和预防的经验,近年来重点参与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研究,是国内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最多、治愈患者最多的专家之一。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针对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专访了徐启桓,围绕肝病诊治、学科建设以及肝炎防治误区,徐启桓以资深的临床经验给出了专业的回答。

南方日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超过半数的肝癌发病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中国,为什么我国患肝癌的人群比重大?哪部分人是高危人群?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肝病的发病情况?

徐启桓:根据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乙肝的感染率为6.1%,感染者人数约8600万。对于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其肝硬化年发生率在2%—10%之间。而对于已发生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每年有3%—5%的几率进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而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14%—35%。

在肝硬化患者中,肝癌的年发生率约为3%—6%,而非肝硬化慢性乙肝感染者的肝癌发生率为0.2%—1%。由于慢性乙肝感染者基数较大,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病例在全球占比非常高。

关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尤其是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此外,乙肝病毒处于高水平复制状态的病人,或伴有长期饮酒、接触毒素等情况,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肥胖人群易患脂肪肝,而脂肪肝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患有糖尿病或吸烟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同样被视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加强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南方日报:您在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癌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作为国内乙肝临床治愈病人最多的专家之一,在肝病领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哪些心得和经验?

徐启桓:根据我30多年来从事肝病领域的诊疗和预防的经验,我深切地体会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年龄超过30岁的患者,由于他们发生肝细胞癌和肝癌死亡的风险较高,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建议所有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如HBsAg阳性,应进一步进行HBV DNA检测。如HBV DNA为阳性,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此外,我们需要积极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未感染乙肝病毒或抗体阴性的新生儿和年轻人。

在诊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及B超等检查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已有肝硬化的患者,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肝病进展及肝癌迹象,以便实施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疾病的进展,以期达到延长慢性乙肝患者寿命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南方日报:肝病科是梅州谷城医院的重点专科,请问医院开展了哪些临床诊疗项目?您加入梅州谷城医院肝病科以来,认为当地的肝病发病情况具有什么特征,您会针对哪些方面提升医院的肝病诊疗技术?

徐启桓:梅州谷城医院肝病科作为重点学科,承担着各类肝病的治疗重任。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工作,涵盖了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甲肝、戊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以及代谢性肝病等常见疾病,包括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等各种临床类型。对于肝衰竭的患者,我们配备了先进的人工肝血浆置换仪、肝脏贮备功能检测仪等设备,以及各种肝病病原学、病因学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力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断和治疗。

在加入梅州谷城医院肝病科后,我对五华地区的肝病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我发现乙肝感染率在该地区较高,但当地群众对自身感染状况的了解程度较低,导致诊断与治疗率也相对较低。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或肝癌等肝病晚期,情况令人惋惜。原因其一是当地群众多喜欢饮酒,部分人有长期喝酒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乙肝合并酒精肝的风险,可加速肝病发展。其二是该当地有食用生鱼片的习惯,这导致了乙肝合并肝吸虫感染的病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加强对慢性乙肝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乙肝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早对慢乙肝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对于HBV阳性的育龄妇女,我们要特别重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措施。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有责任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非医学人士有时会因一些误区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根据您的临床经验,市民对肝病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哪些情况需引起重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护肝养肝?

徐启桓:市民对于肝病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源于非专业背景知识和一些不正确的传统观念。首先,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小三阳的预后都是良好的,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小三阳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肝功能、病毒载量、基因型等。此外,由于过去一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误导,许多人认为小三阳肝功能正常,传染性低,无需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伴有病毒复制的小三阳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此外,许多群众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固有观念,即没有不适感就不需要检查和治疗,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病初期症状往往比较隐蔽,即使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也可能存在肝脏损伤。因此,定期进行肝脏功能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纠正这些误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所有乙肝表原抗原阳性患者应进行精确的HBV DNA检测及相关、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如HBV DNA阳性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其次,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乙肝或丙肝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长期大量饮酒史的患者应前往医院接受肝病检查,若已发现患有肝硬化,应及时进行抗纤维化等治疗。体重超标的患者应检查血脂水平,若血脂增高,应前往肝病科进行详细排查,看是否合并脂肪性肝炎。

当患者出现肝炎症状,如乏力、尿黄;出现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及毛血管扩张;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表现有脚肿、腹胀、腹水;有肝硬化病史者近期内出现明显消瘦、突然腹胀等,以上这些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及时明确诊断,以实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护肝养肝应注意科学性。肝病患者应查明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并定期复查,保持充足休息时间,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脂肪肝患者应多运动,减肥,避免随意服用保肝药物,特别是某些中草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并加重肝脏负担。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因服用所谓的祖传秘方草药而导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甚至出现药物性肝炎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警惕和预防的。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汪思婷

摄影/视频 何森垚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