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前后,茂名都会通过举办县域经济暨三大平台发展现场交流会,考察各地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眼下,这场年度大考如约而至。
“冼夫人号”首航归来,时长共23秒
2023年是“百千万工程”的起步之年,茂名滨海新区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狠抓项目谋划、储备、招引和建设,不断强基础、拓空间、聚动能、创优势,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筑牢制造业当家根基。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绿能项目已完成2025亩征地任务……过去一年的实干实绩可观可感:2023年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4.3亿元,同比增长36%,同比增速居茂名市第一。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作为茂名聚力抓好“制造业当家”的示范区域,茂名滨海新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瞄准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塑造新优势,领航园区建圈强链、集聚成群。
2024年1月10日《南方日报》A08版专题报道。
扩展新空间
探索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
新年伊始,博贺湾畔“乍寒还暖”,一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自大洋彼岸刮到茂名滨海新区大地。
1月3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燃料VLGC“冼夫人号”首航归来,满载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所需原料丙烷,缓缓靠泊在茂名港吉达港区东华能源码头。“冼夫人号”甲板上密布着各种输油管道,船上的丙烷将通过管廊输往罐区存储,再进入装置生产。
“冼夫人号”首航归来,不仅是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全面投产运行的一件大事,也是茂名市推动冼夫人“好心精神”与当代海上丝绸之路融合发展,促进茂名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体现,对茂名市“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具有茂名优势的制造业体系”意义非凡。
茂名市政府副市长、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梁荣杰表示,要充分发挥冼夫人“好心精神”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思想在国际、国内交流的桥梁作用,通过精准招商、主动推介,把更多的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等资源带回茂名,让“他乡变故乡”的故事在茂名遍地开花。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生产装置区。
“他乡变故乡”,去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让茂名和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成为全省的焦点。2023年1月2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福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铭祥动情发言:“广东有着中国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已视他乡为故乡,动员我们管理团队到茂名安居乐业,将总部迁至茂名。”
这个故乡是茂名,更具体地说是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所在地茂名滨海新区。能让一个企业家如此深情,离不开地方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对项目建设的“保姆式”服务。
从一片荒滩到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茂名举全市之力保障和推动项目建设:半年贯通7.8公里的园区主干道;日处理能力1.2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出台园区总体规划,纳入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范围……项目规划、申报、建设全流程靠前推动,为项目如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成品库里,白色的聚丙烯颗粒自动装袋。刘栋铭 摄
2023年9月15日,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I)取得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备案。目前,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满负荷时日均生产逾1200吨聚丙烯,产品受到大湾区新客户的青睐。
目前,规划面积11.61平方公里的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园路网通达,园区供水、污水处理、变电站、公共管廊、消防站等配套设施齐全。
依托东华能源茂名项目,茂名联合中核集团正在探索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目前茂名零碳产业园规划设计加快推进。
据介绍,茂名滨海新区将积极协助东华能源茂名公司进一步调整优化,争取顺利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加快一期(II)前期报批工作;加快重点发展丙烯腈及碳纤维产业链,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增添新动能
构建新能源电池制造全产业链
园区平台建设事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几年,茂名滨海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园区平台建设提质扩容,园区平台建设全面加速。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就是过去一年,茂名滨海新区园区发掘新的重大增长点之一。
马店河储能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邹祥亮 摄
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位于在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与电白区岭门镇、马踏镇交界处。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岭门人外出珠三角从事电子电池行业工作,高峰期人数超3万人。据粗略统计,目前已转移部分产能回归并且在工商系统注册的电子电池企业近200家,吸引就业2000余人,年产值逾2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建设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就是要打造一个涵盖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产业等业务的一体化园区,引领分散的电子电池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锂电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
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83亩,总投资逾6亿元。目前,入园门楼建设已完成,正在全速推进首栋标准厂房和路网一期的施工。
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叶秀新表示,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按照“统筹规划、规范管理、产业集聚”的理念,能有效解决粤西地区新能源企业存在量大,但布局较分散、规模小、利润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吸引国内众多优质新能源企业入驻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
根据规划,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以“两轴两廊、一核三片区”空间布局为引领,谋划核心区范围约2.6平方公里,未来展望范围约8.1平方公里,重点打造“1+2+X”产业体系,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产业,完善储能电池全生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未来走向光伏、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发电、存储和应用领域。
目前,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已纳入广东省五大重点发展主平台之一的茂名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
茂名马店河储能产业园已纳入广东省五大重点发展主平台范围。陈荷雨 摄
自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区谋划建设以来,茂名滨海新区坚持一把手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等相关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进,积极发挥乡贤招商推介会,动员在外乡贤返乡投资置业,累计带队外出深圳、广州等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16余次,推动茂名马店河储能产业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坚持延链补链强链,茂名滨海新区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据了解,总投资40亿元的惠州拓普新材料项目已达成初步协议。
塑造新优势
“水铁公管”联运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3日,在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油轮“昌利28号”成功试靠泊。这也是该化工码头建成以来油轮首次靠泊,向正式投产运营迈出了坚实一步。
时间再往前推两个月,2023年11月1日,一列满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列车从茂名博贺港铁路博贺港站驶出,运往湖南娄底。这条北起广茂线茂名东站,南至博贺港站的粤西地区“物流大通道”正式运营,茂名博贺新港区实现海铁联运。
茂名滨海新区“水铁公管”联运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图为1月3日茂名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油轮首次靠泊。茂名港集团供图
交通互联互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优势。近年来,依托港口资源,茂名滨海新区先后投入累计154.4亿元,高水平建设“水铁公管”综合交通体系,以“硬联通”促进“软对接”。
博贺新港区已建成8个码头泊位均具备对外开放验收条件,在建7个码头泊位、30万吨级航道工程、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一大批港口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吉达港区东华能源液体泊位和管廊项目已交工试运行中,吉达大道已建成通车,吉港大道、东来路、进港航道、防波堤加快建设;疏港铁路有序运营,港区专用线已开工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和茂名港大道等公路有序运营,博贺湾新城东路建成通车;公共管廊已建成,6条油品长输管线加快建设。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罐区实现亮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加快建设。茂名港集团供图
在构建“水铁公管”联运优势的基础上,茂名滨海新区聚焦绿色化工、粮油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发展港口物流。粮油食品加工方面,道道全项目、益海嘉里项目都已经相继建成投产。
道道全粮油(茂名)有限公司是茂名市首家具备进境油菜籽指定加工企业资质的进境粮食加工企业。据介绍,过去一年,道道全进口菜籽到港10船总计62万吨,菜籽加工总量58万吨,产出菜籽原油总量24万吨,产出菜粕34万吨。
另外,作为新引进投资项目,投资2.5亿元的侨益粮食物流项目、投资12亿元的63万吨中储粮茂名直属库项目即将动工建设。茂名滨海新区作为茂名能源物流基地、粮油加工产业基地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益海嘉里(茂名)粮油食品加工项目园区。 南方+ 邹祥亮 摄
瞄准绿色化工、氢能产业、港口物流等产业集群,茂名滨海新区正在洽谈的储备项目涉及投资额超千亿元。据了解,总投资85亿元的丙烯腈项目、65亿元的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Ⅱ)、53亿元的粤西LNG接收站等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力争2024年动工建设形成实物量。
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发展靠招商。强大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加分项,也是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不断将向海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千亿级临港产业成为茂名滨海新区发展重要引擎。
项目档案
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逾6亿元的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83亩,建设内容为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单层厂房面积以3000-5000平方米为主,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路网一期建设项目约2.2公里,宽30米,配套设施有给排水、照明、绿化、电力管沟、通讯管沟等。
园区以“两轴两廊、一核三片区”空间布局为引领,谋划核心区范围约2.6平方公里(3943亩),未来展望范围约8.1平方公里(12080亩),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
茂名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已纳入广东省五大重点发展主平台之一的茂名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于2019年签约落地茂名,是茂名建市以来引进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位于茂名滨海新区起步区东部区域吉达片区内,也是茂名绿色化工产业园区首个落地项目。
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400亿元的一期已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丙烷脱氢、聚丙烯、合成氨装置等,以及公用工程和配套码头、管廊、罐区及配套设施。目前,一期已累计投入100亿元,一期(I)产业区、配套库区项目已于2023年9月15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已生产出合格聚丙烯产品,满负荷时日均生产逾1200吨聚丙烯。另外,吉达港区口岸扩大开放、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码头临时对外开放已获国务院批复,进港航道工程、东华能源液体泊位和管廊项目已建成投用。
依托东华能源茂名项目,茂名绿色化工产业园区近期规划面积约11.61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拓展为101平方公里的茂名零碳产业园,已累计征收土地1.5万亩。
2023年成绩单
1-11月实现“四项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4.3亿元,同比增长36%,同比增速居茂名市第一;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96亿元,完成投资率达108.7%,完成投资额居茂名市第一;
2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4亿元,完成投资额居经济功能区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86亿元,累计增长8.8%,增速居茂名市第一。
制造业发展提速增效
东华能源茂名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
绿能项目已完成2025亩征地任务;
粤西LNG 接收站项目三方股权重组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股权重组协议》;
总投资423亿元的广州工控高端装备制造智慧产业园、25亿元的茂名燃气调峰电站项目等重大制造业积极对接中。
“百千万工程”硕果累累
茂名滨海新区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
电城镇入选“省级森林城镇”名单,西葛村、架炮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启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48个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陆续从莲头古渔港被推向大海,开始新一轮“耕海牧渔”;
茂名滨海新区、博贺渔港分别被评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文明渔港;
茂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崔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