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狙击:2024学术研讨聚焦,靶向治疗破局哮喘管控困境

钟南山
+订阅

  

  

  导语:聚焦哮喘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制剂开启哮喘靶向治疗新时代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2019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指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且控制现状并不乐观。有研究显示我国30个省市城区总体哮喘控制率仅为28.5%,其中重度哮喘未控制率达44%,占用了哮喘患者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最新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23指南建议根据炎症分型来指导哮喘管理,其中2型炎症是哮喘最常见的表型,而白介素(IL)-4和IL-13是2型哮喘的关键核心因子。近年来针对2型炎症关键靶点的药物研发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患者的治疗选择。为进一步聚焦中国哮喘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2024年1月6日,“2024哮喘靶向治疗学术研讨会”于广州隆重举办,旨在探索生物标志物在哮喘全程管理中的应用,关注生物制剂在哮喘治疗领域的最新证据,共同开启哮喘靶向治疗新时代!

  大会现场

  大会伊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指出:我国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控制率并不理想,可能和现有药物选择的局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作为首个特异性靶向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且疗效持续稳定,耐受性好,为国内外哮喘的治疗带来了福音。我们也要积极积累临床经验,寻找使用靶向治疗的最佳人群,为更精准的达到哮喘的临床和完全缓解提供中国的临床经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围绕“开启重度哮喘生物靶向治疗新时代”这一专题致辞:生物制剂作为各个领域炙手可热的创新药,近年来在哮喘领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其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目前多种生物制剂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为哮喘管理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并有助于实现更高治疗目标,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当然生物制剂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大家更广泛更深入地探讨研究。

  直击困局,哮喘新治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劲平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新教授的主持下,大会正式进入了第一个环节。

  郑劲平教授

  周新教授

  随后在“新时代背景下哮喘管理新目标”的主题报告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靖教授认为我国哮喘整体控制水平欠佳,未控制哮喘疾病负担沉重,诊断治疗率低以及传统治疗方案的不足是我国哮喘控制水平较低的关键因素。目前对哮喘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引出了2型炎症的概念,为哮喘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同时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生物制剂可帮助患者实现哮喘控制目标,而且也让更高水平的治疗目标“临床缓解”的实现成为可能!

  李靖教授发表演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刘辉国教授则以“哮喘治疗新理念与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心得。2型炎症是哮喘病理生理学的基础,这一观点已成为普遍共识。有研究显示约90%经中-高剂量吸入式糖皮质激素(ICS)方案治疗的哮喘患者存在2型炎症,其中IL-4、IL-13是关键和核心细胞因子,可更广泛参与哮喘发生发展,促进炎症反应、加重屏障功能损伤等,导致哮喘慢病化。2型哮喘分类理念指导下的哮喘治疗理念、方案选择、评价标准、决策流程及指南推荐原则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以度普利尤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有望改变哮喘的治疗格局,为中重度哮喘患者带来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刘辉国教授高瞻远瞩地指出优化生物制剂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减量标准,聚焦伴合并症哮喘治疗和生物制剂再挑战是2型哮喘精准靶向治疗的重要探索方向。

  刘辉国教授发表演讲

  聚焦患者,共赴新境

  紧接着周新教授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兴林教授共同主持下一环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如冲教授和张清玲教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

  高兴林教授

  陈如冲教授汇报了“气道炎症生物标志物的识别与临床指导意义”。根据2型气道炎症特征对患者进行分层奠定了哮喘精准治疗的基础,而2型气道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2型哮喘的识别和监测。在保持检测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呼出一氧化氮(FeNO)检测可用作评估气道炎症的指标,可预测多种生物制剂的治疗反应,因此对于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进行FeNO检测是有必要的。目前作为唯一特异性靶向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一系列FeNO升高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和改善肺功能,实现2型哮喘患者的全面获益。

  陈如冲教授发表演讲

  张清玲教授则分享了度普利尤单抗最新临床数据。既往国外有关度普利尤单抗的Ⅲ期临床试验QUEST研究显示度普利尤单抗可以显著降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提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哮喘控制水平,尤其是对于偏向2型炎症的哮喘患者。近期亚太地区Ⅲ期临床研究也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度普利尤单抗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前第一秒最大呼出量(FEV1)较基线显著改善达460mL,且哮喘控制问卷5项(ACQ-5)评分显著改善,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年化重度急性发作率达74%,提示中国人群用药后降低重度急性发作获益明显。此外,Meta分析进一步证实相比于部分生物制剂,经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在肺功能改善和降低急性发作方面获益更多,可能是更优选择。

  张清玲教授发表演讲

  在随后的病例分享环节,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长征教授的主持下,重庆松山医院马千里教授介绍了一例重度哮喘患者管理的临床体会。该患者既往长期接受哮喘第五阶梯治疗方案,但是哮喘症状未控制且存在反复急性发作情况,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FeNO明显升高,存在2型炎症表型,调整治疗方案为茚达格莫吸入1/日+度普利尤单抗300mg/2周,并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症状及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王长征教授

  马千里教授发表演讲

  深度碰撞,大咖畅谈

  最后的讨论环节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曲仪庆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禹标教授担任主持,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金美玲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如冲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志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陈燕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升明教授围绕哮喘管理中的焦点和难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展望了生物制剂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讨论环节

  各位教授一致认为哮喘的防控需要医患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和患者本身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管理。在哮喘管理中,FeNO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生物标志物,检测简单方便,有助于2型哮喘的识别和监测,有助于制定哮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外生物制剂填补了哮喘传统方案的不足,有效满足了尤其是重症患者的疾病控制需求。其中度普利尤单抗可持续改善2型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急性发作和哮喘控制情况,降低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实现口服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且疗效可持续长达3年,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总    结

  哮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呼吸道疾病之一,~90%以上的哮喘是以2型炎症为主要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对哮喘2型炎症通路的生物靶向药物是主要治疗方向。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特异性靶向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可以特异性阻断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致病因子IL-4/IL-13的生物学效应,不仅有效降低FeNO水平,快速持续改善肺功能,而且能大幅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明显改善哮喘控制。

  2023年11月度普利尤单抗已获批在中国哮喘治疗适应症。此次恰逢盛会,在众多专家的见证下,度普利尤单抗的上市仪式顺利举行。相信度普利尤单抗的上市将为2型哮喘的治疗带来全新治疗选择,持续改善哮喘控制,助力哮喘控制拐点的早日到来!

  度普利尤单抗哮喘适应症上市仪式

  MAT-CN-2400220

  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公司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也不建议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所涉及的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