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不晓得
某一天某个人侬碰到了
从此以后侬的人生就改变了”
近日,有一部热播剧刷屏全网
一开播便掀起了热度狂潮
更是拿下豆瓣开分8.1分的好成绩
王家卫首部电视剧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繁花》
在极具韵味的视听语言下
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
小人物抓住机遇、施展才华
改写命运、自我成长的故事
《繁花》开播后
上海以顶流IP的形象
出现在大众视野
汤泡饭、排骨年糕等传统小吃
在美食平台上纷纷“爆单”
“黄河路”上人潮涌动
各种“打卡攻略”风靡短视频
就连《繁花》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
也成了大家想要探访的热门地点
但是
不知道深圳的小伙伴
有没有发现《繁花》剧中
曾多次出现深圳元素!
快和团团一起打卡吧
331路公交车:蛇口→松岗
《繁花》第27集,小汪来到了蛇口。331蛇口→松岗的这趟公交车,不知道把多少深圳人带回那个年代……
▲《繁花》剧照
1979年,蛇口故事的开始。
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来到广东深圳,带领首批“拓荒牛”创办了蛇口工业区(招商蛇口的前身)。同年7月,蛇口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轰然响起。这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从此,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创了多项制度创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1979年7月,改革开放的“开山炮”在蛇口炸响。
如第一个引入中外合资项目、第一次对外招商引资、最早实行工程招标等24项全国第一……这股强有力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各行各业。
▲建设之初的蛇口工业区大门。
1981年,蛇口客运码头的第一条航线是香港至蛇口。此后,香港的人才、资金、技术、商品和先进理念开始流入内地。
▲1981年11月,蛇口客运码头启用。
1982年,蛇口购物中心开业,允许用外币和外汇券无限制购买进口商品。
▲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进出口商品并收取外汇的商店——蛇口购物中心开业。
1983年,蛇口永安商场开业,从此开启了商品不再需要凭票证供应的时代。
▲蛇口永安商场开业。
1984年,停靠于蛇口的明华轮,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题写“海上世界”四个字,成为深圳的一张金名片。
▲明华轮。
八九十年代是蛇口飞速发展的时期,深圳的打工潮开始盛行。凯达玩具、三洋电机、华美钢厂、华益铝厂、浮法玻璃厂、陆氏公司、康元饼干、中宏气体、能源机具等优秀企业纷纷入驻蛇口。
当时的蛇口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促成了一批又一批的进出口贸易。
“三来一补”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只要敢想敢试,处处是流淌的机遇和希望。“我叫阿宝,跟上海大多数的阿宝一样,每天在这片滚滚红尘里钻门路,撑市面。” 剧中的宝总在遇见爷叔之前,只是滚滚红尘中一个普通的阿宝。
爷叔说传统生意一买一卖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经济形势了。阿宝不甘心,说现在流行“三来一补”,阿哥在香港,自己可以做代理。
在阿宝拿到第一张外贸单后,便前往了27号外贸大楼,在被告知工厂没空,要半年后再来时,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三来一补”从日本进口设备,并现场拉到了宁波针织工厂,成功拿下订单。
▲《繁花》剧照
那么,阿宝口中的“三来一补”是什么呢?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地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
其中,“三来”可简单理解为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补偿贸易则是分期付款,以货易物的涉外买卖关系。
“三来一补”项目名目繁多,包括电子表厂、雨伞伞骨厂、玩具厂、采石场、纸盒包装、饮料等。“三来一补”不仅增加了外汇收入,还带动了出口贸易,也加速了我国产品的升级换代。
▲位于蛇口的凯达玩具厂是首批进驻的“三来一补”港资企业。
蔡屋围,曾经“深圳小华尔街”
在《繁花》剧中,阿宝靠股票赚到第一桶金,其中便提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0年,深圳和上海分别成立证券交易所,在中国内地开创先河,两座城市出现股民连夜排队抢认购证的热潮。
▲《繁花》剧照
说起炒股,就不得不说说蔡屋围,这个被称作“深圳的小华尔街”的地方。
其实,蔡屋围的繁荣从很早就开始了。1995年,总高度达383.95米的地王大厦横空出世,夺下当时亚洲第一摩天大厦的称号,取代国贸大厦成为深圳新地标。
除了地王大厦,京基100、深圳大剧院、深圳万象城等这些大名鼎鼎的深圳地标也都崛起于蔡屋围。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蔡屋围,曾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如今则跻身深圳最繁华、最具活力的核心商圈行列,坐拥众多商业设施、写字楼、酒店和购物中心,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商务人士前来观光购物。
深圳企业打造视觉盛宴
《繁花》里还有一个最大的“深圳元素”贯穿全剧,那就是由深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zcam)生产的Z CAM E2-F6摄影机。
众所周知,王家卫导演热衷于单机位拍摄。《繁花》全剧使用Z CAM E2-F6全画幅电影摄影机,作为主摄影机拍摄,为其提供极致的技术支持,成功打造了这场视觉盛宴。
这也是Z CAM系列电影机自参与拍摄《中国机长》《紧急救援》《怒火重案》《长津湖》《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和《巨齿鲨2》等院线电影后的又一次亮相。
在王家卫导演和鲍德熹摄影老师的调教下,每一帧画面的质感都是对光与影的极致理解。无论摄影角度多么独特,拍摄手法多么巧妙,它都能完美地演绎任何经典镜头,勾勒出创作者对八九十年代的记忆与想象。
《繁花》热播,你看了吗?
对剧中哪些深圳元素印象深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