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南方+ 记者

1月15日下午,中共惠东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惠州市副市长、惠东县委书记黎炳盛向全会做工作报告。

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工作,深入分析了全县所处的形势、面临挑战及发展机遇,清晰部署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逆境中突围,重压下崛起。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跑出县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全县“一盘棋”

力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

2023年,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这一年,惠东县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拿出落实头号工程的劲头和力度,扛起“由县主抓”责任,以全县“一盘棋”统筹部署,推动“百千万工程”迈出坚实步伐。

自全省“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惠东县迅速构建县镇两级指挥架构,制定印发《惠东县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计划》,提出以“一七五二”为总抓手,即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聚焦七高建设、突出五大保障,量化实化近期、中期、远期任务举措,清单化落实一系列重点任务,掀起了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行动。

在宝口镇佐坑村,当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集水稻种植、烘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发展新“稻”路;在巽寮渔业村,村集体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采取村企合作方式,打造了一处拥有高档餐厅、户外帐篷营地、咖啡馆等符合旅游潮流的滨海文旅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180万元的租金收入,带动约100户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见效过程中,惠东注重发动群众力量、汇聚社会资源,与惠州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共同推进17宗合作共建项目、组建“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积极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实现78家企业与11个镇对接,全年累计帮扶资金5241万元,不断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

去年11月,白盆珠镇和10个行政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全县4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2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扎实推进,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75%行政村达到“20万+”,惠东推动头号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征程乍起,奋进正当时。面对新的一年,黎炳盛指出,要坚定不移狠抓“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县镇村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会议提出,惠东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城乡互联互通,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提升城镇发展能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自选培育一批典型镇村,努力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惠东还将完善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强化重点目标任务的资金要素保障,引导更多资本、人才、技术投入和服务乡村。

狠抓实体经济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

12月末,位于惠东县黄埠镇的重大建设项目——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3、4号机组获国家核准。在此之前,太平岭核电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一期工程进入安装高峰期,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华龙一号”三代核电项目距离投产发电已越来越近。

重大项目可折射出地区的发展基础与未来潜能。这几年,惠东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传统工业+汽车配套产业三大产业集群,聚力建设工业发展大平台,不断提升经济质量,积蓄发展后劲。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累计完成征地1.92万亩,12条市政道路已贯通,累计落户22宗产业项目,其中9宗项目已动工建设,博科PBAT、顺酐催化剂装置投产;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37宗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工产业项目7宗……

过去一年,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提速,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提质增效,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等园区与平台项目加快推进。

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惠州LNG接收站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中广核惠州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动工……一大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在惠东密集开工,全县储能产业布局呈现良好态势,不仅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惠东已然成为一座新型能源大县。

产业“势能”不断积聚,发展“动能”即将释放。黎炳盛指出,要辩证地看待惠东当前阶段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把握自身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咬紧牙关闯过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发展的道路必将豁然开朗。

会议提出,惠东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对标市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产业园区的目标任务,坚持新兴产业引进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惠东将继续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传统制鞋业,制定实施惠东鞋业改造升级三年行动方案;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深化蔬菜、马铃薯、深海网箱养殖、生猪四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岭南荔枝、南粤黄羽鸡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谋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县。

坚持生态优先

绿美城乡展新颜

站在黄埠镇盐洲岛白沙村的观鸟台远眺,考洲洋沿岸红树林郁郁葱葱,在大片的绿意之中,白色鹭鸟如星辰点缀,游船荡漾海面卷起层层浪花,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在莲花山下的西枝江源头,乌禽嶂植被茂盛,中华穿山甲定居其中。去年4月,“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也现身于此,山脚下的佐坑村村民,已然习惯与野生动植物同栖共居,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绿美惠东生态建设稳步实施,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9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4万亩;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成为首个获省级造林奖励指标的县区,好招楼红树林湿地、盐洲红树林湿地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当前,惠东坚定不移践行生态优先理念,持续提升绿美成色,落实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将惠东打造成惠州乃至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植绿增绿扩绿方面,会议提出,将筹划未来5—10年的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提升任务安排,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加快好招楼湿地公园二期、寨场山森林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强稔平半岛黑排角地质自然公园、乌禽嶂中华穿山甲栖息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抓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围绕打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完成新造红树林1000亩任务;加强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推进“四旁”“五边”绿化美化。

在推进减污节约降碳方面,惠东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吉隆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惠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三期工程建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严守“三区三线”,落实“四水四定”,强化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达标。

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就是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惠东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划建设好国家储备林,谋划森林碳汇开发项目,拓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发展林下生态种植、林下生态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模式,依托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旅游精品线路,书写好“林游结合”“林水结合”生态文章。

用心用情用力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用上了手机支付,现在大家购物方便又快捷。”自从村里的网络信号变好了,宝口镇大围村开杂货店的张阿姨十分感慨幸福生活的新变化。

此前,惠东县北部山区的宝口镇、高潭镇、安墩镇、白盆珠镇、多祝镇的部分地区因处于山坳,受四周山体阻隔,存在信号盲区。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惠东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通信公司合作大力推进山区通信网络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608.83万元,完成89个基站升级和75个新建基站建设,涉及5镇56行政村,有效解决山区弱覆盖区域164处,让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信号幸福”。

这是惠东聚焦民生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惠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事业取得一系列新进步,飞鹅中学等16所改扩建学校项目已完成12所,平山泰园学校启动建设;全县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部分民营医院共有29家纳入惠东县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成运营9家镇级长者照护之家和73家村(社区)长者服务站。

聚焦民生“小切口”,做实共同富裕大文章。未来一年,惠东将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新时代惠东人民的生活更有色彩、幸福更有质感。

一方面,惠东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巩固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成果,大力优化城市常态化管理,完善督查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

另一方面,惠东将推进平山泰园学校等5所新建学校建设,力争3所改扩建学校年内完工;加快县中医院新建、县慢病站迁建、县荣超公立医院和增光、巽寮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建成使用,推进县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着力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体推进养老、托育、社会保障等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老区苏区重点县和文化富县,惠东还将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弘扬“岭东雄郡”雄武气魄,推进梁化古郡、白马窑址等文明探源工程,加快白马窑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推动广东省陶瓷考古标本库房惠东县非遗展示馆建设,保护性开发平海古城、皇思扬古围村、田坑古城、范和古村等建筑遗址,深入挖掘和展示惠东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南方+记者 乌天宇

摄影 梁维春 王昌辉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