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路径”助力迎头赶上|汕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特别报道

南方+

跨境数字经济产值同比增长7倍、跻身“全国会展名城40强”、建成世界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临海风电试验基地、两年完成“工改工”超1.3万亩、深汕协作开展34个产业项目投资超380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超8万家、海外华文教育服务超113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这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是汕头过去一年交出的成绩单。

1月10日,中共汕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而在几天前,省委常委会新年第一场集体调研来到汕头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新征程汕头工作,进一步推动汕头现代化建设。此次全会围绕省委对汕头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了五大方面实践路径,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汕头进一步激活经济特区活力,建设幸福家园。图为汕头华侨试验区。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汕头进一步激活经济特区活力,建设幸福家园。图为汕头华侨试验区。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路径1

工商并举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对经济特区汕头来说,这番感触更深。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实施两年多来,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海上风电、数字经济、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产业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表现不俗。2022年汕头GDP在粤东地区率先突破3000亿元大关。

此次全会,加快建设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次被写入报告。

全会提出,坚持“工”字为本,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扩量提质。其中,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动35万千瓦近海浅水区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进300万千瓦近海深水区项目前期工作;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流媒体等业态,发挥海上风电和数字经济叠加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布局算力基础设施;纺织服装产业力争“四大工程”基本建成,推进供应链选品中心、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等配套平台建设,打造品牌化、高端化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坚持“贸”字当先,建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做强贸易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扩围提质,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启动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做优贸易模式,发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保税+跨境电商”模式,打造龙湖区外砂街道、潮阳区和平镇等一批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的电商小镇;做大贸易主体,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电商物流企业,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线下网点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新坐标。

全会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洋物流等产业,加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探索“风电+储能”“风电+制氢”等新模式;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启动建设汕头科学城,大力开展产业科技攻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路径2

区域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新一年施工图中,汕头也定下新目标: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建立县镇村“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发挥市、区(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作用,以项目化、清单化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年度报告”的调度机制严督实导、跟踪问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汕头明确高位推动,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全会提出,要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省、市首批典型县镇村,梯度打造第二批典型县镇村;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进一步健全县域产业培育发展机制,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

针对汕头多数县镇村连片的实际,系统设计连片区域基础设施,完善路网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度和服务水平;强力开展“六乱”整治、三线整治,力争全市80%的村庄建成美丽宜居村;以商贸发展加速带动农文旅产业融合,构建民宿经济、特色餐饮、民俗文化等复合型业态;全面实施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确保新增植树140万株以上;坚决守好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同时,实施强村工程,确保今年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推动侨企(团)和潮商结对镇村、结对产业,引导侨资侨力通过投资项目、捐路种树、公益助学、购买保险为镇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扎实推进深圳—汕头对口帮扶协作,推动深圳汕头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

路径3

当好粤东“火车头”

去年底,《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公布,提出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的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汕头被定位为主中心。

主中心如何构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成了全会关键词。

全会提出,对外将打通“大动脉”,加快汕头高铁站、漳汕铁路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汕头经河源至韶关高铁、汕头至汕尾高速公路等东向、西行、北上的客货通道,推动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广澳港疏港铁路建设;内部将实现“微循环”,力争今年年底潮汕环线京灶大桥主线通车,加快粤东城际铁路建设,推进汕汾联络线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跨汕头湾新通道,打通城市堵点,改善通行效率。

增加东海岸等城市新区学位供给,推动汕头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试运营,在中心城区建设1.1万个智慧停车位、500个充电桩,持续举办重大节庆活动、大型演唱会等文化活动,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在提升粤东中心城市功能品质上,汕头围绕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开出“任务单”。

优化营商环境,“降成本、优服务、强监管”是汕头的实践路径。全会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推动涉企补贴奖励等政策“一网通办”“免申即享”,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年底前实现超240项“不见面审批”,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机制等,努力争取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项目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此外,围绕落实《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坚持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导向,聚焦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强化规划统筹和对接融合,推动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发展格局。

路径4

联侨引侨

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是团结和联系海内外潮人的精神纽带。如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汕头给出的答案是:打文化牌、做侨文章。

今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将在汕头举行。此次全会细化了办会“排班表——加紧总额1564亿元的67个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筹备好开闭幕大会,办好国际潮学研讨会、“潮青向未来”、潮商文化论坛、华侨进出口交易会等分会和论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外联谊交流、访问推介活动,完善侨情资源库、“数字族谱”数据库建设,常态化开展为侨服务“十件实事”,开展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的华文教育,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等等。

在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全会提出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加强侨批保护开发,深入推进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樟林古港保育活化,精心谋划顺昌街区集中连片开发、“番客街”建设;组建潮艺智库,精心包装推介潮剧、潮乐、潮绣、潮菜、工夫茶等潮汕特色文化元素,开发一批具有潮汕韵味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展览、精品文艺剧目、民俗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专题博物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人文与经济共生中实现更多潮汕文化价值“变现”。

路径5

共建共治共享

民生福祉是城市的生活底色。如何让城市烟火气更浓、幸福感更强,也是此次全会关注的焦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全会提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用心用情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加强对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提升“呼援通”服务效能,加快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长者饭堂”建设增效扩面,积极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同时,改革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住房)1000套以上,妥善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

在强化社会治理方面,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为抓手,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金凤码”“社情地图”“粤平安”等平台建设应用推广,推进“平安·幸福”村居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

同时,加快建设法治汕头,进一步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为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同步加大执法专项监督力度,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南方+记者 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濠江滨海风景区目前已关闭。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