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委改革办评选出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肇庆市构建信用村“整村授信+”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入选金融赋能案例名单,四会市创新设立全省首个涉农银行“信用联盟”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近年来,四会市深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持续抓好金融要素保障,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四会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不断完善创建标准、优化创建流程、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的指导下,四会市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泰隆村镇银行等4家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全省首个涉农银行“信用联盟”,联盟成员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着力整合金融资源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农村信用体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释放空间潜能。
四会建立“信用联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联盟工作,明确联盟成员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信用共建的工作原则,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合力。2023年联盟成员培养和输送143名“金融副书记”下沉镇村(社区),充分发挥青年团干、金融从业人员、特聘调解员、青年志愿者职责,将金融知识融入乡村振兴工作,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提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镇村(社区)和涉农主体的覆盖面。
“信用联盟”成员单位按照“三个统一”标准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即统一参照《广东省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划分与评定办法》文件要求,对辖区行政村开展划分评定;统一依托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农融通”平台,实现及时更新和共享7.1万户农户、53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统一设计“信用联盟”徽标和信用村牌匾,在已评定为信用村村委进行挂牌,进一步规范开展信用村“整村授信”工作。
同时,联盟成员间签订信用评定公约,明确信用评定结果在联盟成员间互认,解决了信息资源孤岛和信用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目前,四会市共有9家银行参与“信用联盟”,共计55个村纳入“信用联盟”挂牌信用村。
联盟成员积极发挥财政贴息政策与金融的合力作用,协调威整镇运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0万元、罗源镇运用乡村振兴基金20万元,对发放的10万元以内普惠助农贷款进行全额贴息,同时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和信贷政策指导,加大涉农贷款投放,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目前在信用村互认的基础上对12个信用村“整村授信”1.43亿元,发放贷款4439万。
联盟成员大力支持四会特色兰花产业的发展,通过“信用联盟”工作机制评定石狗镇程村村为信用村,2023年9月以来,成员单位四会农业银行、四会农商行和四会泰隆村镇银行共向程村村的16个信用农户发放信用贷款金额合计135.02万元,其中,泰隆村镇银行派驻程村村的金融副书记积极主动对接村信用户,深入挖掘信用农户的融资需求,利用评定结果促成泰隆村镇银行向程村村万绿兴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发放了信用贷款金额合计89.5万元。
此外,四会市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大力开展“党建+金融+担保+信用”新模式,扎扎实实把“百千万工程”相关金融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效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联盟成员创新在威整镇以“信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贴息+再贷款支持”模式发放“振兴贷”258万元,在罗源镇试点以“信用+乡村振兴基金贴息”模式发放“乡村振兴人人贷”232万元,在四会9个乡镇街道落地“党建+金融+信用”共建项目并发放信用户贷款3.5亿元,有力地支持四会兰花、葡萄等特色农业发展,使信用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硬通货”。
在信用村评定指标上,四会市先行先试,创新增设“绿色发展”相关指标,对农村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禽畜圈养、有机种养、光伏养殖、经营项目等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进行赋分,目前共评定绿色信用村6个,发放“绿色鱼塘贷”“绿色家园贷”300万元。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臧路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