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眼看高州⑤|金山制造:何以“三十而立”?

南方+ 记者

在高州,金山街道算得上是为发展工业而生的行政区划。

1993年6月,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高州金山经济开发试验区(下称“金山经济开发区”)。1996年,金山街道设立,与金山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作为高州工业发展主战场。

茂名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金山街道工作汇报时提出,要立足“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全力打造产业强镇典范。我们可以看到,时至今日,金山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依然被寄予厚望。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金山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规上总产值超80亿,同比增速8.62%,规上产值约占高州市60%,展现了“最能打”的表现。

从设立开发区至今,时间恰好走过了三十年。如果来一次自我透视,金山制造业能不能当家,能否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继续扛起工业主责。若以此破题,金山何以“三十而立”?

扭转劣势

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

根据2018年最新一次国家对开发区审核的要求,金山经济开发区重新核准面积为310.72公顷,主导产业为农副食品、皮革制品、金属制品。要从主导产业里挑尖儿,饲料业必须榜上有名。

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办公室公示的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名单里,位于金山街道的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饲料产业入选。目前,园区进驻了双胞胎饲料集团、茂名响亮饲料有限公司等中国500强企业。

金山工业园区华洋产业园。

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园区内饲料企业总产值就已达22亿元。金山街道办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饲料产业产值占金山规上工业产值七成左右。

作为工业来说,金山饲料产业从外地进口原料进行加工,进而对外销售,无明显产业链,附加值不高。饲料产业作为金山工业的支柱,却也成了往后高质量发展的隐忧。

“饲料产业在当时算是最好的选择了,项目进来有产值有税收,还能带动运输、餐饮、住宿、社会消费等相关行业发展。”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平也开始意识到传统产业转型的必要性,计划把饲料产业纳入农产品加工序列,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招商。

产业园内,机械手正忙碌地作业。邱茜 摄

高州是广东农业第一县,“七山一水两分田”滋润了300亿农业。以农为主、农强工弱是高州的最大县情,这也决定了各地既不能脱离“农”来讲产业,也不能只讲“农”而忽视制造业。

对金山开发区来说,如何结合现有饲料业积累优势,科学谋划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布局,是担起高州补工业短板的责任,也是自身传统产业转型、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李平在采访中透露,目前已有两个相关项目在洽谈中。

高盛装配式构件厂已投产。邹祥亮 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金山街道还需要面对发展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前缺项目,粗犷发展导致传统产业散、乱、小,土地使用低效。

目前,金山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一期位于中部,是传统工业集聚区;二期为南区,南延茂南汽车产业园;三期为西区,西拓石鼓产业园。

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是公认的“硬骨头”。“计划对传统的工业区开展改造,扶持传统的小企业升级,以及借盘活土地建设标准厂房,来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企业。”过去一年,李平在梳理历史发展遗留问题,希望能推动旧的产业区“升级换代”。

高盛装配式构件厂模台流水线。李达 摄

今年参加茂名县域经济交流会的高盛装配式PC构件项目,就是通过盘活破旧皮革厂用地118亩升级换代的“产品”。据统计,2023年,在低效利用土地盘活工作组的努力下,金山街道累计盘活产业低效用地约441亩。

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落后一步,优势也会变成劣势,但前进一步,劣势也能成为优势。面对片区产业低端、用地粗放的双重困境,金山需要下定决心再向前迈出一步。

拓展南区

沿主干道打造黄金工业走廊

1月10日下午,茂名市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聚焦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作动员部署。新型工业化摆上城市发展高度。

茂名市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大会。刘栋铭 摄

在金山街道,46名公务员拆分成六个征地小分队,奔赶在高质量发展一线。他们进村入户与群众讲透政策,算好经济账、发展账,尽管已经超额完成首幅地块征收、平整,但仍然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攻坚。

产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空间载体。“发展,等不起、慢不得!”李平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工作计划,以茂高快线为主轴线向两侧进行征地,打造黄金工业走廊,在南区再建一个3000-4000亩的新工业园。

高盛装配式构件厂内智能化数控中心。

当前,茂名正在推动潘州大道北延线建设。潘州大道北延线高州段即包茂高速分界至高州城区连接线工程,由南往北途经分界镇、泗水镇、金山街道、山美街道、曹江镇、宝光街道,线路全长约33.57km。经过金山街道辖区范围时,恰好与茂高快线茂名段平行,这也就支撑了李平的“黄金工业走廊”设想——

茂高快线与潘州大道北中间,也就是茂高快线往东拓展到未来的潘州大道北附近,这也是未来金山工业园重点发展的南区,主要发展金属制造、电子工业等产业。

金属制造是高州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金山工业园南区,新引进的中力恒金属实业有限公司3万吨冷轧、5万吨铝型材项目一期已经试产调试,二期建设也同步进行。

中力恒铝型材项目一期已试产。邹祥亮 摄

中力恒铝型材是高州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打造的产业项目,该项目是粤西铝型材唯一的中游项目。金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程军表示,该项目将有效推动高州金属制品行业工艺转型、产品升级,带动高州金属制品行业产值增长20倍。

“我们看好‘百千万工程’推动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的机遇,未来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集聚,助力高州加快打造金属制造产业集群。”中力恒金属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温晓锋说。

金属制造是高州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土地是发展之基,土地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保障。“金山工业已经进入了转型阶段,没有地的话,啥也干不了。”李平说,今明两年要全面发力,预计后年进入黄金期,“不能让项目等土地。”

过去一年,金山街道成立板桥村、金竹山村、园区三期、潘州大道北工程等工作组,全年共计开征、回收及盘活土地约6000亩,现已完成签约征收约3000亩,供应给中财管道、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申菱环境”)等大型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477亩。

借势发展

佛茂产业转移刮起东风

金山的第二个春天来了,这是许多金山干群的共识。

1993年设立金山经济开发区,金山担起高州工业主战场责任,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如今刚迈过三十年,金山工业进入转型期,佛茂产业转移的春风无疑给金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高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纳入佛山(茂名)产业转移主平台中。

去年,茂名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下称“主平台”)被确定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根据《茂名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建设方案》,主平台规划面积59.48平方公里,包括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等3个省产业园。金山街道是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核心区。

签约仪式现场。茂名市委副书记罗晃浩,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徐东涛,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长青,申菱环境董事长崔颖琦,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指挥长王树斌见证签约。刘栋铭

佛山与茂名产业对口帮扶协作以来,首个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便落在了高州金山街道。2023年12月5日,申菱环境联合茂名市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特种空调和通风设备制造(高州)项目签订四方投资协议和商务协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0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4亿元,每年可生产专用通风空调系统成套设备约6万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10亿元,年利税超6000万元,创造超过800人的直接工作岗位。

据了解,为加快申菱环境落地,茂名、高州以及金山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夜以继日、全力奋战开展征地拆迁、用地属性变更、土地置换等工作,从8月起仅用2.5个月即完成净地出让所有工作。

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内申菱环境高州项目所在地。

走进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处处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机械轰鸣间平整出一块块发展新高地,一个个成功签约的意向项目蓄势待发。

“大家都忙了起来。”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思敏明显感到了佛茂产业转移带来的变化,“几年前这片办公区域只有寥寥数人,不像现在那么热闹。”

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李达 摄

过去一年,金山街道同时推动培育了中力恒金属、名洋化工、茂晔环保3家企业申报规上工业企业,高良加油站、东益饲料2家企业申报限上批零业,提交了17个项目纳统入库。

“要借佛茂产业转移的契机,争取更多好项目落地,乘势而上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实现产业转型。”李平说,金山的使命原本就是发展工业,现在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调研手记

好风凭借力 转型正当时

发展工业,是金山经济开发区诞生之初就有的使命,并且为之积累了三十年。无论从内部增长需要,还是外部机遇来看,金山制造业都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分叉口。

金山规上产值约占高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六成,饲料产业产值占金山规上产值自身的七成。饲料产业的低附加值成了当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碍。

一方面,金山还需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工业化。结合高州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精加工,按照“把链条做长、特色做优、优势做强”思路,把对饲料产业的依赖性降低。

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佛茂产业转移的契机,坚持向金属制造业、电子工业等附加值高的现代工业产业招商,从新型工业化中找准制造业的出路。

当然,新型工业化不一定是高科技、高端化,传统产业创品牌、增品种,也是新型工业化。关键要看是不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不是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是不是植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

好风凭借力,转型正当时。遇上好的风口,也要有穿越产业周期的耐心。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是一个漫长过程,要从一个个项目着手,实干苦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2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二版报道。

1月12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二版报道。

开栏语

县有优势、镇有特色、村有资源,是高州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

镇(街)具有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当前,高州正向“百千万工程”要纵深,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研究支持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是重要的发力点。

南方+高州频道推出“‘镇’眼看高州”系列报道,深入高州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走访调研,寻找高州“镇”兴的最优解。敬请垂注。

相关报道>>>

“镇”眼看高州①|“长坡制衣”如何造链?

“镇”眼看高州②|“石鼓渔网”如何“撒向”大市场?

“镇”眼看高州③|“大井蛋鸡”如何顺势突围?

“镇”眼看高州④|东岸距离油茶小镇还有多远?


【采写】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梁心玮 邹云易

海报】刘栋铭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