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潮州,你会想到什么?
是火“出圈”的古城魅力——去年,“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等一张张国字号、世界级名片花落潮州,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美食美景多次亮相央视。
是“绣花功夫”里的慢时光——一壶三杯的工夫茶里升腾起烟火气,巧夺天工的潮绣、木雕尽显造物之美,古街古桥承载了千年的厚重历史,细细赏味,方知其中美妙。
从历史中走来,慢热内敛的潮州,被更多人看见。但是,聚光灯之外的另一面,是经济体量小、产业层次低、县域内生动力不强等桎梏问题。历史积弊重、短板欠账多,拖住了潮州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潮州曾经错失黄金发展时间,我们一定要有‘不甘落后’的锐气,开足马力,乘势而上,实现潮州振兴崛起步步高!”1月12日,中共潮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目标、尽锐出战,打好打赢经济发展突围战,竭尽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发展求变迫在眉睫,千年古城如何闯出现代化建设新路?答案就是改革。全会指出,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潮州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改革破题,蹚出新路,潮州已经出发!
潮州正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资料图片
开新路,改革就是突围
发展没有任何捷径,多重挑战之下,改革就是一场突围。潮州不能等、更不能拖!
“决不把难题留到明天,决不把包袱甩给后人!”全会报告里的这句话,足见潮州改革的决心。
“改”什么?近年来,针对掣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潮州运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发起“三大战役”,有力有效解决了干部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历史包袱积压沉重、国有资源闲置浪费等突出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清障开路。
“改”得怎么样?用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
2023年,潮州大干快上拼经济搞建设,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年度答卷:新登记市场主体4.25万户、注册资本198.36亿元;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创五年来新高;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13个、总投资979.13亿元,均创历年新高;新增用地指标数量增长3倍多,工业地价最高下降超八成,用气成本下降近四成……
潮州将致力做大会展经济。图为2023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许钰敏摄
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日益显现,束缚住前进的手脚,亟待潮州作答。
“经济质量不高,产业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百千万工程’系统推进仍需进一步发力。”
“改革开放力度仍需加大,部分体制机制阻碍发展,营商环境有待提升。”
“一些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
……
全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潮州的短板和不足,将问题摆到台面上,并给出了明确路径:聚焦难点攻坚突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与深圳对接协作,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着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财税金融、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三大战役”、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开放空间。
潮州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端,不断改进服务的供给侧,用好企业“直通车”、政企“茶话会”等助企机制,深化“降地价”“降气价”专项行动,巩固拓展“拿地即开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秒办代办”等惠民惠企改革成果,让更多企业选择潮州、投资潮州、扎根潮州。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潮州进取突围的步伐越发坚定。
潮州正高标准规划建设韩江新城。林文强摄
拼经济,潮州有机会
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当前,各级政策协同发力,持续释放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拼经济,潮州有机会!
潮州既是典型的轻工业城市,也是文化资源丰富的休闲旅游城市。如何抓好这至关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坚持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
全会明确,坚持扬长补短、错位竞争、融合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全力以赴做大经济增量、做优发展质量。
实际上,因制造业而兴、“靠外贸起家”的潮州,经济家底很厚实——拥有陶瓷、食品、服装、电子、塑料、不锈钢制品、包装印刷、水族机电八大传统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出口基地、婚纱礼服生产集聚地和服装跨国采购产业基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适应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凤凰单丛茶产业是潮州的农业特色产业。纪金娜摄
值得注意的是,潮州在发展新制造、新业态等方面已经下了“先手棋”:三环集团将传统陶瓷做成高端电子元件,成为市值500多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粤东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系统通过验收。
但潮州新质生产力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集群效应、支柱效应尚未形成。如何抓住新风口,重塑竞争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唯有求变,唯有创新!
在变道中开新道,在变局中布新局。全会要求,要加快建设产业体系,全力以赴壮大实体经济,抓好传统产业优势再造、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换道领跑,打造发展平台,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大力促进商贸消费,做大文化经济、展会经济、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潮州制造”强基壮体、誉满全球。
去年,潮州积极推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深潮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启动建设,成功获得8366亩用地指标、4.27亿元国债资金等多项政策红利。紧握政策礼包,2024年,潮州将聚焦区域协调、产业共建、向海图强等战略任务,布局推进“万亩千亿大平台”、韩江新城综合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等重点攻坚,建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动能内核。
潮州每年生产的婚纱礼服超过2000万件(套)。受访者供图
择赛道,县域经济加速跑
潮州经济总量小,发展空间有限,要实现跨越赶超,更要加速奔跑。“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是潮州打好“特色牌”、差异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山到海、从城到村,在36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潮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全市各县区发展赛道——突出湘桥“中心城区”、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等特色优势,集中集聚发展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实施县城提升行动,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推动资源服务向镇村延伸。
潮州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中,潮州共有1个县、2个镇、54个村入选。潮安区入选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凤凰山茶旅走廊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饶平县获评“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汫洲大蚝之乡”,钱东镇和汫洲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彩塘镇入选“镇域经济500强”,枫溪镇等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更多特色产业正孕育新生活力,茶旅走廊、海洋牧场、“糖果小镇”加快打造。其中,总投资超27亿元的10个海洋牧场项目加快推进,省级花鲈良种场项目一期竣工,饶平县“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投产156口,居全省各县首位。
2024年,要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潮州的思路更加明晰: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强镇域产业品牌建设,“一村一品”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好“创卫攻坚战”,改善城乡风貌,激活发展动力,以头号势头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潮州将高水平打造庵埠“糖果小镇”。受访者供图
——加强产业培育,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高水平打造庵埠“糖果小镇”,加快枫溪陶瓷、古巷卫浴、彩塘不锈钢、凤凰单丛、官塘牛肉、黄冈水族机电、钱东盐炀鸡、汫洲水产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改善城乡风貌,以“绣花功夫”推进城乡建设管理。高标准规划建设韩江新城,提升“一江两岸”风貌;高标准创建省美丽圩镇示范样板,打造更多村治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
——激活发展动力,系统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抓好扩权强县改革、镇街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宅改”试点工作;盘活资源,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多方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吸引乡贤投资,实新一轮人才入县下乡,汇聚全社会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大力量。
精致低调是潮州,冒险拼搏亦是潮州。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小体量”也能迸发“大能量”。2024年,潮州正步稳蹄疾,一路向前!
【策划】陈戈
【统筹】汤凯锋 毕式明
【执行统筹】赵文君 陈丹佳 苏仕日 杨可
【采写】许钰敏 魏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