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汕头如何向前?市委全会发力“四打造一塑造”

南方+ 记者

1月10日,中共汕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

会上,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时,给所有人打气:省委常委会新年第一场集体调研就来到汕头,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汕头工作,勉励我们扛起“迎头赶上”的历史责任,加快打造重要发展极,做实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这是汕头改革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极大振奋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持续下功夫,以坚实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2024年,汕头如何加快打造重要发展极,做实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全会给出了答案。

1. 打造区域重要发展极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全会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区域重要发展极。

汕头通过两年多来的团结奋斗,“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更加深入人心,“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海上风电、数字经济、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一些产业项目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处于领先的位置。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扩量提质是重中之重。今年汕头将坚持“工”字为本,充分释放两年多来狠抓“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积蓄的动能,大干快干,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集中资源推进“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早日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打造“龙头企业+配套”集群生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等六大主导产业全面上规模、见效益、树标杆。

全会上,“工商并举”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高频词。汕头深刻认识奋进新征程的独特优势,即商贸历史悠久,“重商”“崇商”氛围浓厚。沿着“一带一路”,潮汕籍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联系网络,这为汕头在大抓实体经济、大抓工业的同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买全球、卖全球”格局,实现“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汕头提出建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将坚持“贸”字当先,发挥汕头在海内外广阔的人脉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全国全球主要市场的贸易链接体系。

向海图强,亦是汕头的传统与优势。汕头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洋物流等产业,加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探索“风电+储能”“风电+制氢”等新模式,同步推进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构建集种业、养殖、加工、冷链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推动海上风电与蓝色粮仓交相辉映,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建设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创新驱动。汕头明确提出,努力把汕头科学城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地、人才集聚地,高水平办好南澳科学会议,用好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在汕高校院所“双月座谈会”等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涵盖高端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优秀经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群体的宏大人才队伍。

展望2024年,汕头笃定坚持贸易与工业互促双强,一体推进产业、企业、产品优化升级,走好符合汕头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 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全会提出,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争取省现场会在汕头召开为目标,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一年来,全省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强县促镇带村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新气象。

聚焦汕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全省率先建立市领导同志挂钩联系7个区(县)、67个镇(街道)全覆盖机制;组织实地观摩、擂台比拼,推动镇(街道)、村(社区)争先创优、赛龙夺锦;潮南区列入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跻身“乡村振兴大擂台”全省6强;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两市协作开展产业项目共34个,总投资380.83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16个;举办“百千万·桑梓情”等活动,乡贤、企业纷纷助力“百千万工程”。

奋进新征程,汕头提出以争取2024年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汕头召开为目标,倒逼各项工作落实,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方位展示特色亮点,立体化打造精品点位,高质量创建精品路线,为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汕头样板”。

如何打造?汕头将坚持典型引路,推动整体跃升。其一,加速打造典型样板,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省、市首批典型县镇村,梯度打造第二批典型县镇村,集中资源予以倾斜,支持创造经验、率先突破,在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其二,聚焦精准画像,始终坚持“镇有亮点、村有特色”,在原有画像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短板弱项,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找准标兵追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南澳要实现进位,潮阳、潮南要努力实现消薄。

还要着重做好“美”的文章,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汕头将坚持镇村“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全面实施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加快裸露山体复绿,大力倡导全民植树护绿,确保新增植树140万株以上;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持高颜值“汕头蓝”;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规范近岸海域海水养殖,强化海水养殖环境监管,推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向2.0版本提档升级。

全会号召,今年要全面铺开“百千万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全力展现“百千万工程”的汕头路径、汕头力度、汕头形象。

3. 打造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

2023年12月20日,《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公布,明确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的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把汕头定位为“主中心”。

立足粤东,着眼全局。全会提出,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

区域联通,交通先行。汕头将持续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3+2+2”高速铁路通道和“5+3+3”高速公路通道,以交通拉开发展建设的大框架。对外,打通交通“大动脉”,加快汕头高铁站、漳汕铁路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汕头经河源至韶关高铁、汕头至汕尾高速公路等东向、西行、北上的客货通道,推动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广澳港疏港铁路建设。对内,畅通交通“微循环”,聚焦都市圈交通同城化发展,以推动全市域实现15分钟上高速为目标,以国省干线为主体,布局形成“两环八射多联”高快速干线网络。

如何以汕头为中心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汕头将着重提升粤东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大高地”建设,巩固提升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服务力、辐射力。

营商环境是绕不开的话题。汕头明确,要加快实现迎头赶上,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努力在争取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项目落地汕头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展现汕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的汕头,正抓紧谋划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持续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辐射力,当好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火车头”。

4. 塑造侨乡发展新优势

潮汕优秀传统文化是团结和联系海内外潮人的精神纽带。全会提出,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全力塑造侨乡发展新优势。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过去一年,汕头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不断凝聚海外侨胞和潮汕乡亲关心支持汕头发展的共识合力。如组团走访港澳和东南亚,举办国际潮团总会会员大会,出席人数创历届之最;侨批首次走出国门举办文化展,上线“数字虚拟潮汕家园”,海外华文教育服务超113万人次;召开涉外涉侨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

今年,汕头将迎来“两大盛会”,即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当前,办会已进入倒计时,汕头市“两大盛会”筹委会及工作专班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围绕办成一届经济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团结盛会的目标,加紧推进67个、总额1564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

借助举办“两大盛会”的契机,汕头将扩大“朋友圈”积极拓展增进与海外华侨华人、潮人社团的联系交往,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外联谊交流、访问推介活动,邀请各国政要、侨商侨领、侨界精英参会,提升大会国际影响力。

依托数字产业优势,汕头还积极搭建通侨联侨“数字桥梁”。汕头将完善侨情资源库、“数字族谱”数据库建设,拓展“数字虚拟潮汕家园”商务对接、寻根谒祖、交流联谊等功能,打造全球潮人“掌”上温暖之家。

结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设立十周年,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一揽子政策,为广大海内外潮人参与汕头现代化建设、共享发展商机提供更多便利。

作为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汕头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潮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全球潮汕人共同精神家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5.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典范

以民之所盼为施政之所向,让城市烟火气更浓、幸福感更强。这一句充满温度、激发共情的句子,写入了全会报告。

全会提出,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典范。

去年以来,汕头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优先方向,有效兜实兜牢“三保”底线,使民生福祉更加可感——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88套、公租房500套,建成乌桥岛棚改安置房5574套;三甲医院增至6家,新增公办学位超2万个、婴幼儿托位3000个,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镇域全覆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中央验收,“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呼援通”十年坚守,在线服务3.6万人;创新“红袖章”“慈善+社工+志愿者”等服务,形成一批富有汕头特色的“枫桥式”工作法。

新的一年,汕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是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努力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与此同时,着力强化社会治理,大力推动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整合、功能聚合,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汕头将着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为抓手,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金凤码”“社情地图”“粤平安”等平台建设应用推广,推进“平安·幸福”村居创建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

全会还描绘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施工图”,努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大动能。

南方+记者 黄嘉锋 蔡沚彦 杨立轩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