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专家点评|“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巡礼

南方日报

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原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仲德崑:

“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办得非常成功

大赛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和设计机构的热烈响应,不少院校把“梁思成杯”赛题纳入教学体系,作为设计课题,由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成果。大赛参赛覆盖面广、设计水准高,参赛作品琳琅满目,既有深度,又切合实际,尤其一些优秀设计和有创意的想法,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城市实际建设中的依据和参考。

总体而言,“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办得非常成功,是江门传承梁思成建筑思想、大力弘扬侨乡建筑文化的一次新实践,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想、提供新的支持、注入新的动力。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任飞:

赛题把握精准,竞赛水平较高

从评审情况来看,“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可以概括为灵感涌现、参赛踊跃、不乏佳作,竞赛水平和整体质量都比较高。看得出来,参赛者们都很用心,作了深入思考,对赛题的把握比较精准,看到这些成果让人很感动。大赛的成功离不开主办方精心组织保障。本次大赛是一个系列活动,历时近一年,主办方不仅邀请参赛者走进江门实地采风,还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参赛者了解侨乡文化、自然禀赋、城市建设和发展成就,提升作品质量的同时,把大赛打造成合作交流的平台和展示侨乡文化的窗口,对江门是一次成功的宣传推广。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何依:

优秀设计与历史文化实现了融合

碉楼是最具江门特色的历史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这些建筑融合了自然美景、人文传承等因素,见证着江门华侨文化的辉煌历史。要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改造,应基于本地的文化背景、建筑特色进行,坚持保护、更新与发展并济。而有不少参赛者在创作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不少优秀作品创意都能够与江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谐融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院长、教授叶飞:

赛题设置考验参赛者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针对赛题“历史遗存提升改造设计”,设计者应考虑到原有建筑因素与城市记忆的融合,同时结合时代潮流焕发它新的活力、生命力。因此,这个赛题十分考验参赛者的创意、设计能力、对建筑体本身以及本地文化的了解程度,难度、竞争性都相对较大,但从交稿的情况看来,这一赛题组无论是参赛者整体素质水平,还是作品的质量,都是相对较高的。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卢峰:

历史遗存改造设计突出“年轻态”

历史遗产的活化改造,在保护它的前提下,如何灵活地去“使用”它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作为静态展示其实并未发挥它真正的效果。

在“历史遗存提升改造设计”赛题组,基于“糖厂”的活化改造,年轻人的想法十分巧妙,在原有建筑体不能“动”的情况下,他就对室外空间进行改造,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形态,又融合了年轻人一些新的思想,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也很高,我认为这种想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鹏:

参赛作品体现城市视野和人文关怀

本次大赛的四个选题都是要求对既有城乡历史环境的一种回应。在历史环境中做设计,需要基于对其深入的历史现状研究和特征及其承载的价值分析完成。无论是新建筑创作,还是工业遗产、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历史聚落的激活与更新,从许多参赛优秀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设计者对于历史环境的深刻理解与精巧处置,以及体现出的城市视野和人文关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昌勇:

“梁思成杯”扩大了江门城市影响力

作为梁思成的故乡,江门举办的建筑设计大赛,推动了建筑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侨乡文化的融合。本次大赛结合本地特色的建筑文化进行设题,联动全国各地高校、建筑学院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意设计,能够对江门本地的历史文化建筑起到很好的活化、保护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江门开放、包容的城市印象影响力。

【撰文】任龙 吴惠芳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