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被国家赋予诸多改革重任的深圳教育,如何勇担使命、先行示范?如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于1月12日下午举办2024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来自深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负责人及院士、教育专家围绕“五育融合践初心 改革提质树新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分享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并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罗湖教育是深圳教育的根与脉。作为本次大会特邀的主旨演讲嘉宾,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以“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重塑罗湖教育生态”为题,分享了关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让孩子既能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又能扬长发展,成为人生赛道上最好的自己”,引发教育同行和家长们的共鸣。
破解时代难题
高瞻远瞩制定“14104”区域战略布局
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是新时代教育人的使命担当。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然而,教育现实则是小初高各学段各自为政,基础教育正在被升学、被应试、被功利化的诉求所裹挟,焦虑已成为社会性问题。”在谈到现实困境时,高延勇表示,如何破解这一时代难题,罗湖做了系统性思考与变革,即聚焦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课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出“14104”的变革思路,着眼重塑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14104”布局中,“1”是指一个目标:以推进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系统性重构罗湖区域教育生态,探索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4”是指四个重点突破领域:横向均衡,以教育集团化改革为抓手,推进罗湖教育横向优质均衡发展;纵向贯通,以小初高贯通体系构建为引领,实现对所有孩子系统持续培养;内向智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罗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构;外向融合,以开放办学为动能,变社会资源为教育资源,加快推动深港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10”是指十条具体实施举措,包括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小初高贯通培养、数字教育、深港融合、队伍建设、五育并举、集团化办学、学位建设、民办学校发展和教育评价改革。
“4”则是指实现四个满意:坚持罗湖教育人民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罗湖教育实现孩子、家长、教师、区委区政府“四个满意”。
以培育综合素养为根本
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
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是罗湖实施“14104”区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高延勇进一步阐述道,贯通培养是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为根本,以打通各学段阻隔,建立各学科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与连续性,让孩子既能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又能扬长发展,成为人生赛道上最好的自己。
当前,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许多学生存在不适应,甚至有明显的落差感。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鲜活的个体,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贯通培养亟须开展。
坚持“面向人人、全量培养、扬长发展”的思路,罗湖探索了一条能彻底解决这一现象的贯通新路径。罗湖将进行区域统筹,实现区域教育一盘棋,打破小初高的学段壁垒,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创新连续贯通培养模式,以集团校的学制改革试点,做好国家、省、市、区的课程贯通,打造一批彰显“一贯制”优势的创新课程,畅通小初高不同学段间教师的流动,中学教师去教小学课程,小学教师走进中学课堂,实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关注培养。
小初高衔接教育“断裂”的根源是“衔接”窄化为“选拔”,“选拔”凌驾于“培养”之上。罗湖开发与实施的贯通课程不是单纯的分数选拔、不是掐尖培养,而是面向人人的全量培养,既有面向群体的全面培养,又有面向特殊个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实现在培养基数、数量和质量上的突破。
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点,每位学生都需要被重视。有别于“补短”教育,罗湖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实施的是“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培养策略,发现并激发孩子的优势和潜能,畅通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通道,让每位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从多元化渠道获得成才的机会,成为人生赛道里最好的自己。
过去,罗湖在小幼、小初、初高衔接方面已经进行很好的探索与实践,这为学科贯通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在,罗湖既进行“学科内纵向衔接贯通”,又进行“跨学科融合横向贯通”,探索小初高学科教师良性大循环机制,改变过去倚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衔接,升级为提升综合素养、释放潜能、发展思维力与创造力的贯通,让学生能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变局与不确定性。
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离不开教研、科研、培训、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此,罗湖将强化教科院、学校、科组之间的贯通研究机制,强化适应贯通教育的教师队伍培训机制,依托对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课堂实践的“三课”贯通研究,增加选修课程,拓宽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的研究,真正推动各学段各学科的贯通融合。
重塑罗湖教育生态
将重点推进六大创新举措
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是罗湖教育具有革命性、先进性、全局性的创新之举。“我们当下迫切需要打破桎梏,积极抓住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窗口期,大力推进贯通教育培养,重塑罗湖教育的生态。”高延勇称。
罗湖教育将重点推进六大创新举措: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课程中心,成立罗湖区少年数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创新院;实施“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育领航计划”,让拥有不同天分、不同潜力、不同志趣的学生都能够脱颖而出;组建区域智慧教研联合体,强化学科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加大跨学科融合的实践力度;培养复合型的大先生团队。创新教师阶梯晋升途径,培养具有科研引领、教育变革、融合发展的学科队伍,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创新数字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数字教育贯通培养体系,让数字教育和贯通培养相互驱动、互为发展;探索推进科创教育实验。成立科创实验学校,创建基于数字化的科技实验示范区,着力走出一条科创教育新路径。
“教育高质量发展关系千家万户,既是民生所盼,也是发展所需,更是时代之问。”高延勇表示,贯通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罗湖教育人将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统筹】刘丽
【撰文】叶淑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