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佛山来说,是红利与压力交错的一年。
这一年,佛山工业大盘总体向好,技改投资更是连续全省领跑;百亿项目接踵而至,近三年引资总额已突破万亿。而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等大平台的加速建设,更是为佛山开创制造业当家新局面积蓄能量。不管是和自己比还是和别人比,佛山经济都在加速奔跑。
不过,经济格局稳中有变。外贸开局遇冷,全年承压;房地产市场动荡,企业预期起起伏伏。与此同时,“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潮流交织,地缘政治风险、经济高通胀、产业链重构等企业无法左右的经济宏大叙事,都可能切实改变佛山制造的命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盘点了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里,可能影响佛山经济格局与走势的八大事件,拨开云雾寻觅深层机遇。这既是明晰当下发展势能,更是展望未来前进方向。
在机遇与压力并存的2023年,佛山经济持续加速“奔跑”。
事件一
突围争先:佛山跻身“工业3万亿”俱乐部
2024年开年,佛山就传来喜讯: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大市佛山,再攀新高峰。
规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到底意味着什么?截至2022年,国内只有3个城市(深圳、苏州、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佛山也成为继深圳之后广东第2个3万亿级工业强市,也是全省首个地级市。这个数据将佛山强劲的工业家底和经济能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成绩对佛山来说十分可贵。可以说,过去一年,是佛山经济承压前行的一年,也是佛山全力奔跑的一年。开年,佛山提出与“奔跑兔”比速度,不走老路、勇蹚新路,要把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干成稳中求进、走在前列的升腾景象。
“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业家底厚实,拥有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陶瓷、酱油、微波炉、铝型材等产量世界领先,“有家就有佛山造”深入人心。
但前行的压力也不小,防范陷入“老工业基地”的窠臼已经成为当下佛山的重要课题。为此,去年佛山不仅继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一流营商环境力促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多点发力最终汇聚成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的澎湃动能。
这是数字化“进度条”不断刷新的一年。截至2023年末,佛山已经创建2家“灯塔工厂”、打造出48家示范工厂、146个示范车间、超百个标杆示范项目;全市55%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5%。
这是制造业成长空间不断拓宽的一年。佛山高标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加强产业主题园区规划;更以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规范“工业上楼”建设标准,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
这也是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一年。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一照通行”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佛山工业企业拥有了更优沃的发展土壤。2023年,全市新登记工业企业1.23万户,同比增长17.32%,这意味着,佛山平均每天新诞生约33家工业企业。
突破“天花板”,站上3万亿新起点,佛山正勾勒工业突围、经济跃迁的全新图景。
事件二
协同共融:以“百千万工程”做好高质量发展答卷
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是佛山乃至广东在2023年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是佛山展现担当、同向奔赴、惠民富民的重大责任感体现,也是佛山补短板、拉长板的战略考量的落地。
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与镇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一直在打造城乡融合范本。南海、顺德率先探索实践的集体经济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佛山作为”,上升为全国经验。去年11月,佛山五区更是霸榜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
这个成绩是十分不易的。县域经济历经多年风雨历练,本身也在不断演绎从粗放发展到精明增长的蝶变。佛山能长期在这一层面保持领先,这背后是五区在城市治理与产业变革上的持续求索与突破。
禅城,佛山“强中心”,近年来敢为天下先,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改革,打造吸引企业投资的强磁场。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其释放更大投资潜力与产业空间,以2023年前三季度接近50%的大项目投资额增长率,成为大湾区企业投资的热土。
南海,“两高四新”产业搭建者,不断推动产业更新换代与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支点,南海为新产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能,南海逐渐成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新蓝海。
美的灯塔工厂智能生产线。戴嘉信 摄
顺德,百强区榜冠军,在愈加激烈的县域竞争中尝试巩固旧优势、跳出“舒适区”。在牢牢树立领头羊的危机意识中,顺德加强装备、家电等主打产业集群优势,补足科技创新短板,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其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含过会)数占佛山上市企业新增量的80%。
高明,新晋千亿区,坚持以产业大突破引领大发展。其打造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2个千亿元规模产业集群,推动健康食品等4个产业集群向500亿元规模迈进,并打造生物医药等N个新兴培育产业。一个更高质量的高明,正阔步走来。
三水,新赛道竞速者,借大平台、大项目之力,一路稳扎稳打、步步进阶。佛北战新产业园发挥大平台承载力,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项目、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一切,让三水在城市竞逐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除了县域,佛山也在大力推动镇域经济跃升。去年佛山市委全会提到,积极建设“千亿镇街”,“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冲刺“千亿镇街”。
此后,《关于支持建设“千亿镇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千亿镇”目标有了进阶路径:力争到2027年,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到2032年,石湾、大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到2034年,张槎、容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到2038年,里水、西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
近两年,佛山更是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不遗余力。深化五区结对协作,建设更多“千亿镇街”,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工业园改造升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施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助力乡村与城市共融共生、协调并进。
去年底,在佛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再次宣告佛山决心:拿出“头号工程”的政治自觉、格局境界,实施“十大行动”,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改革探路、竞标争先,佛山正全力以赴做好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事件三
力撑民企:“佛山26条”加速落地
2023年8月,佛山印发被称为“佛山26条”的《佛山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送上去年针对民营经济最重磅的扶持政策。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是佛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而佛山的使命,则是营造促进民企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当好民营经济的守护者。这在当下,显得尤为关键。
通胀、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危机,更多的剧变与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发展。可以说,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人们更加渴望企业家精神得以张扬。而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贡献的民营经济,是孕育企业家精神的希望的田野。当务之急,是在时代与环境的不确定下,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就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31条政策举措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足见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
紧随其后的“佛山26条”,则被视作是对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地。而其制定,也都是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去,比如企业最关注的发展成本高问题、知识产权维权难痛点等。围绕这些核心难题,“佛山26条”都提出了实质性的扶持措施。
同时,为了营造支持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去年9月27日——佛山第二个“企业家日”“人才日”, 佛山人才发展大会暨“弘扬企业家精神 创新创造未来”第二期佛商论坛举行。这座民营经济大市再次以城市的名义,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2023年以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企业个体,都面临着增长的压力。而佛山一次次向民营企业释放“定心丸”,无论是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还是诚意满满的社会关怀。它让佛山经济有了穿越周期、坚韧突围的更大底气与力量。
事件四
商路全球:组团抢订单,佛山制造向世界进发
自2022年防疫政策调整,中国经济快速修复、站上新起点。稳外贸与拼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线。而政企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商路,更成为涌动在佛山的一股热流。
2023年开春,佛山已经迈开了向全球进发的脚步。年初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之际,佛山便组织外经贸企业代表赴香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是每个企业家回到阔别已久的海外市场的共同状态。更重要的是,切实的订单红利开始回归。
自此,佛山加快了商路全球的步伐。
在全球顶尖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葆德科技、艾乐博机器人、德玛特智能装备等佛山企业带着沉淀已久的技术产品,回到阔别3年的全球工业盛会上,展示佛山制造的看家本领。这场工业盛事为佛山企业斩获5亿元签约、意向订单及合作。
在久负行业盛名的瑞士日内瓦无纺布及非织造展览会上,必得福、冠臻科技等佛山参照企业同样回到了熟悉的工业场域,链接着来自全球的信息技术资源,收获着超5亿元意向订单。
在政府层面,为佛山制造挺进世出发的主动探路之举,更是层出不穷。以佛山商务局为例,截至2023年9月,该部门已累计发起12次跨境经贸交流行动,足迹遍布中国香港、东南亚、欧美和非洲等地,带动500家企业累计拿下超过55亿元意向订单。
出海抢订单的佛山企业还发现,经济承压的全球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变化。有些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以前的“老客户”甚至变成了“新对手”;有些行业诸如照明、专用设备等,历经洗牌,大批小客户已经消失。这让他们开始重新修炼自身竞争力。而欧美国家对制造业回流的大力补贴支持,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更是让佛山企业依据新局势、展开新布局。
此外,跨境电商的发力,成为佛山企业商路全球的又一亮点。
刚结束不久“黑色星期五”购物周,让不少佛山跨境电商迎来了订单的小爆发。2023年前三季度,佛山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1300亿元,实现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全省综试区城市“第一方阵”。2022年,佛山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更是增长了1.4倍。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疫情造成线下贸易停摆,传统的展会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贸易的节奏和模式。如今,真正快、准、狠的下单,更依靠阿里站、亚马逊等互联网渠道。此外,跨境电商等线上渠道采用的“小单快反”模式,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仅能加快产品迭代,还能让企业避免库存。数字平台的高连接性,也让企业产品直达海外消费者,避免中间商压价。
跨境电商的崛起,是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和传统贸易颠覆的集中体现。它为佛山演绎了多个逆势增长的好戏。
猫爸爸,佛山第一家与跨境电商龙头SHEIN合作的童装企业,通过原创设计和跨境电商多平台布局,以自由品牌为主并成功打入欧美日韩等市场。近五年,企业订单多的时候翻倍,少的时候也增长了30%。
奥斯维,佛山最早登陆亚马逊做家具跨境电商的企业之一,2017年就率先布局跨境电商平台。凭借家具领域积累的深厚制造经验和稳定供应链,企业全网销售额约10亿元;2023年出口承压形势下其业绩仍能同比微增5个点。
科智美,曾经的亚马逊欧洲站点最佳卖家,如今进一步以自主品牌拓展新兴市场。目前企业在菲律宾、以色列已成为线上、线下该类目里的市场第一,2023年营收增长60%。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跨境电商加速跑,带来品牌、技术等高附加值出海风潮,正成为佛山开放发展的新发力点。
总体而言,政企合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的探索,让佛山企业及时触及了新信息,对接了新资源,做出了新调整。如此,佛山制造才能拨开云雾,洞察趋势,积累势能。
事件五
北向战略:佛北战新园建设加速,佛山制造吐故纳新
要说2023年佛山最受关注的园区,那一定是佛北战新产业园。
518.03平方公里,横跨南海、三水两区九镇街,占全市总面积近1/7。这是佛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园区。宁德邦普项目、一汽-大众等大批超百亿项目的落户,让外界对佛北战新产业园为佛山创造经济增量寄予厚望。而以佛北战新园为核心支点的北向战略,更是被摆在了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十大行动”之首。
佛北战新产业园吸引一大批项目落户建设。廖明璨 摄
广东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园区等“大平台”的发展建设所带来的赋能力量,是尤为关键的一环。而佛北战新产业园这一大平台,正是佛山制造升级突围、经济开创新格局的重要支点。
它让佛山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横跨南海、三水两个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让佛山的产业先发区和后发区优势互补、齐头共进。其发展战略,也是要变佛山五区“各自为政”为“联合作战”。
它让佛山的空间形态更加集聚。“工业不成片、产业不成带”是佛山一直以来面临的工业空间问题,影响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佛北战新产业园打破了行政边界和区域壁垒,让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区域精明增长。
它让佛山的产业气质更加新锐。“新兴”是佛北战新产业园的关键词。从建设至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和相关联的金融科技资源的涌入、聚合与碰撞,让这里逐渐形成战新产业成长壮大的强大场域。
佛北战新产业园,以及同期在建的佛山十大特色园区,他们实际上就是佛山为中国制造重塑形态做出的重大探索。他们为佛山制造的产业焕新与结构升级,带来了全新的探索路径,腾出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事件六
新型工业:技改连续领跑彰显“佛山功夫”
2023年同样是佛山新质生产力迅猛生长的一年。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佛山技改投资连续领跑。
2023年一季度,佛山工业技改就以49.7%的高增幅,创造了工业发展良好开局。这一增长数据在全国工业十强城市中都是名列前茅的。2023年1-11月,佛山工业技改投资总量更是高居全省第一。
事实上,佛山技改总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近三年,佛山平均每年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超过1200家;已有51.1%的佛山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
技改为何重要?因为它为佛山改出了产业突围的锐气,以及基业长青的底气。
让技术与设备更快、更好、更稳的技改,是刻在佛山制造成长血液里的基因。20世纪80年代,石湾利华陶瓷厂拥有了国内首条从国外引进的彩釉砖生产线,拉开了中国建陶工业现代化的序幕。21世纪初,海天味业引进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在这家调味品巨头内部甚至整个行业内掀起效率风暴。
让数智化新技术颠覆制造业的技改,更是佛山制造一路跃迁、华丽转身的牵引力。通过“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设计、生产、营销等全链条,蒙娜丽莎从传统的陶瓷产业土壤里转型成为绿色制造标杆。从数字化转型、灯塔工厂建设中积累经验、链接资源,老牌家电巨头美的衍生出数字化服务商等高附加值角色。
在2023年的“新春第一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对佛山的提醒是——“要注意防止变成‘老工业基地’。”从改革开放算起,“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其实已经找到了一个跨过“中年危机”、蹚出发展新路解题思路:那就是通过技改探索的蔚然成势,来促成工业的吐故纳新。
尤其2023年,从广东省到国家层面都吹响了新型工业化的号角。而技改为佛山催生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绿色低碳工业的成长、自主创新的生产力蝶变,正切中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命题。以技改与创新开路,佛山在新型工业化的征途上必将拥有更多高光时刻。
事件七
招商角逐:招商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
经济要发展,招商是关键。自 2023 年“拼经济”成为发展的一大主旋律以来,各地对优质大项目的招商角逐开始变得异常激烈。这是因为,带动效应巨大的大项目,对整个地方产业结构都具有盘活功能。谁在强强较量的城市发展竞逐中拥有了更多大项目,谁就掌握了那把突围而出、取得经济增量的关键钥匙。
2023年可谓佛山招大商的突破之年。
2023年1-11月,佛山签约项目506个,涌现出6个百亿级项目,邦普项目更是创下佛山近十年来单个项目最高签约额记录。2023年全年,佛山项目签约总额突破4000亿元,近三年累计破1万亿元。
招商引资总额近3年累计破1万亿元,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打下了投资基础。戴嘉信 摄
去年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就强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让更多优质项目撑起产业发展未来。
大项目到底能带给佛山未来什么?其中一条重要答案,是更加优质的产业土壤。
若干年前,落户佛山的一汽大众曾带起了佛山的汽车集群。2023年,进入佛山的星源材质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一汽大众的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等百亿项目,则将为佛山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风口产业配套的成熟,带来不可忽视的助力。
甚至这一土壤能让大项目与本地企业更生共荣。市占率全球前三的德国SEW的华南制造基地就是个典型。这一百亿项目2023年上半年项目落户顺德,生产电机、减速器。该区聚集的伊之密、科达制造、宏石激光等企业,正是SEW的下游客户。SEW与这些企业形成的上下游产业联动,将进一步促进顺德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机器人集群的成熟与壮大。
从这个角度看,百亿项目招商突破,无疑为佛山产业在新一年的存量优化、增量扩张,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事件八
新军崛起:佛山诞生最年轻上市公司老板
2023年5月18日,佛山家电企业——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尔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随着钟声响起,这一上市创造了2个记录:德尔玛是2023年佛山登陆A股市场的“第一股”;而其年仅36岁的老板蔡铁强,则成为佛山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板。
佛山是座盛产企业家的城市。改革开放厚培的民营经济沃土,让佛山诞生诸多企业家传奇:
何享健带领美的由一家顺德塑料瓶盖厂蝶变为一家家电龙头企业,最终完成了从乡镇企业向现代化科技巨头的跃迁;
梁庆德和梁昭贤父子不惜花重金从日本东芝引进微波炉生产线,带领格兰仕完成微波炉技术攻关,一路进击成为全球“微波炉大王”;
15岁就辍学的萧华靠打工与创业磨炼企业家修为,瞄准高端陶瓷品牌稀缺机会,将蒙娜丽莎陶瓷从一个地方陶瓷厂做大到走向国际的上市公司。
更为关键的是,这批传奇企业家又把企业家精神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佛商手上。一批冲锋在前的年轻企业家,继承了老一辈企业家的果敢与冲劲,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市场嗅觉与全球视野,为佛山制造创造新未来。
他们有的是如蔡铁强这样靠自己打拼出来的“80后”“90后”创业者。他们从小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熏陶下,瞄准电商、科技等赛道,更懂流量密码,也更了解资本运作的规律。比如如今的德尔玛,在小家电电商领域做出成绩后,已成为“潮品牌”,吸引多个知名基金投资;2018年德尔玛“蛇吞象”收购飞利浦全球净水业务,更是让“佛山制造”再次“破圈”。
他们还有的是从父辈那里接班的“厂二代”。他们拥有更优渥的受教育环境,愿意以更长远的眼光与对新鲜事物更高的接纳度,来升级企业管理。比如,日丰接班人许腾徽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开拓向数字化服务商与智慧城市建设者的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是在过去数十年创造中国工业增长奇迹的两大主要引擎。但近两年房地产市场陷入持续调整,传统的红利正在消逝,中国制造拼增量、拼规模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经济增长模式历经巨变,时代的大幕下,佛山也呼唤更多蔡铁强这样的企业家新军,靠拼效率、拼精细化运营,创造佛山新经济样本,书写佛山经济的迭代与进化。
【撰文】吴欣宁 林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