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市关于巩固提升“领头羊”品牌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上市10条”)。
2023年,资本市场“广州板块”持续壮大,共有15家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154家,总市值约2.8万亿元,累计募集资金约7000亿元。
“上市10条”从沿重点产业链开展上市工作、提高上市培育服务效能与精准度等方面提出10条具体举措,优化完善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措施。
建立协作机制,提供精准培育服务
“上市10条”提出,建立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协作机制,完善企业上市的发现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将企业上市培育纳入各相关单位重点工作事项。
在最近出台的《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广州加大对企业首发上市的补贴额度,根据上市实际募集资金的规模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激发广州资本市场活力。
在实施精准培育方面,将编制《广州市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培育工作指引》,明确上市后备企业库入库标准、入库流程和入库企业服务内容,组建上市后备企业库,为入库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
同时,编制《广州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库工作指引》,组建包括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银行等在内的专业服务机构库。
当天,作为“上市10条”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州市资本市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正式启动,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搭建优质企业“融资桥”。每年开展不少于20场资本市场融资对接等各类活动,服务对接不少于300家优质企业。
瞄准“专精特新”,聚焦“链长制”产业链
“上市10条”提出,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优质上市龙头公司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引进整合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其中,由产业链牵头部门出台更具全国竞争力的扶持政策,并配套建立资本招商金融支持体系,吸引更多国产替代产业相关的技术中坚力量来穗创业兴业,支持广州上市公司对相关企业、项目实施收购并购。
同时,“上市10条”还要求各产业部门重点梳理和对接各条产业链前50名企业,以及契合资本市场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推动更多企业上市。
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新科技、新赛道等领域企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2023年7月,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发布,广州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6家,累计数量达24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85家,上市后备力量充足。
“上市10条”计划实施“北交所攻坚”专项行动,将会同北京证券交易所华南基地,对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财务、专利等指标数据及拟上市意向、培育情况等逐一进行梳理对接,加快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强化支持力度,推动国企开展资本运作
广州现有上市国企超51家,平均市值超180亿元。针对国企资源优势,“上市10条”提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支持市属国企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资本运作。
“国企是资本市场的定盘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上市10条”将充分发挥广州市国企规模大、资源多的优势,鼓励国有资本沿产业链参与链上民企或产业龙头的股权多元化改革。
“上市10条”还显示,广州将促进风投创投资本与产业的早期对接,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与拟上市后备企业对接,让更多创新创业企业、优质项目获得长期资金支持。
同时,鼓励创投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本参与子基金出资,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动设立广州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产业子基金。
近年来,广州持续加大风投创投支持力度,设立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广州市私募基金管理人超800家,管理基金规模约5600亿元。QDLP试点审批额度20亿元,QFLP试点审批额度超200亿元。
南方+记者 黄楚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