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遂溪县以“百千万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持全产业链协同,用心用情做好“土特产”文章,奋力推动遂溪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深入调研
把握遂溪甘薯、火龙果产业发展大势
遂溪县种植历史悠久,优渥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种植出的作物富含钙、镁、铁、硒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共有甘薯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集中分布在河头、港门、北坡等镇,直接产值达40多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种植品种主要有普薯32(西瓜红)、金山630(北京红)、济薯26、烟薯25、火山壹号等。遂溪番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下六番薯成为遂溪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火山一号红薯和“稻稻薯”高效产粮模式分别入选广东薯业全产业链合作大会“十大名薯品牌”及“十大薯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
遂溪是中国最早引进火龙果的产区,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约50万吨,产值超30亿元,主要分布在杨柑、洋青、建新等镇,品种有金都一号、玛珥红、桂红龙、大红、刺黄龙果、燕窝果等。因果型好、口感鲜美,享有“中国甜”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2021年获评火龙果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总结经验
推动遂溪甘薯、火龙果产业强势出圈
遂溪县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发展机遇“叠加期”,策划举办遂溪火龙果文化周、红薯文化周、广东乡村文化集市(湛江·遂溪)等活动,积极参与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遂字号”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做优做强甘薯产业。一是突出良种良法。先后制定《下六番薯质量技术要求》《下六番薯生产技术规程》《遂溪县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年)》等文件,实现有标可依。成立全省首家脱毒番薯苗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和推广脱毒薯苗2亿株。强化甘薯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全县甘薯预冷处理能力达300多万吨、冷库贮藏能力约6万立方米。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大力推广甘薯全程机械化管理、采收技术,全程机械化率达68.5%。二是聚焦集群发展。树立“抱团发展”理念,构建“政府+科研+协会+金融+农户”合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部门、镇(街)各司其职,成立遂溪县甘薯产业协会,与高校院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发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助农作用,共同探讨解决甘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今年已累计为甘薯单品贷款2亿多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亿元。同时,大力推广“稻稻薯”高效产粮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连片流转土地达76.93万亩,复耕复种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地约3万亩,致力于“合作社+专业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村企民共建发展模式,每亩可增收约3000元。以发展预制菜产业为契机,御唐府、恒兴等预制菜企业研发番薯类菜式10多款,建成年加工甘薯能力约2万吨的红薯粉丝小型加工厂和年加工甘薯能力约30万吨的番薯淀粉加工厂。三是强化营销推广。遂溪县电商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方式建设,政府投资0.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55亿元,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发挥“国字号”电商强县品牌效应,全县电商1-11月甘薯销售额3.1亿元,把网络直播“流量”变甘薯“销量”。遂溪县加大“火山壹号”红薯种苗、红土高产种植、甘薯高温愈合、糖化、甘薯智能化包装等方面技术投入,在电商平台售价达到20元/斤,并与多家头部供应链渠道达成战略合作,走入山姆、盒马鲜生,百果园等高端商超,长期合作供应商超和团购平台超过1000家,迅速成为鲜薯高端市场领头羊。
多元赋能果燃精彩。一是党建引领筑堡垒。成立遂溪县火龙果产业链党委,形成以产业链党委为核心,种植链、销售链、加工链专区为支撑的“一核三区”发展态势。在种植链专区下设火龙果生产专区临时党支部,创新建立“行政村—两新组织”联合党支部,运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将电子商务产业园党支部、广东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杨柑镇火龙果协会党支部纳入销售链专区党支部序列。推动村企共同承办火龙果综合产业基地,力争建设成为中国火龙果种植与深加工核心技术示范区。二是规划先行明方向。高水平创建火龙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把杨柑、洋青、建新镇作为火龙果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如在杨柑镇布政村投入2200万元,依托“一核一带一环”总体布局,建造火龙果乐园及周边配套服务项目。注入拆旧复垦收益资金、土地流转资金等2000多万元,成立遂溪首家“村投”公司,在火龙果等产业发展、项目开发等重点领域实现投资经营创收,不断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三是人才支撑添动力。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以火龙果果汁、发酵功能原浆为重心,成立“产学研用”科技小院。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及时吸纳致富能手、乡村企业家、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如洋青镇洋青村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合同责任制,实行分户种植,辐射带动全镇种植火龙果3万多亩,产值超4.5亿元,获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转化成果
谱写遂溪甘薯、火龙果产业崭新篇章
接下来,遂溪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部署,认真学习江西高安辣椒“八个统一”经验,推动遂溪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夯实要素支撑。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好本地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当招商品牌”理念,从遂溪县甘薯、火龙果产业实际出发,寻找关联地区、关联企业,引进前景好、效益高的投资项目,对县四套班子成员、县直有关单位、各镇(街)提出具体要求,形成高效攻坚合力。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全面彻底摸清“家底”,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各镇(街)开展土地流转奖补试点,创新“股票田”、连片流转、互换并地、土地托管等模式。三是做好人才引育。深入实施“团队+梯队”引培工程,增强优秀人才与企业、项目有效连接,发挥人才驿站窗口和平台作用,强化人才队伍动态监测和服务保障,营造重才、爱才、惜才良好氛围。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提质、职业教育培优,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发展主动。一是善借他山之石。学习借鉴茂名高州深挖历史和文化,推动荔枝产业蓬勃发展经验,以文化赋能品牌创建为导向,将遂溪独特的文化背景、故事内嵌到甘薯、火龙果等农产品基因之中,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二是巧琢己身之玉。树立“进位”和“标兵”意识,在做好甘薯、火龙果产业培育的同时,拿出超常规的力度、速度,在与其他地方的比拼和较量中干出好成绩、展现新成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突出干群全程参与,加快推动“百业并进,多彩遂溪”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典型镇村创建提档升级。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探索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分门别类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培训辅导和答疑解惑,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措施。
注重三产融合。一是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搭建“遂心选”区域公共品牌体系,积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省级名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一批“遂字号”产品品牌。二是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坚持“抓好一个产业、搞活一县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以全产业思维抓好甘薯、火龙果等产业发展。紧抓预制菜经济风口,推动甘薯、火龙果同对虾、金鲳鱼等优质农海产品走进加工车间,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三是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紧抓当前“乡村游”“亲子游”等热潮,整合“五色文旅”资源,运用好遂溪智慧旅游地图,推进甘薯、火龙果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一程多站”式精品旅游路线,加快“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撰文】骆华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