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众号白沙湾圈报道:昨晚,青岛市城阳区某小区门口,一辆电动车与一辆外卖车相撞,一名八九岁的孩子受伤送医。原文如下:
据邻居爆料:1月8日,位于白沙河北岸的天一金色海湾小区东门瑞军路附近,一辆电动车与一辆外卖车辆撞一起了,电动车带着一个8、9岁的孩子,孩子从电动车摔下来,躺在马路上,看样子摔得比较严重,120救护车来了之后,目前已经把孩子拉走了。
外卖配送员安全骑行指南
一、车辆区别应知晓
划重点!!!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无驾驶证要求;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属于机动车,应取得D类、E类或F类驾驶证。
二、外在防护不可少
统计分析发现,在造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约有80%为颅脑损伤致死。研究结果表明,当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时,骑行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防止85%的头部受伤,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对于电动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员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行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车辆十必查 行前十确认
检查车辆部件,确认车辆链条正常,货箱无松动;2.检查车辆蓄电池电量,确认电量充足;3.检查车辆轮胎,确认胎压正常,无漏气等情形;4.检查车辆转向把,确认转向把灵活无卡顿;5.检查车辆刹车,确认刹车灵敏、干脆,无卡顿;6.检查车辆后视镜,确认镜面完好、清晰、干净;7.检查车辆灯光,确认灯光闪烁正常;8.检查车辆喇叭,确认喇叭声音响亮;9.检查号牌悬挂,确认号牌无污损、无遮挡;10.摩托车还应检查油液情况,确认无油液泄漏。
四、骑行五注意
保持正确姿势、平稳控制车辆,平稳变速、合理刹车,不穿插抢行、不猛拐,不违规载物,不单手骑行。
五、通行六规则
右侧通行,分道通行,遵守限速规定,保持安全距离,谨慎超车。
路口通行规则
六、停车三遵守
路口停车,临时停车,长时间停车。
七、防御六原则
“防御性骑行理念”主要是指骑手在道路通行时,应预判可能发生的状况(人、车、路相关的危险认知)并对此加以防范,在危急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驾驶动作。
划重点!!!警惕“鬼探头”,警惕大车盲区,警惕“隐形危险”。
八、安全六不做
划重点!!!不闯红灯,拒绝逆向行驶,严禁分心驾驶,不得违规占用行车道,不超速行驶,杜绝酒后驾驶。
九、正确应对交通事故
拨打122报警电话,向警方详细、清晰叙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具体情况。如本人或他人受伤,注意判断受伤情况,稳妥做好自救和求救,及时到医院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保护现场。利用手机等工具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协助交警判责。
配合调查和医治。配合随后赶到的交警与医务人员,进行一切力所能及的配合调查和配合救治的工作。
十、礼貌配合交通执勤执法
遇到交警拦停车辆执法时,应主动靠边停稳车辆,不得加速驶离或逃避检查,耐心、顺序等候配合执法。
骑手自身存在违法情形被交警拦下时,应立刻减速、靠边停稳车辆并消除违法行为,承认错误并配合交警处理。
骑手如果认为自身不存在违法行为或对交警的处罚存在异议时可以适当做出相应解释;解释不通的,可以事后通过复议等方式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设立袭警罪,以暴力、威胁等方式辱骂交警、阻碍交警依法执行任务的,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应处罚。
电动自行车
安全出行
十大防御措施
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环保等特点深受群众青睐,成为广大市民重要的出行工具,但由于电动车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是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占比逐年上升。
以下,通过对日常较为常见类型的电动车事故成因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十大安全出行防御措施,以此引发共鸣与警醒,促使驾驶人提升安全意识与防御能力,避免发生交通伤害事故。
一、远离路口大货车
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应尽量和大货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要与转弯的大货车同时进入路口。
二、“一停二看三通过”
当电动自行车转弯时,一定要一停、二看,确保后方没有来车再通过。
三、横过道路先停车观察
过马路时,即使是在斑马线上,也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四、遵守交通信号通行
电动车通过路口遇红灯时,要停车等待,严格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过。
五、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驾乘电动车,请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扣好帽扣。
六、遵守路口让行规定
电动自行车通过路口时,要遵守路口交通让行规定,遇到让行标志要停车让行,转弯要让直行车辆。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方能平安回家。
七、拒绝逆向行驶
根据法律规定,非机动车逆向行驶应该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逆向行驶属于违章行驶行为,且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八、大型车前勿绕行
车头前方的位置,正好是大车驾驶人的视线盲区。汽车只要稍微往前移动,就会将电动车撞倒卷入车下,且常常毫无知觉地继续碾压,致伤亡惨重。
九、杜绝酒后驾驶
为了您的安全,请勿酒后驾车。
十、拒绝违法载人
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不仅影响驾驶人的操控能力,乘坐人员更是缺乏安全保障。
牢记以上
十大安全出行防御措施,
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来源:白沙湾圈、成都袋鼠之家、宣城公安交警在线、学会应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