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后,要做到这几点才能愈合康复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4-01-10 09:03
+订阅

相信有些患者家属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患者病重的时候会被医生告知

将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什么是气管切开术?

为什么要进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之后能恢复吗?

康复科又是如何让患者更快恢复的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师

来为您解答

什么是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临床医师通过切开患者的颈段气管,放入套管,以此来解决患者气道梗阻、呼吸肌无力、痰液引流等问题,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的一种急救技术。

相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具备减少鼻窦炎及咽喉损伤,易于口咽卫生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性及便于交流,便于护理操作,保留吞咽功能,声带可关闭,以及易于更换等优点。不过,长期留置气切套管易造成感染、出血、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等诸多并发症。因此,尽早进行康复介入,早期拔除气管套管,对于患者临床结果有着重要意义。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可通过许多康复治疗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在积极康复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拔除套管,恢复自主经口进食、发音,参加社交活动,过有尊严的生活。常见的康复治疗手段如下:

一、呼吸肌肉功能训练及咳嗽能力训练

01

呼气阻力训练:

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呼气阻力器,或堵管后抽出气囊内气体,口含呼气阻力器,进行克服呼气阻力训练。逐渐提高呼气阻力,运动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处方举例:呼气阻力25~30 cmH2O,5~10 min/次,3~4次/d。

02

吸气阻力训练:

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吸气阻力器,或堵管后抽出气囊内气体,口含吸气阻力器,进行克服吸气阻力训练,并逐渐提高吸气阻力,或在患者腹部放置一定重量重物,让患者吸气时克服腹部阻力,运动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处方举例:吸气阻力25~30 cmH2O(或腹部放置2.5~5.0 kg重物),5~10 min/次,3~4次/d。

03

咳嗽训练:

堵管后抽出气囊内气体,让患者深吸气后做咳嗽动作。处方举例:5~10 min/次,3~4次/d。

04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

叩击时五指并拢手掌呈杯状,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至中央有节律反复叩击背部,或使用物理机械振动排痰机来叩拍。叩击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应选在餐前或饭后两小时进行,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痰液粘稠者可先雾化吸入再拍。

05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技术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技术是被动式呼吸康复治疗的新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膈肌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不张,协助脱氧拔管等。

二、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对口、咽部、舌、喉等肌群的协调性训练和主动、被动控制训练。常见的吞咽训练方法如下:

1、主动锻炼法:

意识清楚的患者通过引导患者做唇部、舌部、腮部运动等,促进患者咀嚼或吞咽肌肉群康复及协调,包括口唇运动、颊肌运动、舌或软腭训练、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舌体运动训练、咽喉部冷刺激、口腔感知觉训练、主动吞咽动作等。

2、被动训练法:

通过电刺激、磁波刺激等诱发吞咽运动。

3、摄食训练:

这是循序渐进地直接训练患者进食的方法。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时体位、食物入口位置、食物性质(大小、结构、温度和味道等)和进食环境等

4、辅助性训练:

这是进行吞咽时采用的姿势与方法。一般是通过改变食物经过的路径和采用特定的吞咽方法使吞咽变得安全,如侧方吞咽、空吞咽与交替吞咽及门德尔松手法(Mendelsohn maneuver)等。

三、言语功能训练

声带发声需要气流,让气管切开患者声带有气流通过有许多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抽出气囊内气体,让气流可以经由套管-气管间隙到达声带:患者未撤除呼吸机时,可在回路中加入例如Passy-Muir说话瓣膜,在吸气末瓣膜关闭,患者呼气时气流向上通过声带,可以发声;患者可以撤除呼吸机时,则直接在气管切开口连接单向说话瓣膜,呼气时瓣膜关闭,患者可发声。另一种方法是不抽出气囊内气体,通过气囊上引流管注入1~5 L/min的氧气或空气,患者通过此气流发声。

言语功能训练期间气管切开处呼气时是封闭的,因此训练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避免出现上气道也不通畅导致窒息等,可以使用呼气压力超过一定阈值(如20 cmH2O)即可通气的单向阀避免窒息。

训练处方:训练30~60 min/次,2~3次/d。

四、全身肌肉及运动耐力训练

全身运动训练期间,胸壁或肺部反复扩张及体位改变均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运动耐力增加也可减少拔管失败率,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气管切开患者并无运动锻炼的标准方法,可根据病情或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坐起、站立、床上踩车、原地踏步,甚至跑步机等。根据患者运动耐力,可以在吸氧或辅助通气下进行。运动过程注意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训练处方:卧位康复操包括拉伸起坐、拱桥运动和空中踩车3个动作,可训练四肢肌肉、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每个动作训练5~10 min/次,2~3次/d。

五、呼吸重症康复流程

长期的气管切开状态

会引起患者呼吸功能和吞咽功能

等一系列生理、功能性改变

从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佛山市二医院康复科重症康复团队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加快患者的气切套管的拔除。堵管训练也是每一个气切患者必须经历的一步,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配合。

希望有类似问题的患者能积极治疗

早日拔除气切

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

康复科呼吸、重症康复团队

康复科呼吸、重症康复团队由叶慧敏副主任带领2名主治医师和5名资深康复治疗师组成。团队通过呼吸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估等现代康复评定技术,运用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气道廓清技术、体位排痰技术、手法排痰技术、主动咳嗽与辅助主动咳嗽技术、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智能呼吸训练系统、神经肌肉电刺激、有氧训练等特色治疗。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慢性心功能不全、ICU获得性衰弱、ICU呼吸机撤机困难、气管切开等疾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目前已常规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CU、耳鼻咽喉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合作。近年来,我科在重症康复领域不断突破,在气管切开术后封管困难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等疑难危重病例诊治上,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诊疗方案,让众多气管切开拔管困难患者成功封管。

供稿 | 康复科 陈梦亚 吴湘琼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