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尔滨”们乐享广东惬意生活。
北方大雪纷飞,南方阳光明媚。
近期,“南方小土豆”在东北哈尔滨玩雪火出了圈,而在南方广东,不少老年“尔滨”和来自北方省份的老人在沿海城市温暖过冬也颇引人瞩目。
在湛江、阳江、江门、珠海、惠州、汕尾、汕头等广东沿海城市,不少来自东北及内陆省份的老人以驾房车或租赁海边公寓等方式在南方避寒过冬。他们不少人一住就是几个月,直到过完农历新年才回家。
温暖的气候、包容的环境、众多的景区景点、健康的饮食……宝藏般的广东,让这些“候鸟”老人乐在其中。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老人冬季到南方“候鸟式”避寒过冬,正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候鸟”“尔滨”们在广东海边过着怎样惬意的休养生活?哈尔滨冰雪游的火热,给广东发展冬养旅游带来哪些启示?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走访。
一个滨海景区住着数万名“候鸟”
“老家零下十几度、下大雪,广东气候好,中午最高温度二十几摄氏度,非常适合老人过冬。”在湛江市区滨湖公园,来自东北的十余辆房车整齐停放,65岁的侯仁平和老伴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去年11月,他们驾房车从老家黑龙江行驶3000余公里到达湛江,计划住到春节后。
“我们到过很多地方过冬,还是广东适合我们。因为这里温度适宜、空气湿润、物价实惠,人也友善。”侯仁平记得,房车团一行刚到湛江滨湖公园时,因所占空间大,当地工作人员将路边石墩移走,腾出更多空地给房车一族。
不仅在湛江市区,在阳江阳西县沙扒镇,以及粤东汕尾、汕头等沿海地区,也可以看到大量外地房车的身影。
在汕尾海丰县大湖滨海生态旅游区,停放不少来自黑龙江、山西、浙江、湖南等外省房车。来自太原的董晋民说:“大湖旅游区风景很美,不时能看到一群候鸟飞过湖面。其实我们和鸟儿一样,都在冬天来到了温暖的南方!”
在湛江,房车旅客正悠闲地享受着冬日暖阳。 吴东俊 摄
在汕头市区儿童公园,房车一族老人正在做饭。陈斐仪 摄
在汕头市区儿童公园房车专用停车场,有近60辆来自东北、北京、山东等地的房车停泊,来自吉林长春、退休多年的邵阿姨告诉记者,去年11月她与老伴从老家出发,一路经过30多个城市,在汕头,她去了小公园开埠区等景点。
“房车一族”多为活力型老人,年龄60多岁,身体较硬朗,他们开房车可以看到不同城市的风景。而更多“候鸟”老人则选择租住在广东各地滨海景区的民宿或公寓。
红树林里养海鸭、特呈岛上看晚霞。在湛江霞山区特呈岛,四面临海、环境优美,69岁的段起武来自北京,他住在一家“候鸟”民宿,已是连续第6年在岛上旅居过冬。“外来人不多,很安静。来到岛上后,老伴的鼻窦炎好转了,感觉特呈岛的空气能治病。”段起武说。
湛江特呈岛风光。受访者供图
湛江特呈岛海边栈道。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个半月了,每天在海边散步,有空去市区喝早茶,近期还计划去港珠澳大桥参观!”今年85岁的胡清如来自成都,去年11月中旬,她和朋友一行17人从老家到湛江吴川鼎龙湾过冬。
在湛江吴川鼎龙湾旅居的外省老人。张俊 摄
湛江吴川鼎龙湾海洋主题公寓营销负责人雒康告诉记者,鼎龙湾景区有上万间公寓,目前基本处于满房状态,粗略估算有3万—4万名老人在此过冬。
在阳江海陵岛,也处处能看到“候鸟”老人。海陵岛一家公寓负责人说,“候鸟”老人每年11月就开始订房,12月公寓就已经满房,越早订价格越优惠,一间30平方米的海景公寓月租只需1000元,公寓内可做饭。据阳江市海陵区旅游和外事侨务局统计,海陵岛目前约有4万—5万名“候鸟”老人居住,不少老人已连续多年在岛上过冬。
住在阳江海陵岛公寓里的“候鸟”老人。张俊 摄
“没什么比阳光沙滩更治愈的了。”在惠州巽寮湾一处海边公寓,来自哈尔滨的杜叔在朋友圈晒出了海边旅游照片。惠州巽寮湾途惠酒店总经理陈燕深介绍,从去年国庆到现在,来巽寮湾的“候鸟团”有数千人,目前酒店内仍有近700名“候鸟”老人。
“老家白雪皑皑,江门处处花开。”在江门新会古兜温泉酒店,来自北京的陈伯感受到了南方的温暖。除了看海景,他还到赤坎古镇、圭峰山、陈皮村等江门景点游玩。“从去年11月开始,已接待4批来自北京的老年康养团。老人泡温泉时间不能太长,每次约10分钟。”新会古兜温泉麦经理介绍说。
大量“候鸟”老人到广东沿海城市过冬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他们对广东环境认可后自发前来避寒过冬形成的康养大市场。
去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养老行业研究团队发布《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该指数以气温、湿度、空气、水、医疗、交通便捷度、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活成本等指标,对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南方6省区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我省广州、珠海、深圳、江门、惠州、湛江、茂名、汕尾、阳江等18个城市的适宜度均在95以上。
该团队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截至202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8亿,据测算,2022年到2035年,平均每年净增加1091万名老人。“广东等南方地区应抓住机遇、提早谋划,完善冬养配套,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吸引更多老人冬季避寒休养。”罗守贵说。
“候鸟”老人为何钟爱广东海边?
不少老人在采访中表示,来南方过冬主要是康养需要。
“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疾病,寒冷天气血管收缩,会觉得不舒服。广东平均气温在十几到二十摄氏度,海边阳光更充足、温暖,空气湿润,感觉很舒适。”在吴川鼎龙湾过冬的成都籍老人胡清如说。
“温暖的气候的确会让老人有舒适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表示,“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在寒冷的北方呼吸道会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出现咳喘、浓痰等症状,来到南方后气温适宜、呼吸道症状可能会好转甚至康复。冬季气温下降容易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而南方气温适宜,利于血液循环,老人出现心脑血管症状加重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程度也会轻一些。另一方面,由于南方阳光充足,老人户外活动增多,他们的免疫力也会有所增强。”
广东沿海各地较为平民化的居住及生活成本也是吸引“候鸟”老人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阳江海陵岛、湛江鼎龙湾等地采访发现,景区单间公寓在暑期旺季时,一晚价格达几百元,而冬季一个月租金只需1000元左右,较优惠。
汕尾红海湾旅游区内聚集大量房车旅游团。陈保良 摄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院长、广东海洋大学数字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李力表示,“此前,广东滨海旅游夏季是旺季,冬季相对是淡季,冬季住宿价格也较为优惠。外省过冬游客的到来,刚好填补了广东冬季滨海旅游的空白,实现淡季不淡。”
老人来广东过冬,这既是市场行为,也离不开官方的有力推动。
近年,粤西、珠三角、粤东等地市大力向北方和内陆省份推介冬季康养游,北方省市也鼓励老人冬季到南方过冬。
去年,湛江、阳江文旅部门先后赴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推广滨海旅游。上个月,茂名启动2023暖冬康养游活动,与北方、中部省份16个城市旅行社签约,吸引游客冬游茂名。汕尾2021年获评“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该市去年召开国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冬养汕尾”品牌,建设康养休闲目的地。上个月,“活力广东·时尚湾区”2023广东文化和旅游冬季推介会在哈尔滨举办,广东11个地级以上市推介当地旅游。
记者梳理发现,滨海度假和冬季康养是我省沿海地市向外推荐冬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黄金海岸线具有较强吸引力。
北方省市也鼓励老人到温暖的南方过冬。上个月,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鼓励老年人以“冬南夏北”的“候鸟式”方式养老,其中冬季提倡老年人前往南方养老。
广东日益发达的机场、高铁网,也让“候鸟”老人可以轻松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以湛江吴川机场为例,该机场辐射粤西,数据显示,仅去年12月,该机场共有4.78万名55周岁以上旅客进出港。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外省老人对广东的认可,还体现在广东人的包容和诚信文明经营上。
来粤西旅游过冬的东北籍新媒体直播从业者张慧明认为,广东城市包容性强,对外来人很友善。“比如房车旅居老人使用公园公共卫生间,给清洁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但工作人员没有多说什么,很理解。”
旅居老人经常到菜市场买菜,南方菜市场的服务也给张慧明留下深刻印象。“菜市场很干净,土豆可以削皮,买海鱼会给顾客切好,不会缺斤少两。”张慧明说。
“尔滨”火了,对“冬养广东”有何启示?
去北方看雪、来南方看海,是冬季旅游的两大热点。
如今,哈尔滨冰雪旅游火了,与此同时,在广东海边城市避寒冬养的“候鸟”老人群体数量也越来越大。
广东应如何借鉴哈尔滨等网红旅游城市的经验,让“冬养广东”更红火?
“广东沿海各市应发挥好气候适宜、包容开放等优势,在省文旅部门组织下将沿海景点串珠成链,并组团赴北方和内陆省份推介,并借鉴哈尔滨城市‘花式宠客’做法,集中政府、业界、民间力量,不断完善软硬件配套,想方设法满足‘候鸟’老人需求,力争让广东占据‘冬养市场’的C位。”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建议道。
医疗保障是来粤老人关注的焦点。来自成都的老人胡清如说,滨海景区一般离市区较远,而当地好的医院都在市区,能否在老人居住区设置医疗保障点?
针对老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建议,当地卫健部门可在“候鸟”老人集中聚居地设置医疗服务站点,为老人提供心梗快筛和紧急救治等服务。此外,在老人活动或居住地可配备AED等心脏急救设备,培训工作人员掌握急救方法。
各地也在加大候鸟居住地的医疗保障。海陵区人民医院已与阳江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关系,由阳江市人民医院派医生到海陵区医院值班,为岛上游客提供健康保障。沿海各市加强滨海旅游区的医疗设施建设,市级医院建立与景区常态化联系,全力保障冬休老人的身体健康。
实际上,广东沿海地市正在加大冬季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做旺冬养市场。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温观寿介绍说,目前该市文旅部门正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雷州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打造中国南方冬休基地。
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受访者 供图
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南极村。郭龙碧 摄
湛江鼓励居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长租公寓,支持沿海地区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民宿,并加快布局湛江房车营地,不断丰富冬休旅游产品。其中,湛江徐闻县角尾乡正在灯楼角附近规划建设一处面积达200多亩的房车营地。
阳江海陵岛提出建设“四季海陵”,重点发展冬季康养旅游,吸引北方游客来岛过冬。去年,海陵岛房车营地、民宿、登山云道等一批旅游项目签约、开工,进一步丰富了冬游设施。
阳江海陵岛。钟盛 摄。
聚焦生态康养,粤东汕尾聚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康养民宿。仅去年该市就新增登记民宿40家,不少民宿由农房改造而来,受到“候鸟”老人喜爱。
在完善硬件配套的同时,各地也不断加强文明、诚信的旅游软环境建设。
湛江徐闻县角尾乡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春硕介绍说,乡政府非常重视旅游环境建设,定期与市场经营者座谈,要求他们做到对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一视同仁、诚信经营。
阳江市海陵区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局长林进良说,“候鸟”老人最多的消费是到海陵岛闸坡、白蒲等菜市场买菜,文旅部门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常态化市场秩序检查,营造文明诚信环境。
惠州巽寮湾的旅游企业为“候鸟”老人提供周到服务,不仅联合旅行社组织短途旅游,还举办广场舞比赛、唱歌活动等,丰富老人生活。
“想要‘冬养广东’品牌更响,还要加大宣传营销。”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金山建议,“各地应努力营造关心、爱护来粤过冬‘候鸟’老人的氛围,集中各方力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并借助自媒体的力量让‘冬养广东’火出圈。”
【策划/统筹】毕式明 陈丹佳 钟展锋
【采写】南方+记者 张俊 刘稳 陈保良 李霭莹 乌天宇 傅晓冰 陈斐仪
【视频拍摄】南方+ 记者 张俊
【视频剪辑】南方+ 记者 陈锴进 张俊
【海报】区洁莹
【开栏语】
开年以来,各地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激发游客消费热情。从南方暖冬游到北方冰雪游,旅游市场火热起来,哈尔滨的火爆更是让人对今年的旅游市场充满期待。这波文旅“出圈”机遇和爆发式的游客增长背景下,广东又该如何激活文旅新动能,创新服务做强特色文旅?南方日报、南方+今起推出“激活文旅新动能”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专家视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