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时间表:2027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国是瞭望
+订阅

要点速览: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时间表:2024年6月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2027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 国家医保局表示,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可“结余留用”,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 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试点县经验:试点县基本公共卫生经费80%划到医共体


1月12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情况(直播回顾>>)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在发布会上介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将县域内的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几方面的共同体,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形成梯次帮扶的带动。从单个机构的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协同联动发展,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整合和下沉,拓展服务模式和内容,来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个县可以组建一个医共体,也可以根据人口的情况,组建多个医共体。

她介绍,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试点工作从2019年开始启动。5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在逐步完善;相关部门的改革共识也在逐步凝聚;省级层面县域医共体政策加快铺开;各试点县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和成效,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

“总的来看,地方党委政府对县域医共体的认识程度逐步统一,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也在明显加强,也正是这样一些工作,为我们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傅卫说。

就县域医共体政策推进时间表,傅卫介绍,《指导意见》提出,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国家中医药局:全面推进社区、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建设和中医医师配备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现在,在基层我们看到很多群众都喜欢看中医、用中药。”邢超说。

他表示,将积极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关中医药工作,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此外,将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建设和中医医师配备,指导并推动各地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发展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和康复服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

国家医保局: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可“结余留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所谓结余留用,是指医共体在完成既定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如果使用医保基金低于总额预算指标,结余的部分可以作为医共体的收入。

黄心宇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支持医保基金向县域内医共体和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提高县域内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经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80%划到医共体

就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分配,发布会上介绍了一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经验。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马晋宇在发布会上介绍,泸县在2019年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之一是做到“利益紧密”。

他介绍,泸县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80%划到医共体,20%进行考核分配;在医共体内,抽取了40%的成员单位来进行目标综合考核,其成绩代表医共体,推动医共体内抱团发展;同时,泸县还完善了绩效分配制度,将总院班子绩效和分院进行捆绑,进一步强化总院分院的利益链接。

“四年来,医共体建设感受最深的是,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力抓手,群众的满意是根本,顶层设计是关键,部门合力是重点,利益联结是基础,能力提升是核心。”马晋宇说。

南方+记者 王诗堃

编辑 张鹏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