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有一座巍峨的山叫腊岭,腊岭脚下有一个村叫岭溪朱屋,这个仅有53户,共260多人的小村庄,却绽放着文明的大鲜花。
村庄依山傍水、村道平坦整洁、村民和睦友爱、村容清新美丽、村风朴实优良……近日,笔者走访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岭溪村委朱屋自然村,见到变化的新气象。该村村主任朱细星深情讲述,近四五年来,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村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变化好景象一派又一派。
碎块晒谷坪变文化广场
该村旁有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是村民健身、体育、活动等主要场所,也是村民节假日集合的地方,对村民生产生活起到很多作用。
这个文化广场原来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晒谷坪,而且大小不一、高低不同,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为改变现状,经村民同意,对晒谷坪进行改造,修建为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建成后,对村民带来益处。村民朱小伟说:“没有建文化广场之前,车辆无处停放,建材无处堆,堆放转运活动不好开展,现在有了广场,停车有位,唱歌跳舞有台,运动健身有场所,文化广场作用真的大。”
村民集资聘请保洁员 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朱屋自然村没有整治之前,村容村貌脏乱差,整治之后清新亮丽。在整治中,该村主要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切实抓好清运、清拆、清整,拆除危房、废弃牛猪栏、乱搭乱建以及整治垃圾乱放、污水乱排乱倒等工作,并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整治面积300多平方米,修建排污排水渠道1000多米。
经整治,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实施雨污分流,消除巷道村道上的鸡粪鸭粪,盘活了闲置屋址、拆除了残墙破壁等。如利用村中宅地、边角地、插花地等修建了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村庄清洁的目标,每年每户捐资100元起,愿意多捐的不上限,作为聘请保洁员的费用,解决长期保洁的问题。该村负责卫生清洁工作的村民朱洪桥说,每家每户捐资搞卫生这件好事值得做,钱虽然不多,但价值大,关键在于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村,使自己的家园干净整洁,这种风气值得传播!
寸土相让 村道宽敞
朱屋村两条入村村道较为狭窄,有些路段仅能通行摩托车,小车进不了,造成交通上的不便和生产生活的不易。
要解决交通上的困难,需修建扩宽路面。而拓宽路面涉及土地问题,该村开始计划扩路问题时,许多村民认为拓路不是自己的事,用了自己的地拿不回,因而寸土不让。为了把路扩宽,朱细星动员党员带头把地让出来,为村民做一件善事。而他自己最先让出近50平方米的土地作为扩宽路面用地。村民看到村主任无条件让地,都赞叹不绝,于是,纷纷让地拓路。村民王神财让20多平方米、朱品国让30多平方米,朱新洪让30平方米……让地的村民有十多户。仅2天时间,涉及拓路用地的村民,全部让出了土地。如今拓宽的村道平坦宽敞,村民出入方便,对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改变了交通条件等。村民朱品国高兴地说:“土地虽然金贵,交通也重要,你让一点,他让一点,大家相让一点,让出了村道,也让出了公心。”
他还说,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村道的铺设,带来了生产和发展,为村民的就业和提高收入提供了机遇。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赤松菌,亩产量4000至5000斤,亩产值6万至8万元;搭建了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600多平方米,为生产优质蔬菜和提高产量产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新时代树新风
“我们坚信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道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乡贤、典型、先进等的作用,积极做好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坚决抵制不良风俗等工作,对婚礼、贺礼、葬礼等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示范引领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与村民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
朱细星深情说着:“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以公作则,时时以先作则。”他还说,近三四年来,朱屋村切实做好党建引领强队伍、提速质、为民办实事等工作;注重乡村治理,尊重村民意愿、表达意思、实现村民愿望。实现村民大事村民定、村民琐事村民议的目的。如在2019年,为解决巷道照明问题,他自己捐赠了5000元,安装6盏路灯,于是有了村民赞许“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群人”的一句佳话;为使村民相信公平、公开、公正,每年上墙公布村账,所有资金进入三资平台,所有村事公开议定等,因而改变村风,带好民风,优化了家风等。
同时,为解决矛盾纠纷,组建了“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四级联动机制,第一时间排查矛盾、化解纠纷、消除怨气等,营造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氛围。如今的朱屋村,村民团结友好、邻里和睦、互敬互爱、互助互帮蔚然成风。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雨润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