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番禺区实验小学与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小学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剪纸美育润心田”的活动,共同探讨剪纸非遗保护传承路径,交流两地非遗文创课程开发,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活动前,结合学校“一班一非遗,一班一特色”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番禺区实验小学与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小学搭建了网络教研平台,两校以“传承非遗,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确定开展以剪纸作为文化交流载体的交流活动。
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在中国各地域都有流行,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广东剪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其剪纸手法精巧细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产方式、风俗信仰不同,加之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东西方各族文化联接起来,因而形成新疆民间剪纸多元化的特殊色彩,可谓是民族形式的大汇合,东西方文明的交辉互映。两者都彰显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活动当天,粤疆两地的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剪纸,了解两地剪纸的不同特点、表现方式以及剪纸艺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课堂上,学生握着剪刀,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认真。老师通过一张小小的纸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剪纸作品。
新疆学生展示剪纸作品
番禺学生展示剪纸作品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老师把剪纸与文化相结合,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展开了一堂生动的剪纸课。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一幅幅稚嫩的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传承和发扬剪纸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精华所在。”番禺区实验小学执教美术老师郭敏斯说。
非遗项目的交流和艺术的碰撞,增进了番禺区实验小学和库尔勒市第十小学的深度合作和友谊。通过剪纸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品味剪纸艺术,感受非遗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麦裕玲 通讯员郭敏斯 陈希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