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是城市文明卫生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城市文明象征的展示窗口,也是涉及民生的重要设施。2023年,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群众需求在公厕调研、公厕建设、公厕管养三个方面做文章,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水平。中心城区新设的7座高标准公厕,已全部建成对外开放。
中山中心城区新建公厕。
问需于民,开展城区公厕现状及问题调研
据介绍,为建好、管好公共厕所,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专门组织开展了中山市中心城区环卫管养公共厕所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深入一线,对中心城区近百间公厕逐间走访、全面排查各类问题,实地了解城区公厕密度分布、保洁管养、设备设施维护等基本情况。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公厕简易问题,调研团队现场安排维护单位进行整改;对于公厕数量不足、新建和改造难度大等问题,调研团队通过深度剖析,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并结合目前中山市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现状,深刨细挖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新增公厕选址工作,市城管和执法局多次赴各街道现场调研公厕选址工作。调研团队深入街区,在摸查市民群众的用厕需求的基础上,挖掘城市绿地、桥底空间等公共空间,为新建公厕提供选址储备。
中山中心城区新建公厕。
新建一批高标准公厕,增补配套设施
走进位于富康路的法治文化公园公厕,富有时代感的外观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座占地130平方米的新建公厕,是目前中山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公共厕所。
今年,市城管和执法局在中心城区增设7座高标准公厕,现已全部建成对外开放,法治文化公园公厕就是其中之一。
结合调研结果和群众实际需求,该局一改以往公厕选址隐蔽的特点,该批新建公厕选址基本坐落在街心公园、靠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同时因地制宜对公园绿地、边角地块进行仔细梳理和充分利用,将公厕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
此外,新增公厕外观均采用了明亮色调,既与周边环境融合协调,又有助于引导群众寻厕,还能为城市景观增加点缀。在内部布局上,各公厕分别配置了LED镜、感应水龙头、除臭设备、烘干器、厕位占用指示、求助按钮、婴儿护理台、哺乳椅等便民设施,增加服务功能,为市民打造温馨舒适的如厕环境。
除了新建,市城管和执法局还在中心城区各主次干道和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开展了摸查,根据实际需求增补了150个公厕导向牌,进一步补齐公厕引导缺口,为市民群众便捷寻厕提供指引。下一步,该局计划在中心城区部分公厕设置休息区域,逐步配齐饮水机、休息座椅、充电设施、应急药品等,根据市民群众需求不断拓展公厕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将公厕打造成城市服务驿站。
制定公厕管养地方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公厕管养保洁工作,市城管和执法局于2023年12月牵头出台了《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DB4420/T 43—2023,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规定了中山市公共厕所的分类、导向标识、运行管理、安全与应急、维修维护、化粪池、病媒生物防制、监督检查等要求,适用于中山市辖区内城市管理部门管理的市政公共厕所运行管理,对外开放的社会公共厕所、农村公共厕所参照执行。
《规范》的出台为中山市公共厕所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全市各类公共厕所保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维常规化,助力提升全市公共厕所环境品质,对改善市民群众的如厕体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 李雅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