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心搏骤停、失血性休克、
颈椎骨折、骨盆骨折……
这些词出现在病情记录单上
任何人都知道其凶险程度
而在创伤中心救治的患者中
这些词汇经常出现
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创伤中心的设立,正是为了救治这些突发危重伤患者,开展争分夺秒抢救。
自2021年成立至今,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运行已经三周年,经过多个发展节点的考验,打造出专业化的创伤救治平台,为急救患者建造一条生命救治的“高速路”。
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急诊急救区副主任李剑强介绍,三年来,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分别接诊创伤患者人数为1332、2768、4005人次,2022年收治严重创伤患者453名,通过不断提速提质,在最短时间内给患者及时、高效、全面的救治。
被水泥罐车碾压拖行3米
小伙命悬一线!
8月16日早晨,23岁的小辉(化名)像往常一样骑车上班,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让他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险些回不来了。
当天7时43分,小辉骑车经过一路口时,被拐弯的水泥罐车撞倒碾压并拖行约3米远。路人见状赶紧报警,当警察及医护赶到现场把小辉从车底救出时,他已经处于严重休克状态,臀髋部及下肢大片撕脱伤口并持续出血,病情危急。
救护车立即将小辉送至最近的街镇医院,第一时间给予输血、补液抗休克、伤口包扎止血等抢救处理。考虑患者伤情危重,救治难度极大,紧急转送至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时间就是生命!转运前,当地医院就与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取得联系,并通报了患者伤情,同时在“东莞市危急重症交流微信群”发布患者基本信息。
李剑强介绍,收到信息后,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立即响应,创伤复苏单元备好抢救所需物品、设备,启动创伤团队(TTA)预警:
通知骨科、介入与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等相关科室做好紧急多学科诊疗(MDT)准备;
通知输血科启动大剂量输血方案(MTP)供血准备;
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紧急手术准备,全员严阵以待……
当天上午11时02分,患者到达创伤中心抢救室。
快速创伤评估后,创伤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保护好患者颈椎,立即行气管插管、床边快速彩超(e-Fast)、紧急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紧急MDT,考虑患者骨盆骨折严重,盆腔内出血持续,生命体征难以维持,并伴有创伤性凝血病,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进行手术。完成必要术前准备后,于11时35分送手术室紧急手术。术后转入急诊ICU继续监护复苏治疗,经过抗感染、纤支镜肺泡灌洗、肠内营养支持、输血、改善凝血功能等生命支持治疗,两天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拔除气管插管,第三天开始进食。
“感谢所有医生和护士,将我从生死关口成功挽救回来。”经过精心治疗,小辉身体各项功能逐步恢复,在进行了后续的康复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
提升救治能力
患者上车即住院
一个“快”且“行之有效”的创伤救治体系,是与死神抢人的关键所在。每提升一分钟救治效率,都可能挽救一个濒危的生命,挽回一个家庭。市人民医院通过集中整合多学科优质资源,优化创伤救治方案,实现“急病急治”及“多发伤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目标,持续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为了做好创伤救治工作,市人民医院成立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院长袁耀钦担任主任委员,党委委员、副院长周建平担任副主任委员,把创伤中心工作列为医院重点工作之一,以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切实提升伤后快速地院前、院内救治。
创伤中心成立以来,医院编制创伤中心建设专项经费以支持中心建设,并通过整合全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出专业化的创伤救治平台,有效解决了各学科配合不到位、紧急情况下无法统一调配的弊端,成为全市大型突发医疗救援事件的主力军。
目前,创伤中心设置有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了包括创伤患者救治流程、胸部创伤救治流程、腹部严重创伤救治流程、不稳定骨盆骨折救治流程等多种创伤病种的科学完善救治流程,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能力。
在收治严重创伤病种和严重创伤覆盖率方面,目前严重创伤128个病种中,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已覆盖共115种,占比达89.8%;严重创伤并发症共95种,已收治创伤并发症共80种,占比为85.1%,积累了全面的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三年,中心核心科室三级和四级手术占比达到40%以上,为创伤中心救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创伤中心还进一步强化了“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救治理念,严格实施24小时全天候创伤团队成员待命机制,并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由“患者等医生”变为“医生等患者”,切实做到“上(救护)车即入院”,大幅缩短了救治响应时间,显著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同时,通过设立“东莞市危急重症交流微信群”,全市的兄弟医院、基层医院都能实现快速对接患者信息、紧急转运。建立了高效、完善的创伤救治转运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院前、院内救治的响应时间。
“对于创伤大出血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团队协同作战、创伤预警和救治流程的无缝衔接是至关重要的。”李剑强表示,创伤中心成立以来,从院前急救预警、院内启动TTA急诊创伤复苏、多学科会诊、损伤控制手术、创伤重症监护及术后康复等环节,实现了创伤救治的一体化闭环管理。
2021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先后承担了全市多起大型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救治,均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未来,创伤中心将派员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创伤医学中心、马里兰大学创伤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创伤中心进修学习,培养创伤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创伤救治水平。同时,通过帮扶东莞市内医疗机构创伤中心的建设,提高区域内的整体创伤救治水平。
【来源】东莞市人民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