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平安,越秀洪桥有个“硬核”中心

南方+ 记者

“我不同意这样的补偿方式。”

“您不要激动,我们今天就谈到妥,给您一个答案。”

在洪桥街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调处室里,没有语言上的“枪林弹雨”,矛盾一件件、一桩桩都化解得顺利。

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作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综治中心的平台化作用给出了一种答案。

在街道综治中心这个平台里,资源在整合,纠纷在化解。越秀区洪桥街通过“1234工作体系”(一个综治中心,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司法、行政、社会三方力量,研判、联动、调处、执法四个手段)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线上线下,群众找得到

在洪桥街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里,马庄巷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欧育善正带着社区居民以及酒店工作人员一起商量酒店改造噪声扰民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调解会议一天至少有两场,矛盾纠纷调处室的预约使用十分紧俏。明亮宽敞的空间和专业人员的陪同,也让矛盾双方放下情绪,解决矛盾。

“综治中心作为一个平台,把矛盾双方组织到一起来谈,并且由部门会同常态化值班律师共同处置,调解更专业,更有依据,大大提升了纠纷化解率和调解成功率。”洪桥街党工委书记、街综治中心主任苏广超介绍,不管是通过居委会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这样的中心让居民愿意来,找得到。

社区犹如一张巨大的网遍布社会的角落,这里承载居民幸福生活的细节,也是牵动社会稳定的神经末梢。如何发现并反馈问题是综合治理的关键。

越秀区洪桥街创新探索,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布局问题发现网络、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让群众有问题始终“能发现”“找得到”。

线上,综治中心指挥系统、综治视频应用平台等多个平台随时监控。“我们积极发挥综治中心系统线上指挥作用。配齐配全综治中心监控大屏等研判指挥设备硬件设备,用好各类软件设施,结合‘立马报’‘广州街坊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实现对基层治理问题的统一研判,对重点人、重点事一本账统一管理,对辖区重点部位的统一监控,对纠纷隐患事项的统一处置,对各类资源的统一调度。”洪桥街武装部部长、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袁中蕾介绍。

通过“市综治中心指挥系统”对重点人、事及时发现,及时分拨、及时上报,真正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道、社会参与”,确保部门联动及时。

线下,除了与社区居委建立稳定的联系外,洪桥街还在综治中心的指导下调动多元力量,构建群防共治队伍,筑牢平安稳定围墙。

“我们每周固定三天要参与巡逻,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彭致容介绍,每次巡逻,他和另外三个队员要按照巡逻的路线沿途留意交通、卫生、治安等方面的小细节,一旦发现问题,就随即上报到洪桥街综治中心的工作群。这样的工作是越秀区洪桥街综治中心“守望洪桥”队伍的日常,而像彭致容一样的队员共有366人。

这366人构成的不仅仅是一份巡逻的工作,更是一个线下社会基层治理的问题探测器。

在洪桥街,这样的线下群防共治力量除了“守望洪桥”品牌队伍,还有由街派出所、城管执法办、应急办、综治办组成的机动巡查队伍,突出对环市中路、小北路、东风路等重点路段以及省府、市委等重点部位的全天候巡逻,提高辖区见警率、见章率。同时,综治中心还安排围绕辖区省府、市委、空军后勤保障部、越秀公园东门、4座人行天桥等重点部位,设立群防群治、交通应急岗位共10个,巡防力量每日值守。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布局,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不要等到问题变大了再去处理。基层治理不是解决大问题才有用,把小事做好,把居民的小矛盾调处好才是最好的。”苏广超说。

聚合资源,问题办得妥

在综治中心大厅一个角落,一扇房门打开,里面灯光温馨,摆放着舒适的沙发,门前的指示牌上写着“‘粤心安’心理服务室”,坐在里面的心理咨询师面对前来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这也是洪桥街“矛盾纠纷挂号预约调处机制”的软支撑。

来来往往的居民愁容满面地走进房间,在这一方小房间里,综治中心对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帮助,更是倾听和疏解。“我们最近接诊的一个对象是一名初中生,在学校出现了社会不适应行为,由街道报过来之后,我们给他安排了一次心理咨询,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结束咨询后,他自己主动提出要每周过来继续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师高庆玥说。

超大型城市如广州,社会基层治理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升。预防性的基层治理不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更在于“柔性”地提前干预,化治理为服务,巧妙地引导居民、疏解问题。

洪桥街赋能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合理配置基层治理所需的权限与资源,创新“矛盾纠纷挂号预约调处机制”,形成调解有力体系。

综治中心充分挖掘法律资源、心理咨询资源,发挥社区律师、公益律师、律师顾问等三方律师团队作用,对接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常态入驻综治中心办公。辖内矛盾纠纷及隐患事项,由部门、社区排查上报,录入线上系统“挂号预约”,根据问题性质与职能划分,由律师、职能部门、心理咨询师“联合会诊”,形成“社区预约、综治牵头、部门参与、律师支撑、心理服务保障”的强有力调处体系。2023年以来,累计通过挂号机制,调处纠纷事项707起,疏导群众心理问题14次。

除了“联合会诊”的柔性支撑,综治中心还具备调动职能部门的“硬实力”。作为职能部门,综治中心充分凝聚区城管、规划、应急等职能部门、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顾问、心理咨询师、社工站以及机团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实现平安建设各项管理目标。

“比如,今年初某个楼盘停车场说月保停车费涨价300元,但是没有经过居民议价,引发不少群众投诉。”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彭成鸿介绍,“我们马上联动区市场监管局,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停止升价行为,妥善开展议价程序,化解了这个矛盾,有力助推纠纷问题平稳化解。”

“居委会在基层,但是居委会毕竟不是一个职能机构,我们有没有执法权,对于辖内的矛盾,我们只能沟通,居民听不听我们不能决定。”欧育善说,“当综治中心这个平台来调处矛盾、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调动多方面的行政、执法力量,群众的诉求也能得到更好的反馈,矛盾的双方也觉得更安心。”

灵活普法,居民学得会

“公司人员资质齐、棚架要有连墙件、电线莫挨棚和地……”在洪桥视角的视频号里面,安全检查十查口诀朗朗上口;“养成收集证据的好习惯”“旧楼加装电梯千万不要道德绑架”等紧跟居民关心的普法短视频用短平快的方式面向居民宣传法治知识。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在超大型城市中,如何最大限度减轻基层治理的负担,将治理对象化为治理参与者,将被管理变成主动作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洪桥街一共有300多个居民微信群,各种各样的居民矛盾都是因为大家认知不同,我们希望通过‘洪桥视角’这样短平快的内容让居民在群里面就可以经常看到普法内容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袁中蕾介绍,用接地气的方式让居民养成法治的思维习惯,对于基层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意义。

而这样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广东穗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熊军从两年前开始作为公益律师参与洪桥街道的工作,每周都会到综治中心坐班,和居民面对面。

“我也参与过街道的视频普法栏目,而且我还收到不少居民的反馈,他们发信息给我,说这样的普法非常有帮助。”熊军说,长时间以来,他也感受到居民的法治思维在不断提升。

除了“洪桥视角”,2023年以来,洪桥街不断链接资源、整合力量,依托综治中心,开创“洪桥说法”直播间,巧用在线直播、小视频推广这一形式,拓宽法治宣传路径、扩大普法覆盖面。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心理健康”“劳资纠纷”等问题进行普法宣传,以案说法,提升依法治理水平,累计直播9场次,关注量13000余人,录制、发布普法宣传小视频超200个,播放量超800万。

约1900万人口的广州,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司法系统必然不堪重负,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正是综治中心在探索的方向。

通过风格、平台、形式的创新,综治中心不仅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渠道,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理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角色的转变中不断充实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

南方+记者 马艺天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