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尽执行,64万追回!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订阅

“本来我们都以为这钱要‘打水漂’了。”退休工人郭某激动地说,“现在拿到了钱,总算能在过年前给家里老人买点礼物,添补些家用了!”

近日,鼎湖某纽扣厂的2名工人,像广东的天气一样,湿冷的寒意驱散,心中暖阳高照。他们终于拿回了被拖欠1年多的工资,合计25万元。

此前,该纽扣厂已有6名工人拿回了自己的血汗钱。

据悉,去年3月,鼎湖某纽扣厂的6位老员工拿着劳动仲裁委生效的裁决,来到鼎湖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某企业偿还拖欠工资40余万元。

“这个企业的产品出口销量很好,就是疫情后货物滞销,企业效益变差了。”工人李某沮丧地说。

案件关系到工人的工资款,收到案件后,执行局干警陈思尧马上通过人社局联系企业的负责人郭某,得知企业负责人已逃回境外。企业一下成了无主的“烂摊子”。

无独有偶,在办案过程中,执行人员发现该工厂还有2名工人,因为已经超过退休年龄无法劳动仲裁,只能到法院起诉。

他们当即决定,要在执行这6宗案件的同时,也为这2个员工预留分配额度。

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发现企业早已停业停产,大部分纽扣成品已经被老板出售,企业银行账户没有可供执行的钱款......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工人们兢兢业业为企业服务十几年,不能让咱‘打工人’走进法院却失望而归!”执行干警陈思尧说。

一名对劳动争议执行案件有丰富经验的法官说:“老板跑得急,不至于都搬空了,一起去现场看看。”

经过仔细寻找,执行人员发现厂房尚存部分用贝壳制成的成品纽扣、一批老旧机器设备以及十几个集装箱,法院依法进行了清点和查封。同时,陈思尧还与评估公司协商,希望能够减少一部分评估费,更大限度地保障工人们的工资足额清偿。

“不行!真减不了!”看到这些,评估公司赵经理面露难色,“我实话说吧,这些机器太旧了,集装箱也开始生锈,也就那些纽扣还值点钱,但其他很难评估,工作量太大!”

“他们每人都被拖欠了近10万的工资,有些还是夫妻俩都在这里工作,我们尽快帮他们评估拍卖,让他们过个安心年吧。”陈思尧反复与评估公司沟通。

在陈思尧的软磨硬泡下,赵经理终于答应评估费减半。经评估,该工厂剩余的纽扣、设备价值64万余元。

经过司法拍卖,46.59万元顺利变现,及时偿还了工人工资。剩余市值17.51万元的成品纽扣,也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被员工自愿接收,全部员工的工资得到了清偿。

“对法院人来说,每宗案都是群众心头上的‘急难愁盼’,每笔钱都是劳动者的‘血汗钱’,我们会多走几步,多沟通几次,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财产变现的价格,努力实现执行各方合法权益最大化。”案件承办法官说。

这是鼎湖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群众烦“薪”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鼎湖法院高度重视依法治理欠薪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审判执行工作,通过多元解纷、强化审执、延伸触角多措并举,打出一套有效根治欠薪“顽疾”的“组合拳”,2023年为11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77.1万元。

【来源:肇庆中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