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仕达小学的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组建项目研究小组,通过资料搜集、调查访谈等形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积极与同伴或他人合作,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1月9日,在第一期罗湖区民办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暨高质量发展微讲堂上,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校长熊佑平向来自全区民办中小学的第一书记、举办者、校长及教师代表近50人介绍,该校从2012年4月就开始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有12年,累计举办了24届项目学习成果发布会,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罗湖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维志,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出席此次会议。区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科科长王建波主持培训活动。
刘维志强调,PBL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全区民办学校要积极借鉴百仕达小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推进实施,让更多孩子在PBL中受益。他祝贺此次罗湖区民办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暨高质量发展微讲堂培训活动的圆满成功。他提出,区教育局将加大罗湖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力度,鼓励全区民办学校开展深港教育交流合作,鼓励举办人加大投入并全力支持校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际化特色学校建设。他还对全区民办学校在加强党建、规范管理、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分享会上,百仕达小学校长熊佑平全面介绍了百仕达小学项目式学习的经验,就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熊佑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价值取向指向不同的教学模式,百仕达小学在保持我国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
百仕达小学把项目式学习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研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一到六年级依次从家庭、学校、社区、城市、国家到世界,一方面把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把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主要因素作为项目式学习的议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学生组建项目研究小组,设计项目研究方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合作解决相关难题,最后完成项目并且展示汇报。
分享会上,与会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景园实验小学第一书记、校长杨丹表示,这次微讲堂为民办学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这次分享也解答了她一直以来的疑惑:项目不是单纯的项目,而是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聚焦了学习;不能单纯把项目的主题放给老师,应该要倾听孩子的声音;传统教育不是要去颠覆,而是要基于适合学生的情景,去做适当的创新。杨丹还总结了四字箴言:一是“忍”——老师要放手给学生做,要能忍得学生各种“乱”;二是“问”——老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去做研究;三是“信”——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要启发孩子,让孩子的创造力得以激发;四是“察”——要对学生、老师进行观察。
鹏兴实验学校校长章学郭表示,感谢教育局提供的这次机会,让大多数人对项目式学习有更深的研究。他高度赞扬百仕达的学子,这些学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都能尽显风貌,这离不开百仕达小学的教育体系。
文德学校校长鲁静表示,PBL项目式学习有不少优点,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学生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分享,他了解了评价体系多元的重要性。
港人子弟学校校长肖银升表示,百仕达小学开展PBL项目式研究坚持走了十二年,在熊校长的分享中,他对驱动问题要从生活出发,对分工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十分有感慨。他说,民办学校在学习时间管理上比较严厉,通过熊校长的分享,他受到启发:可以让项目、主题跳进课堂、跳进教材。
侨香实验学校顾问邓小华肯定了百仕达小学的项目式学习,充分体现了熊校长教育思想的前瞻性,为全区民办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操作性模板,让其它学校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他提出,项目式学习研究带来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与现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课堂革命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和提升;在行动研究中不能把它仅仅当一项活动来做,而应该纳入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使它系统化、系列化,是全员参与的课程,而非小部分学生的表演。在推进“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校长的引领,培训一批优秀教师先行先试,有利于务实推进。“项目式学习”不是为了作秀,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真正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并且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困难,但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同时,他也感谢教育局提供的这种微论坛,很务实,接地气,对推进罗湖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致远实验学校校长张志武表示,项目式学习解决了三个疑惑:一是培养什么能力的问题,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种转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探究的空间。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PBL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提出问题、查找和调查问题、解决问题、汇总和表达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问题是关键点,熊校长的“五何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示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大大提升了,也使参与者更加自信和独立。三是了解了PBL项目式学习的意义。在PBL项目式学习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同学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他们克服许多困难,也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会了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保持开放的态度,这些都是在课堂上难于学到的东西,同时,团队合作也让学生相互鼓励和支持,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团队的力量。
深圳明珠中英文小学负责人张统洲表示,百仕达小学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前瞻性,通过百仕达小学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和实际案例,感觉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是制约着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将项目式学习运用到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有一定激活作用,从而释放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和人才。同时,项目式学习的重点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但是又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帮助和管理。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拓展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创设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到积极状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家校合作的融入和助力项目式学习的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如果能得到家长们的配合和协助,对于学生和学校肯定是双赢的,家长配合学校落实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教学,作用是非常关键和不可替代的。而且未来的教育教学,校-家-社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因此,做好家校沟通与合作对学校实施项目式学习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点评此次分享。他用“8个有”高度评价了百仕达小学的项目式学习:有积淀,百仕达小学在项目式学习上扎实走了12年,并且落实到位,这是一项好的实践;有原创,百仕达小学的学生在做真研究,在研究真问题,这是一项好的研修;有成效,课程的选题来自教育,重点在于提炼精华,这是一条好的教育途径;有创新,例如熊佑平在分享中提到的“五何法”,这是一种真合作、新模式,是一种好的校本特色;有作品,百仕达小学在每一次项目式学习后进行成果展示,形成了让其他民办学校可以学习的好范式;有评价,以素养为导向,注重育人过程;有递进,学生从项目研究的学习者,慢慢转变为研究者;有共通,百仕达小学PBL课程框架是多维、多元的。从横向看,随着年级逐级递增,学生的视野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到世界逐渐扩展开来;从纵向看,学生从健康、安全、环境、科技、职业和成长逐渐向有深度的主题学习,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真发展、好发展。
陈小波表示,PBL项目式学习要面向所有的孩子建立培养通道,通过学科或活动全面培育,为孩子在各自领域上扬长培育、全面发展、持续培养。项目式学习符合现在大学习、跨学科的要求,要大力推广,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其他民办学校学习,要在理念、实践、支撑上下足功夫。在理念上,顶层设计很重要,“前瞻性研究”要作为顶层支撑;在实践上,要做驱动性问题研究,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上保证实践优质性;在支撑上,各民办学校要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成为强有力的师资支撑。各民办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要全盘照抄,发展自己的、有特点的学习模式。在项目式学习后,要有作品输出,持续不断修改、完善总结报告。要强化主体教学,要做体验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陈小波指出,罗湖区教科院近些年来也做出不断努力,搭建并利用云平台去传播优质的教学资源。
【撰文】叶淑萍
【通讯员】钟佳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