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镇再突围!博罗湖镇以升级版“3+N”产业开拓更大增量

南方+ 记者

在博罗县,连接县城和湖镇镇的响罗公路,即将迎来通车时刻。这一全长4公里的新公路,将有力缓解现有中部通道的交通压力,更为湖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2023年以来,作为博罗中部工业底子最厚实、经济发达程度最高的工业大镇,湖镇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往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往前,是应对经济增长乏力的突围战。

“湖镇的现有产业格局可以概括为‘3+N’,电子信息、电子材料、建筑材料三大支柱产业贡献了超过七成工业产值,未来经济突围的关键就在于‘N’。”在湖镇镇党委书记刘伟荣看来,必须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布局上下游产业,推动补链强链延链,才能让湖镇的工业发展更具韧性。

如今,在湖镇,3宗项目投产在即,12宗项目已经开建,9宗项目即将盘活。乘风破浪的项目建设形势,正在为这座工业大镇培育更大的增量空间,为博罗加快建设千亿级经济强县注入新动力。

“敲门行动”推动产业集聚

如果你在夜幕降临时,沿广梅公路穿过湖镇圩镇,在沿路工厂下班的人潮中,你大概率能听到超过3种不同的方言。

这条国道的湖镇段,密集分布着联合铜箔、华通电脑、鼎冠塑胶等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统计数据显示,在湖镇近11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就有大约5万人,人数之众,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乡镇。

这里是博罗工业发展的起源地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联合铜箔、华通电脑、创国机械、德联科技等企业就在此落户,带动了当地铜箔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萌芽。其中,华通电脑更是在2005年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电路板供应商之一。也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产业体系,成为湖镇工业立镇的根基,奠定了湖镇今天的产业格局。

如今,在湖镇这一工业大镇,已有200多家企业扎根生长。2022年,湖镇镇地区生产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居全县第一位。2023年1-11月,湖镇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5.1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08亿元。其中,电子信息、电子材料、建筑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共有19家规上企业,在全镇规上企业总产值中贡献率高达77.4%。

三大支柱产业形成强势支撑力的产业架构中,实则潜藏危机。过去几年,全球消费电子进入下行周期,内外需求呈现疲软态势,让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变得乏力。作为湖镇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电子信息产业在湖镇的规上工业版图中占比过半——14家电子信息类规上企业,在2023年贡献了107.12亿元的产值,在全镇规上企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58%。然而,在势不可当的全球下行周期中,同比2022年,湖镇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同样出现了减速。

在刘伟荣看来,支柱产业疲软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要想逆势突围,必须加快推动更多关联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动能,化解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他说,围绕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湖镇将组建招商引资团队,开展上门招商“敲门行动”,通过加强政企交流,不断做大资源共享盘。

“三板斧”直面增长瓶颈

有了直面问题的勇气,方能催生突破瓶颈的动力。应对挑战,湖镇的行动已经开始。

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促达效,是湖镇“砍”向增长瓶颈的“三板斧”。

湖镇使出的关键一招,是把每一个项目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2023年以来,湖镇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张图表、一抓到底”的“一对一”重点项目专班制度,每个项目均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跟踪对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现场走访,以“店小二”式的服务,为企业项目建设排除阻碍,实现全过程跟踪督办、全链条跟踪服务。

6场现场督导会、7场重点项目推进会、35场企业座谈会、21次县重点项目现场指导服务,规上企业、重点企业走访率达100%……这一年,湖镇推动项目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系列行动的成果是显著的。2023年以来,湖镇推动了12宗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其中包括启悦光电、雅治电子、铧兴智能、雄迪实业、星派克电子、红荔村、标顶二期等7宗新供地项目。于2023年8月动工的启悦液晶电视生产项目,经过不到5个月的建设,厂房主体已经初显雏形。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电子数码产品,计划总投资8500万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亿元,年税收1600万元。

包括上述项目在内,计划总投资22.11亿元的12宗新动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湖镇带来超过45亿元的工业产值,产生1.55亿元税收。

过去这一年,湖镇推动开工项目加快建成投产的力度同样不减。目前,已有3宗项目迎来投产,包括意丰实业、龙比度家具和慕朗克产业园。总投资7.5亿元的这些项目,达产后将带来每年12.5亿元的新增产值,让湖镇的产业版图再添新增量。

今年,湖镇还将协调恒荣丰智能家居、普华饰品、奥维斯自行车等10宗新引进项目进驻慕朗克产业园,解决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和产业园厂房招租的难题,预计增加年产值约12.6亿元,新增工业投资约7.2亿元。

如今,“动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工业项目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已在湖镇逐渐形成,为经济增长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盘活存量土地破解要素难题

湖镇2023年的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80亿元,今年,我们要力争跨过200亿大关,向300亿冲刺。”对于2024年湖镇经济发展的向上态势,湖镇的主政者有着充足的底气。

底气部分来自一批增资扩产项目的达产见效。2021年以来,湖镇推动华博(华通)、联合铜箔、丰采、鼎冠等辖区内企业增资扩产,计划增资总额突破40亿元。如今,走过投产后的产能爬坡期,这些增资扩产项目即将释放强劲的增长动能。

今年,湖镇还将推动嘉源兴食品、联益电子、威玛诺、厚发电器、普华饰等5宗发展前景好、收益效果佳的项目完成增资扩产,这些项目,将带来15.6亿元的新增投资额。

更多增量从何而来?湖镇把新的目光瞄准了存量土地。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遗留的土地闲置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党委政府来说,都是一块“硬骨头”,背后是潜藏颇深的隐性社会矛盾。

“湖镇已经到了不得不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时候。”在刘伟荣看来,湖镇工业用地指标不足,面临诸多资源要素限制,要破解发展要素难题,必须从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入手。

2023年以来,湖镇加大土地盘整力度,盘活了354.2亩 存量土地,从而撬动精诚科技、广源钢结构、源利食品、西子电梯、杰商实业、乖浩翔等6 宗项目动工,预计可为当地增加10.47亿元投资。今年,湖镇还将再盘活4宗项目的265.5 亩存量土地。

低效用地处置效率提高、项目用地管理效能提升、企业用地产出效益提增、成果转化效果提速,如今,这场旨在破解用地低效问题的攻坚战,正在引领湖镇走出一条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向“优化配置”要“发展质量”的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新路子。

【采写】南方+记者 廖钰娴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