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物种又“更新”!这次是……

广东生态环境
+订阅

近日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车八岭保护区)

又发现一个新物种

名为车八岭竹叶蛙

是近年来继车八岭保护区始兴环柄菇、

始兴石斛、车八岭越蜉之后

再次发表的新物种

非繁殖期时成年雄性车八岭竹叶蛙

车八岭竹叶蛙是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英勇研究团队在2021年开展两栖动物快速调查期间,在保护区的负氧离子小道采集到该标本的。通过形态检视和基因序列比对,最终确认该物种为两栖动物新物种,车八岭作为模式产地,命名为“车八岭竹叶蛙”。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2023年(第14卷)第4期的《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上。

繁殖期时成年雄性车八岭竹叶蛙的头侧特写

繁殖期时成年雄性车八岭竹叶蛙

新物种车八岭竹叶蛙的雌性和非繁殖期雄性与竹叶蛙的形态比较相似,导致保护区此前的调查都将其误记为竹叶蛙。然而,在检视繁殖期雄性个体形态特征时,发现新种雄性在繁殖期存在性二态特征强化现象,尤其是其颌腺、颞部、唇缘都长满了圆锥状的白色角质刺,这一特征在繁殖期的雄性竹叶蛙并未发现。随后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车八岭竹叶蛙与分布于福建武夷山、浙江奉化等地的小竹叶蛙互为姊妹关系,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模式产地在广西龙胜的竹叶蛙亲缘关系较远。

此次发现车八岭竹叶蛙的同时,还发现了保护区一种新记录种——福建掌突蟾,结合保护区近年新发现的东方短腿蟾、雨神角蟾等新记录物种,反映了车八岭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种群稳步增加,也反映了车八岭保护区四十多年保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大幅提升。

车八岭保护区

据了解,车八岭保护区于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7545公顷,位于北纬24°线上,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集中分布区,是世界同纬度带原生性较强、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1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南岭山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物种宝库 南岭明珠”,共记录有野生高等植物20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9种;野生动物1689种(脊椎动物467种、昆虫122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大型真菌699种。

来源/韶关发布、韶关市生态环境局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