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玛:跨国并购拓宽出海征途|商通世界 贸促未来

南方+

进入2024年,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尔玛”)副总裁李军卫依然忙碌。自2018年收购飞利浦水健康业务算起,这已是德尔玛开启全球化征途的第6个年头。

2023年,这家企业的海外营收预计可达到4.5亿元,其中85%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的一年,我们要启动一个‘解锁北美市场’的项目,推动北美市场的销售明年翻2~3番”。

在一众佛山外向型骨干企业中,德尔玛是一家独特的企业。它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原创设计、自有生产、自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家电品牌企业,出生于佛山的家电丛林,是“潮品牌”,自带流量。它在2018年上演了“蛇吞象”收购飞利浦水健康业务的好戏,开启了自身的出海征途,并贡献了一个并购国际品牌赋能企业出海的成功案例。

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军卫。廖明璨 摄

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军卫。廖明璨 摄

banner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建立“桥头堡”

“海外成熟品牌拥有很好的消费者信任基础,对其开展并购是我们家电行业走向海外的一条可能的捷径。”2023年12月底,李军卫在2023佛山国际商会年度峰会上分享德尔玛的全球化拓展经验时这样谈

回顾自身企业的出海路,李军卫用“桥头堡”来比喻飞利浦品牌之于德尔玛的意义。他说,德尔玛很早就确定了“多品牌、多品类、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要开启全球化的第一步,我们得先有一个桥头堡,获得一个‘下场’的机会,进而再推动自有品牌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正是较早地确定来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它抓住来迎面而来的机遇。

在2018年之前,德尔玛一直在沉淀自身的能力。依托优秀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强大的小家电产业能力,它在2011年孵化了自有品牌“德尔玛”,并在2014年起自建产能,深度参与产品生产环节,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自有的体系,并成了荷兰品牌飞利浦的经销商。

2018年,进入国内市场十余年的飞利浦为谋求自身业务升级,开始退出中国市场,将旗下中国市场的“传统业务”剥离,其中就包括飞利浦水健康业务。

捕捉到这个消息的德尔玛迅速行动了起来。据李军卫回忆,当时有13家来自国内外的公司欲参与到收购业务,而德尔玛是其中仅有的一家非上市公司。“我们是飞利浦的中国区域总代理,跟飞利浦合作多年,对飞利浦的产品、团队、品牌文化的理解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等,都十分熟悉,这个是德尔玛当时的一个优势所在。”该负责人回忆道。

正是基于“知己知彼”的优势,在中信产业基金的支持下,德尔玛最终在2018年6月以接近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飞利浦水健康业务商标使用权,为自主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建起了桥头堡。

banner  南方+ 廖明璨 拍摄

跨越“七七定律”

但完成收购只是第一步。在跨国并购中,有一个著名的“七七定律”,即全球范围内跨国并购失败概率在七成以上,其中又有七成是因为并购后无法融合。

德尔玛成功跨越这一“七七”魔咒。双方的融合过程非常有意思:飞利浦原来负责水健康业务的CEO带着团队全部进入了德尔玛,而李军卫则以股东之一,以及飞利浦中国区营销总经理的身份,带着德尔玛的电商运营团队与飞利浦团队进行融入。

和大部分跨国品牌一样,飞利浦水健康业务原有团队的能力更多集中在前端研发上,后端销售方面过去主要是通过寻找合适的代理商来解决。因此,在并购完成后的首个半年,融合中的新团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2019年以及首个三年产品的规划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可以保持原有产品的竞争力和迭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具体事务推进中,双方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真正地融合和磨合,进而保证团队的稳定。

在此过程中,德尔玛不断向飞利浦学习研发体系的“系统化”能力,打造标准化的研发流程,提升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并借助飞利浦的供应链、市场渠道,推动自主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而飞利浦水健康业务团队,也在不断学习德尔玛研发体系的“敏捷化”,发挥互联网品牌直接对话消费者的优势,通过网络反馈快速洞察消费者需求痛点,第一时间启动产品概念验证。

这样的相互赋能,驱动飞利浦水健康业务获得了新发展,从2018年到2023年的短短5年间,其业绩实现了5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并购后有了更多品牌运营经验的德尔玛,如今“德尔玛”品牌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已从2020年不到10%,上升到了24%左右。

撰文 何帆燕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