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潮流合伙人”是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的文化名家访谈活动,邀请各领域名人名家,以对谈的形式,探讨艺术、音乐、阅读、教育等话题,赋能潮流东莞城市发展。
本期,我们一同走近管理学博士、教育培训专家、《世界咖啡馆研讨教学法》作者王永民。下来,还将陆续推出名人名家的余下2期对谈,敬请期待。
当提起一座城市时,你最先想到的会是城市中的什么?
许多人的答案是街道。不论是北京的南锣鼓巷,还是西安城中的回民街,又或是广州的千年古道——北京路。大多数人对于城市的记忆起源于街头的烟火气,对另一座城市的印象也大多始于保留着当地文化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街道。
一座城市的公共生活,大多是以街头文化为背景的。街道既是保留在地文化的“历史博物馆”,也是推动在地文化发展的一股力量。
当舶来的咖啡文化,遇见中国的大街小巷,一场场关于咖啡“在地化”的试验正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里展开。
在“书香东莞·啡阅城市时光活动”中,广东拙见文化创始人、总策划,“潮流合伙人”推介官田延友与管理学博士、教育培训专家、《世界咖啡馆研讨教学法》作者王永民,一同就如何将东莞日益兴起的咖啡文化,融入这满城书香之中展开深入对谈。
01
一切美好
源于对话:
大多数第一次去世界咖啡大赛的观众都会好奇,为何咖啡师在制作一杯咖啡时需要喋喋不休的介绍着咖啡产地、烘焙工艺、制作技巧等,甚至还要与评委有深度交流。咖啡行业普遍认为,交流是一位优秀咖啡师必备的能力。
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咖啡师专业的讲解与饮用提醒,才可以增强顾客的感官享受。其最终目的更是为了让大众认识咖啡,毕竟咖啡豆那种变化性的灵魂和精髓,才是最吸引人们的地方。而顾客对咖啡师的反馈,也是咖啡师实现一杯“对的咖啡”想法的一条通路。
在咖啡文化中,一杯咖啡是两个人对话的起点;在日常生活中,对话更是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的起点。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哲学领域专家刘擎也曾说过,哲学如果没有对话是不可能的。
对话之于我们每个人的分量无可比拟,生活中的一切都源于对话。因为对话而产生的行动也都带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更是需要通过讨论、对话来纠正自我固化和封闭,而对话也都需要空间的支持。在王永民看来,咖啡馆就是一个让大家畅所欲言的最好的文化空间。
就连张若谷也曾在《咖啡座谈》的散文集里说到:“我只爱同几个知己的朋友,黄昏时分坐在咖啡馆里谈话,这种享乐似乎要比绞尽脑汁做纸上谈话来得省力而且自由。”
咖啡这种由大自然创造出的生动的果实,对于我们而言是能量的提供者,更是放松的代言人。咖啡流转的风味在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半径、时间和空间时,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以此来加速当代人的沟通交流。
02
咖啡馆,
提供对话场所
咖啡馆,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喝咖啡的地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跨时代的历史大事件的策源地,恰恰就是咖啡馆。
东莞图书馆莞城分馆卡夫卡咖啡馆城市阅读驿站
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花神咖啡馆,就是咖啡馆中享誉百年的经典符号。
这一带的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聚集着巴黎最有名气的咖啡馆、书店、美术馆和博物馆。许多文学巨匠曾经常出没在这里的街道,这些街道和咖啡馆也见证着最好的文化时代和那些伟大思想的诞生。
街道与咖啡馆等空间的融合,一方面促进着城市文化的进化与创造性生活;一方面提供一个空间,当地人在此承袭本土文化,外来文化到这里在大家的交流中也可以因地制宜、融入一脉相承的新文化背景。
东莞村舍咖啡店
或许当你身处一个陌生城市之处会有一丝胆怯,但一间咖啡馆,一杯熟悉的咖啡,就可以随意打开与他人的一次交谈。
这些诞生在城市新空间里的咖啡馆,更是为居于其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消遣”的场所,奔波之余在此逗留一时半刻,通过与形形色色人们的交流中看看生活的变动。
03
潮流,
“啡”同凡响
当王永民知晓东莞的人均年龄只有33.4岁时,他说:“青春活力潮流就是东莞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城市人群的年轻化,催生着东莞在地咖啡文化的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咖啡浓度”已成为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的指标。
东莞图书馆莞城分馆UNO·一弄料理城市阅读驿站
东莞现存3000多家的在营咖啡馆作为商业数据的载体,同样展现着这座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随着咖啡文化渗入东莞城市文化生活肌理,市民对咖啡的接纳度不断提高,咖啡需求持续上升,东莞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咖啡”+社交、阅读、休闲等成为东莞人的潮流生活方式。
咖啡馆在以小见大之余,把很多东西聚焦成一个能量,聚焦到一个地方。东莞图书馆便是利用这种理念,将咖啡馆与图书系统绑定“联盟”,发起“书香东莞·啡阅城市时光”计划,将东莞当地的咖啡香气与浓浓书香相结合。
在对谈中,王永民也认为,如果把东莞现有的3000多家咖啡馆做高效的结构化升级,将其都变成一个能够分享、对话,一个可以输出解决方案的地方,那对城市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都将会大有好处。
东莞醒莞咖啡店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精神注脚。
位于同沙生态公园里的醒莞咖啡,有着中式建筑、黄色灯笼、屹立在湖边的凉亭,以及傍晚夕阳漫卷的美景;水濂山山脚下的“村舍咖啡”则是完美还原云南大理风格,地上铺满碎石、青花瓷碎片、鹅卵石,周边是品类丰富的树木;寮步“又一味酱园”里的咖啡店“酱啡”,依托东莞非遗项目——寮步豆酱,创新打造“咖啡+非遗+旅游”的体验模式。
如今的东莞,各式各样咖啡空间构成了多样化公共空间,体验式、沉浸式场景,让大众感受潮流与在地文化的碰撞。
东莞籼米の仙剑主题咖啡店
择一僻静处,在品尝咖啡的闲暇时光里,分享一册好书,在充满文艺气息的空间里,感受阅读带来的宁静,或与好友细数日常的小美好,这何尝不是城市中的美好生活呢。
往 期 回 顾
名家对谈!“即刻潮流合伙人”今日首推
对话陈家怡!从东莞向世界,“小提琴新星”是怎么炼成的→
惊艳过东莞人的古乐吟唱,是时候认识「巫罗·海」了
对话赵聪!琵琶界的“弄潮儿”,把民乐玩出新花样
00后诗人姜二嫚:图书馆里长大,东莞孕育了我的诗人生活
杨克:用诗歌记录东莞故事,书写城市生活
李岩:考古,就是一件很潮的事
来源: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
审校:殷柱华、林献齐、刘燕
编辑:沈海琳
跨越江湖山海,感悟潮流东莞
探寻湾区之美,我在东莞等你
,时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