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首次“出海”新加坡,亮相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之后,1月4日至7日,历经百余场打磨的《咏春》,来到了让“咏春”这个IP走向世界的地方——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演5场,场场爆满。
目前,《咏春》在34个城市(含新加坡和香港)演出137场。2024年全球巡演首发式也同步启动。
香港演员吕良伟赞叹“很有创意、有新鲜感”,叶倩文表示“希望能再多看几次”,香港著名导演毛俊辉此前在广州看过《咏春》后特意携夫人再来观赏……众多香港演艺界人士前来观看,其中不乏曾演出《咏春传奇》的原班人马叶童、艺人黄百鸣、阿姐汪明荃等。
舆论认为,《咏春》将中华武术的速度力量与现代舞蹈的行云流水融为一体,既让观众看到传统武术“攻防技击”的气势,又展现了舞蹈艺术优雅舒展的肢体美感,给香港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深圳勇于文化创新以及深港文化、情感交流“双向奔赴”的成功范例。
以艺通心、以文化人。2024年全球巡演首发,粤港澳文化“拼船出海”,《咏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血浓于水的文化见证;起源于内地,发扬于香港,闻名于世界,《咏春》展现了深港共开新局、共建人文湾区的美好景象。
1月7日晚,《咏春》演出谢幕时,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在观众中,可以看到许多香港大学生、中学生的身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立法会议员霍启刚也特意带儿子前来观演:“因为他近期正在学校学习武术,所以看到咏春的拳术时引发了不少共鸣。希望香港年轻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武术精神。”
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刚柔并济,舞出了深港特色和岭南文化底蕴,演绎了香港与内地多年来血浓于水、交流交往的故事。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颂瑛表示:《咏春》有很强的故事性,也有很多香港的元素,身为观众和香港人,感到有一种很大的共情。
咏春拳早在20世纪在福建、广东开始流传,叶问50年代将咏春带到香港,简化传授方式将之变成适合大规模教学,更在香港开设武馆广授门徒,才使咏春真正发扬光大。舞剧《咏春》的主角之一便是咏春拳大宗师叶问,剧中场景也集中在叶问设馆授徒的战后香港。叶问咏春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港片中也常见咏春的踪影,从武打电影经常出现咏春的拳法套路,到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还有最佳拍档王家卫与梁朝伟合作的《一代宗师》,全是开宗明义以咏春为主的作品,将咏春带到更广阔的观众层面。
起源于内地,发扬于香港,闻名于世界。深港双城对“咏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一种文化共鸣,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认为,咏春拳刚健内敛,并没有花巧的招式,却敢于以小搏大、以弱胜强,这也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生动写照。香港网媒识港网刊发评论称,《咏春》的精神内核——逐梦追光、步履不停,与香港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这又何尝不是“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深圳精神呢?
深圳与香港根植岭南大地,在历史上同属新安县,是“一河之隔、两湾环抱”的一家人。舞剧《咏春》,又为双城的火热互动填了一把“柴”。
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透露,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五周年,香港将在10月担任第四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其中,香港与深圳将联合制作《咏春》香港特别版,相信将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正如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致辞中所传达的祝福:“春咏香江”以《咏春》舞剧作媒,咏赞岭南文化愈加焕发青春气息,咏赞崇德扶弱的英雄精神传承不止,咏赞香港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The audience's applause says it all!”(观众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境外网民Hannah Rodgers在推特跟帖评论。网民Jewel Hart评论称“Shenzhen's pride, Hong Kong's joy!”(深圳的骄傲、香港的欢乐)……在境外网站上,舞剧《咏春》的好评不绝于耳。
截至1月9日下午4时,境外共有2231条涉舞剧《咏春》在港演出相关信息,包括339篇来自香港01、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信报、明报、紫荆杂志等香港主流媒体的报道,以及1892条脸书、X(原推特)、YouTube(优兔)等境外社交媒体网民帖文、视频等。
舞剧《咏春》在香港举办新年首演活动,同步启动2024年全球巡演首发式,既是致敬传承,又是展望未来。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认为,本次深圳舞剧香港展演,就是一次很好的“拼船出海”:在佛山,咏春是一种功夫。在香港,咏春可以拍成电影。在深圳,咏春可以编排出一个优秀的艺术表演项目。这正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每一座城市之间的联动,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香港赛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评价《咏春》:“舞”与“武”的结合,对大湾区的文化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加上香港有联通世界的优势,相信能让更多国家的旅客认识到我们的国粹。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表示:希望将来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引进来”和“走出去”。
据悉,本次香港演艺中心的舞台相对内地演出舞台更小,给了主创团队新灵感,大胆调整后以此作为世界巡演“定版”。“这里的观看氛围很集中。我自己坐在底下看的时候,觉得演员都离我很近,演员的脸也能看得更清晰,感受更强烈更浓厚。”总编导周莉亚表示,舞台空间的变化,让大家感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现场体验,这个香港演艺中心缩小版也将成为舞剧2024年世界巡演的版本。
对于《咏春》的“出海”,各界都期待满满。正如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所言:“《咏春》在香港演出的巨大声势,让我很期待《咏春》什么时候也能走进菲律宾,我非常愿意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进菲律宾,让菲律宾华人也能欣赏到来自家乡的演出。”
新西兰中文传媒集团行政总裁胡杨提及《咏春》充满感触:“从《咏春》的表演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是美的东西,中国特色也能被外国人接受,艺术和美不分国界都是相通的。我特别期待有一天《咏春》能到新西兰演出,我们愿意在当地配合把这场精美的舞台剧引进到世界南半球。”
故事因“英雄”而来,最终落在“理想”,《咏春》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映照出外地人在深圳打拼历程,可以说这部舞台剧既是叶问的故事,又是现代深圳人的奋斗故事。
连接内地与香港同宗同源的同袍情深,传达大国自信与民族智慧——《咏春》折射出深圳文化创新的“敢试敢闯”及勇攀文艺高峰的决心与实力;创新融合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将满满的深圳元素赋予新创舞台剧中——展现出新时代深圳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质。
这张名片的背后,是城市文明积厚成势,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步履铿锵步伐,是新时代精神一个高度呈现。
深圳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强调,“要着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以原创舞剧《咏春》为代表,深圳文艺精品“出圈”“出海”。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圳有10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当代舞剧《深AI你》受邀参加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展演,精彩亮相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式。电视剧《青春之城》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短篇小说《月光下》获“鲁迅文学奖”。深圳“90后”科幻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斩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
2023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和第十九届文博会“双星并耀”,《咏春》等深圳出品文艺精品出圈“攀峰”,“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述评”等重大主题报道凝心聚力,“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设计之都”“钢琴之城”……一张张文化名片,是深圳努力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2023年,深圳稳步推进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开馆运营。
深圳创新“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10万家,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750亿元。“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吸引超30个国家和地区逾千名艺术家来深展演。
新时代新征程。深圳将以新气象新作为全面推动深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回顾舞剧《咏春》重要节点:
目前,《咏春》在34个城市(含新加坡和香港)演出137场。
2023年6月21日,“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在北京启动,同时面向29国使节、外交官和国际组织代表,讲述深圳故事,开展文化交流。
2023年9月27日至30日,舞剧《咏春》首次出海赴新加坡巡演,受到40多个国家的使节、外交官和新加坡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热烈追捧。
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舞剧《咏春》选段在会上精彩亮相。深圳青年舞蹈演员常宏基、张娅姝等10位演员以舞融武,生动呈现“咏春拳”与“香云纱”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大湾区气象引发全场热烈掌声。据悉,此次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现场共表演了7个文艺节目,《咏春》选段是唯一一个来自首都之外的地方文艺院团的节目,也是深圳文艺作品首次亮相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
在经历了百余场演出淬炼,海外巡演新加坡首演之后,《咏春》终于要来到一代宗师叶问将咏春拳发扬光大之地——香港。
2024年1月4日晚,“春咏香江”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新年香港首演主题活动在香港演艺学院举办,香港政、商、文艺、体育界代表近200位受邀嘉宾,以及1000多位购票观众参加活动和观演,郑雁雄、陈国基、卢新宁、林洁等领导参加首演,获得圆满成功。现场反响热烈、满堂喝彩、好评如潮。雁雄主任说,《咏春》是现象级文艺精品,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从头到尾喜欢这部剧。1月4日至7日在港连演四天五场,场场爆满、掌声雷动。新年伊始,舞剧《咏春》以艺通心、以文化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双城社会各界情感交流,展现深港共庆新年、共开新局、共建人文湾区的美好景象。
【策划】甘雪明 杨磊
【采写】南方+记者 郭悦
出品方、深圳歌剧舞剧院 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