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鱼”带动一个产业!茂名信宜山泉鱼“游”上珠三角餐桌

茂名网
+订阅

       一鱼兴乡村。在挖潜造源育产业促乡村振兴中,信宜市玉都街道六梢村,充分挖掘山泉鱼资源,整合力量成立合作社,成功借助外力助推该村山泉鱼“游”上了珠三角餐桌。

包装山泉鱼转运珠三角。通讯员 王庆珍 摄

  据了解,六梢村依照优质农产品品控溯源标准,迅速整合117户养殖户,成立了信宜市渌荟养殖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山泉鱼养殖标准以及养殖要求,并积极做好珠三角市场货运对接工作,让更多深山里养出的山泉鱼“游”向珠三角,实现“一尾鱼”带动一个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傍晚时分,六梢村渌荟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赶着时间打包刚打捞起的山泉鱼。这边在包装,那边在捞鱼。在六梢村的老鱼塘里,接到订单的养殖户忙着下塘捞鱼。  装满山泉水的氧气包,能保障密封在里面的山泉鱼24小时有充足的氧气。打包装的山泉鱼经过物流连夜运送,第二天早上送到省内客户手上。该合作社的社员表示,随着年关临近,线上下单的客户逐渐增多,合作社也将结合物流发车时间,掐准时间进行包装,确保每一位客户都能吃到新鲜的山泉鱼。  六梢村是玉都街道一个边远乡村,山多地少,有着打古顶和大罗成两大生态涵养区,林地达1.2万亩,丰富的森林资源,也让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由于环境资源优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地群众就选取靠近山涧或者河溪的旱地引水开塘,发展养鱼。在当时几乎村里每一户村民都有鱼塘,时至今天该村仍保留鱼塘100多张。  在六梢村可见,所有鱼塘都是依山而建,每张鱼塘不大,小的几平方米,大的也是10多到20多平方米。鱼塘不大,养的鱼也不多,一般都是10多至300多尾鱼一张塘。塘里的鱼一般都养了2、3年,大的已经养了6、7年,能出塘上市的鱼都是养了3年以上的。据了解,这些依靠山泉水、投喂野草的鱼,量少质优价格坚挺,市场上一鱼难求,每每临近年关鱼儿最肥美时候,就有不少老顾客向六梢村提前订购山泉鱼。  六梢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甘思聪表示,目前山泉鱼远远没有满足到市场的需求。合作社正在积极吸收达标养殖户入社,抱团将山泉鱼养殖业做大。现在这些在山上开辟的梯地,就是该村新开辟的山泉鱼养殖基地,下个月就准备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祖光 通讯员 王庆珍 黄国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