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禅城塑群像添内涵|区委全会

南方+ 记者

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禅城扛大梁。1月11日,禅城区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报告贯彻落实佛山市委“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工作部署,提出要塑造岭南广府文化群像。在擦亮粤剧、功夫、龙狮、陶艺、秋色、祖庙、忠义等传统文化名片外,禅城还结合自身特色,进一步丰富内涵,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剪纸、状元、中医药等文化。

日前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激活粤剧文化、功夫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陶艺文化、工匠文化、美食文化、秋色文化、祖庙文化、忠义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作为佛山历史文化的核心腹地,“十大传统文化”大多在禅城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石湾陶艺文化是佛山重点激活的“十大传统文化”。

尤其是2023年,禅城打造“最佛山”繁花锦绣。美陶湾华丽蝶变、佛山古镇出新出彩,中国南庄、织梦张槎盛装登场,国潮音乐节、十大民俗、粤夜粤美、中国陶瓷创意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等活动交相辉映,岭南文脉之城焕发新颜。 一举摘得八个“国字号”,获评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紫南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岭南天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南风古灶成为佛山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肩负建设“岭南文脉之城”的重任,禅城率先响应佛山市委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号召,明确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粤剧、功夫、龙狮、陶艺、秋色、祖庙、忠义、剪纸、状元、中医药等文化,打造一批展现时代魅力和岭南风韵的精品力作,以一部精品代言一类文化、带火一座城市;继续打造一批怀旧景观、美学街区、艺术空间,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乐在其中、来过的人流连忘返、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粤剧文化是禅城文化瑰宝。

在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禅城也将构筑文化产业新优势。全会报告提出,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牵引作用,在全面赋能和融合创新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文体娱规上企业数量翻倍。

具体而言,禅城将在三大融合上做好文化产业的大文章。

“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新场景。禅城将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化莲升、梁园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东华里、侨城外滩、国潮音乐基地、佛山左岸文化艺术走廊等文旅新地标,开发沉浸式、研学式、国潮式等新型文旅产品。策划“禅城好礼”,打造“漫游禅城”文旅品牌,动线串连文旅场景、文旅项目,推动夜间经济提质升级。抓好大活动、促进大交流,积极发展文化会展业,办好十大民俗活动、潮流文艺活动,争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文旅活动落户禅城。

“文数”融合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禅城将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非遗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培育发展现代传媒、数字创意、数字内容、网络数字视听、线上演播等新型文化业态,为传统文化插上时代的翅膀。

“文产”融合赋能佛山制造基业长青。禅城将全力创建美陶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强岭南文化IP,探索搭建岭南文化符号交易平台、创意设计资源对接平台,培育一批市场化的创意设计机构,赋能制造业设计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

南方+记者 罗湛贤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