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在全国568家三级中医医院中位列第49名,这是自2018年度全国首次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以来,医院第2次挺进全国前五十强,也是医院连续第五年获评A等级。
与此同时,1月8日下午,医院也收到通知:“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通过!”
双喜临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东莞是岭南中医药的重要发源地和改革试验田。近年来,全市的中医药事业飞速发展,东莞市中医院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驱动医院发展的战略支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发展前沿医疗技术、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强化基层辐射面……如今,东莞市中医院踔厉奋发,以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中医院为目标,聚焦自身发展定位,突出重点优势领域,以患者为中心谱就医院发展新篇章。
医疗服务向国内一流迈进
“你们用行动证明了医者仁心,让外婆和我们在伤痛中看到了希望。”2023年11月25日上午,东莞市中医院骨二科病房内,在儿孙的簇拥下,112岁的徐北玉老太太准备出院,一家人对医院的技术连连称赞。
这是东莞卫生健康系统有史以来手术治疗的最年长的患者。此前,因洗澡时不慎跌倒,徐北玉入院治疗。面对“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联手合作,为老人进行了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老人顺利治愈出院。
不断探索,医院的骨科诊疗前沿技术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造福着广大患者。近年来,与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同频共振,东莞市中医院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医院年门急诊量超18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超6万人次。2023年7月,医院正式启动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复评工作,并奋力冲刺中国中医院竞争力五十强。
重点项目带动医院的快速提升。如今,东莞市骨伤科研究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量60%,工地一派繁忙景象。这一中心的建设,是东莞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申报项目,获得国家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23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的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医院将通过进一步细分骨伤科亚专科,打造大骨伤科共同体,不断向省内先进、国内一流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市中医院放疗中心项目正在推进中,建成后将有利于完善肿瘤专业的学科设置。届时,医院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多学科协作,为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而在莞城一隅,莞城分院通过将急诊业务用房升级改造等,有效破解了此前布局不合理、装修老旧、闲置用房未能充分利用等突出问题,重新激发了老院区发展活力,方便了周边居民群众前来就诊。
经过系列提升“组合拳”,2023年底,国家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一行8人来到东莞,对医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评审。专家组认为,东莞市中医院对评审工作高度重视,严格对照标准认真开展工作,成效显著,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各项核心指标符合要求,医院的发展获得了专家的肯定。
校地共建注入强劲势能
松山湖大道一侧,极具特色的东莞市国医馆静静伫立,整体环境充满中医文化元素,中草药香四溢,全国省、市名中医及学科带头人等专家正在号脉问诊,为市民提供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2023年5月7日,东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高光时刻。当天,东莞市国医馆开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揭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月启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调研……一系列活动的密集开展,推动着东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这为东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标志着东莞市中医药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在仪式上,国医大师禤国维对医院的发展期待满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的成功创建,为校地共建、校院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势能,实现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全程教育。医院将充分借助广州中医药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临床教学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如今,东莞市中医院正加大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投入,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赋能。
值建院58周年之际,东莞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莞市中医院中心实验室在医院上桥院区正式揭牌成立。中心实验室将串联东莞市中药制剂中心、东莞市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对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工作站”研究,推动中医药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医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中医药的研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医院屡屡迎来突破。其中,医院申报的“东莞市脾胃消化重点实验室”“东莞市骨科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被评定为市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相关科研实验和技术创新,培养科研人才,各实验室将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于临床。
2023年8月,东莞市中医院喜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120万元。这是东莞市中医院有史以来首次获得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资助,标志着其在自主培养国家级青年科技高端人才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党和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工作的综合体现。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认为,“国自然”的突破,既是校地共建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也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实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传承夯实发展根基
近日,广东省召开第五届省名中医表彰大会,隆重表彰我省第四届国医大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和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来自东莞市中医院的两位省名中医宁为民、薛爱国应邀出席。
作为全市中医药发展的“龙头”,东莞市中医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引才育才用才,推动中医药新技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医学术传承不断深化。据介绍,医院一年里获批东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项,将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凝结成著作,已有10本著作出版手续正在办理,进一步推动中医学术传承交流。在推进师承项目管理工作,医院先后开展茶山医院、大朗社卫等19个东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分站和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派出专家团队定期到各社卫中心进行教学、技术等方面指导,促进医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中医药水平。
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医院完成了2019年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2019年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项目考核,组织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和第二批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申报工作,获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1项,并承办广东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层骨干培训班,为基层骨干人才培养焕发活力。
教学工作迎来质的飞跃。医院多次邀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对第九临床医学院建设进行指导,在专业设置方面,计划开办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信息工程、中医学(境外班)专业等,于2024年开始招生。期间,医院还与香港大学科技进修学院开展临床实践合作项目,共接收针灸、推拿、中医美容专业学生110人次,完成相关专业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操作,为湾区中医药教学拓展新的教学模式,也为医院日后开展境外生培训方面积累经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君胸外科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王伟心脾相关方药研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冼绍祥心血管专科团队……在刚过去的一年里,东莞市中医院共引进高水平医学专科团队22个,为多个专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东莞市中医院将继续勇当先锋,将更完善的医疗设施、更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守护东莞人的健康贡献中医力量。
南方+记者 欧雅琴
通讯员 莫铸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