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门口,有一辆“回头率”超高的蓝白色流动餐车,这里没有齐声响亮的“欢迎光临”,没有详细周到的“推荐介绍”,这间看似平常的面包烘焙和饮品店,其实是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10名成年残障孤儿定向打造的餐食小店。虽然出品时间稍长,但并不妨碍不少珠海市民慕名前来“打卡”。小店让这群年轻人从机构照料走向社会,开启了新的就业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成年残障孤儿定向打造的餐食小店近日开业
珠海市民政局把破解成年残障孤儿就业障碍作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成年残障孤儿“就业圆梦”计划,搭建起珠海首个“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联动的残障青年保护性就业平台。近年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实施“就业圆梦”计划等多种形式,累计帮助15名残障孤儿实现了“保护性就业”。
“保护性+职业性”平台开拓就业空间
“我想有一个工作机会。”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青年阿岸用手语认真比划着。据了解,部分福利院孤儿在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曾尝试走进社会工作,但因人际交往、社会融合、专业技能等问题大多以失败告终。
“实现成年残障孤儿就业,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中心主要收留抚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残障比例高达90%。部分成年残障孤儿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还不具备完全就业能力。
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早在2013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建立职前训练“海博创业坊”。平日,在社工和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学习制作蛋挞、奶茶等点心茶饮,开展厨艺、洗车、手工品制作等训练,培养职业技能。“与普通人印象不同,这里孩子的职训学习是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看起来简单的拉茶环节,他们学习了两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陈仲宝说。
2023年,珠海市民政局把成年孤儿就业作为调研课题,确定“就业圆梦”计划作为解决问题的“小切口”。该计划是“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联动的残障孤儿社会适应训练的服务平台,在改造无障碍环境、优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工序、做好岗位匹配及操作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厨艺、礼仪、手工、甜品、经营等技能培训,增强成年残障孤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适时开展职业评估、情绪支持、心理辅导,帮助成年残障孤儿稳步适应工作岗位。
阿岸(前一)在制作生椰拿铁
“圆梦号”餐车上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成年残障孤儿制作的蛋挞
以“公益化+市场化”模式促进可持续
“我要一杯冰生椰拿铁。”顾客点单后,收银员阿兵点击下单、拿起机器扫码收款。收到订单后,饮品制作员阿岸大约5分钟就做好了。接到饮品后,客人竖起拇指点赞道谢。
近日,在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售卖面包点心和咖啡饮品的“圆梦号”餐车正式运作。福利中心的10名残障青年在相关工作人员指导下,走上餐车,正式成为服务员,轮流负责收银员、饮品制作员、打包员、清洁员4大类岗位。社工陈仲宝介绍,这10名青年有智力或言语障碍等不同层面的发展障碍,大部分人只能通过简单的字词、生活手语表达,比如“好”“谢谢”“欢迎”“拜拜”;而在制作方面,通过拆分工序、反复练习巩固记忆,他们能在支持下完成咖啡、烘焙蛋挞等餐饮制作。
“圆梦号”餐车由企业负责餐单制定、原材料和产品供应、财务管理、技术支持、销售方案等,并提供真实的职业训练场景,帮助成年残障孤儿实现市场化就业。
2023年12月20日,“圆梦号”餐车的10名服务员有序排队、签字,领取辛勤工作换来的第一笔合计两个月的“劳动津贴”。阿乔说:“我打算存钱买一部手机。”阿岸用手语分享道:“这份工作我很喜欢,感谢大家的支持帮助,希望团队越来越好!”
“就业圆梦”计划建立职业训练津贴评估、审核、发放的三方监督机制,由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及职业导师从职业操守、组织纪律、个人形象、服务质量、业务能力等10个维度对服务员进行打分评估,企业审核并发放职训津贴,由财务核对小组每月核对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
爱心企业在珠海市慈善总会设立“初选圆梦基金”,将“圆梦号”运营利润定向捐赠到基金账户,用于学员职业训练津贴和儿童福利事业。“圆梦号”试运营首月营业额8万余元,毛利润4万余元。
2023年12月,“圆梦号”餐车的10名服务员领到了第一笔“劳动津贴”
公众可通过志愿服务参与餐车运营
最近,“圆梦号”餐车的小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看着努力工作的孩子们,我好像也更热爱生活了。”
“每个残障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值得拥有平等的机会和被爱的权利,希望他们的梦想和未来都能被好好守护!”
在线下,“就业圆梦”计划还成为“党建引领+公益服务”新平台,集党建引领、慈善体验、公众参与、资源链接和志愿服务于一体,吸引社会关注。社会各方除了购买支持“圆梦号”爱心餐品外,还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圆梦号”运营工作;珠海市12个基层党组织先后来到“圆梦号”餐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市内各大学校师生到“圆梦号”开展共融互动、才艺展示、环境设计等活动;还有普通市民自发担任音乐、艺术等志愿者,吸引更多人气。“圆梦号”还开设圆梦故事讲堂,分享餐车上的点滴故事、残障孤儿的生命故事等,让餐车蕴涵的生命活力和公益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圆梦号”公益餐车的“温暖贴士”
“我们希望‘就业圆梦’计划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朱正香表示,接下来,珠海将不断探索完善保护性就业平台,将更多有益经验复制到有需要的群体中,帮助更多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的青年。
南方+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莫冠婷 陈磊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