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贺:海丝重镇

茂名发布
+订阅

编者按: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历史,延续了文脉,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一座城市文明的记忆,往往浓缩于这些丰富的文献典籍之中。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更好地展示文献典籍中收录的茂名地域相关内容,展现茂名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以期使古籍中蕴含的历史智慧能够更好地服务当代,服务社会,本报与茂名市图书馆联合举办“典籍里的茂名”文化专栏,透过典籍里古老的文字和地图去触摸历史脉搏,浸润文化之光,在奔涌不息的千年文明中,感受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这里,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埠,海防要塞,海丝重镇。这里是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博贺港。

壹 冼夫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

深冬的渔港一片繁忙熙攘,雄伟的博贺湾大桥伸向远方。各类轮船有序地停泊在海岸,活蹦乱跳的海鲜正陆续“上岸”,将被运往世界各地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博贺渔港的繁忙景象。

有关博贺镇的记载,翻开典籍,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古镇竟有着那么壮阔、深厚、独特的海丝记忆。南朝时期,高凉首领冼夫人就从这里开辟海上航线,与广州、海南岛以及北部湾地区、东南亚各地往来通商。2017年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入选“广东十大海丝文化地理坐标”,著名的渔港——博贺渔港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始发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古港”。1400多年前,冼夫人带领船队与周边三分之二的东南亚国家开启了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她被认为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引进了西亚的乳香、安息香、苏芳木、菠萝蜜、橄榄等药物,这在唐朝编著的《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等药书中出现,而这些药物多是冯家的主要输入商品。胡椒、菠萝蜜、橄榄还在冯冼政权管辖地区广泛种植。据电白县志记载,唐代的博贺、电城已能制造供远航用的铜铁木结构船。宋元时期,博贺沿海及附近成为当时主要的造船地区,至明清时期制作的“高州船”(产地在博贺、电城沿海)与“广东(广州)船”“潮州船”“海南船”并称岭南四大船。有了航海工具和技术,至唐宋,粤西地区海上航运、海上贸易已经相当发达。海外贸易换来了犀角、象齿、翡翠、玳瑁、珠玑、香料等物品。北宋以后,沿海海盐制造业兴旺,电白成为全国海盐的最大产区之一,自然带动了海盐的海上贸易;同时,渔业的迅猛发展,博贺渔港呈现繁荣景象。

《电白县志卷一》关于航运繁茂的记载。

贰 明朝博贺成为外国商船汇聚之地

714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即海关)管辖对外贸易。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与博贺相邻的电城镇设立神电卫,屯兵千人,安防电白、阳江、高州、阳春、信宜、吴川等县,保障了海上航运贸易。正统五年(1440年),因沿海倭患不断,电白博贺设置备倭官,整顿海防、抵御倭寇,促进了海上航行与贸易。明末海禁取消后,粤西境内的博贺、水东、湛江等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成化三年(1467年),电白县治所从高州长坡旧城搬迁到电白。正德年间,明朝廷将广东市舶司迁到博贺。博贺港、莲头港成为外国商船汇聚之地。

《广东通志卷一百二十四》有关电白海防图。

当我们的先民从这里启航远行,八方来客也于此落脚安居。他们在这里开展商贸交往,丝绸之路成为民族迁徙和融合之路,更有的民族因迁徙而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对外贸易促进了南海区间的民间往来。伴随着民族迁徙的频繁,多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并存,造就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冼夫人信俗的形成。历代百姓把冼夫人奉为岭南圣母,并为她建庙立碑。以茂名为中心的全球冼夫人庙宇有2000多座,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冼夫人信俗已成为海内外乡情维系的纽带,民族和谐的精神寄托。冼夫人文化,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性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这里独特的海洋文化还有如放鸡保平安、拜妈祖等航海祈福信俗;唱咸水歌、跳高脚狮舞、鳌鱼舞等习俗以及疍家文化、渔文化等等。

叁 古丝绸之路焕发新时代活力

茂名境内目前保存有46处海丝史迹点,包括庙宇、古港、码头、船厂、商业遗产点、民居古建筑等,它们寂静无声、斑驳沧桑的身影深藏着那海丝路上的繁华盛景和冒险历程。这种存续的人文信仰、实物遗迹和历史符号,复原了宋元时期商港的格局,它与周边及东南亚等地共同构成完整的海陆交通体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进入21世纪,冼夫人开拓的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的博贺港已成为年吞吐量过亿吨的“深水大港”。渔港面积、码头长度、渔船数量、单船马力、渔业产量、渔业生产总值、卸港量等七项重要指标位居广东省第一,是广东省最大渔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还是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和广东对台贸易点等。

2022年12月,茂名正式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这对加强保护海丝遗迹,加强与联盟城市、海丝沿线各国的合作,讲好茂名故事,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就如同再次在古老的航线上扬起新时代的风帆。徜徉在这座海丝重镇,留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古镇的生活中,烙印在电白人的骨子里。远眺港口,看船只往来,听码头汽笛的鸣响和海鸥的吟唱……在海风与光影里,依稀可见先人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足迹与印记。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小英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柯丽云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钟镇聪 实习生 何夏宇

初审:柯柱基

终审:温国

来源:茂名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