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等部署要求,华强北街道紧紧围绕区街社高质量发展“一强四好一满意”目标,积极推出“百千万工程”2024年首批重点项目,助推“百千万工程”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华强北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党建引领
探索“小个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小个专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的简称,它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被视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产物。
华强北街道“小个专”主体众多,基于此,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全国商圈党建知名品牌,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同时,依托“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引进中电智谷运营有限公司,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原则,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运营,以空间支持和专业运营服务导入相结合,打造符合华强北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的产业园区服务中心。
2023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在华强北街道召开全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现场会,中组部、国家市监总局、省委组织部,市委有关领导等调研指导,并接待全国12个省市、140多个团队观摩。更值得一提的是,华强北街道“小个专”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先后获得中组部、国家市监总局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改革报》等多家央媒宣传推广。
多方合力
打造街区全域治理福田样板
桑达工业区(北区)位于振兴路与振华路,燕南路与华发北路之间,内含已建和在建15栋建筑,三条城市支路,整体建筑较为老旧,道路狭小,与整体繁荣现代的华强北形成巨大反差。
为破解旧改难题,华强北街道协同中电信息开展桑达工业区(北区)共建共治,实施优化交通流线、更新路面及配套设施、更新建筑外立面、创新立面经济,建设物流集散地和立体停车库、回购租赁权市场化运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项目存在的问题,完成方案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推进相关事项报批报审,打造成为华强北商业街区全域治理福田样板。
社区被称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华强北街道,各社区纷纷动员起来,推出各种形式的服务项目,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例如,华航社区与深圳市三合创新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在深纺大厦一楼打造爱心驿站,现场设置自助取水机,可供辖区的新就业群体、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免费领取饮用水;荔村社区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联合辖区艺术培训中心设立音乐圆梦学院,面向华强北街道贫困家庭儿童免费开放音乐教学,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打造贫困家庭儿童关爱新模式;福强社区拟发动社会企业出资,将玮鹏花园西门斜坡改造为创意涂鸦墙,提升居民居住舒适体验的同时,附带宣传企业品牌文化,实现合作共赢;华红社区结合辖区范围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较多的特点,联合深圳市雅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推出暖“新”课堂,每周免费向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5名名额听课和作业辅导,着力减轻该群体负担;通新岭社区党委链接企业开展“便民扶手”爱心工程,为辖区缺少扶手的阶梯加装安全扶手,为老年人出行带来触手可及的安全感,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强化服务
建设高品质国际化街区
国际化街区建设是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是真正推进城市治理重心和资源下沉基层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在华强北街道,一方面,通过集聚产业资源,激发商圈活力,提升文化品质,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格局的文化综合空间,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街和功能复合、多元共融的国际化街区。同时,充分结合街区特点,探索实施国际化建设“3S”模式(Supports,Services,Surroundings),在产业支撑、配套服务、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街区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之下,2023年华强北获评全市首批国际化商业文旅特色示范街区。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华强北电子产业链优势,打造中电产城电商产业园、曼哈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人才大会、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线上线下推动电子外贸高质量发展。以“类海外”环境为目标,持续提供国际化的便利服务。完善步行街双语标识和多语种播报,发布华强北双语生活指南,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伍,尽力消除外籍人士交流障碍。在步行街设置高品质外摆市集,2023年累计引入网红咖啡、餐饮等50多家,不断打造优质国际化空间。
同时,华强北街道定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近三年先后接待香港国际音乐节、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等多个团体落地演出,举办国际啤酒节、国际创客沙龙等活动超过100场次,华强北公益钢琴、华强北博物馆成为国际知名文化IP。充分发挥“中国著名商业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影响力,升级迭代“华强八景”旅游路线,主街每月人流量超320万人次。
政企共建
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华强北街道认真贯彻全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落实全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行业协会座谈会精神,按照市、区有关工作要求,率先在全市各街道试点建设“商圈虚拟园区服务平台”,构建“街道企服部+街道商会+虚拟园区”三位一体运作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通过梳理市、区重点产业政策,依托虚拟园区服务平台和线下政策宣讲、企服专员服务,主动将政策工具送达千企万商,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二是提供分布式的业务办理平台,目前能提供政策咨询或办理等30多项业务,在虚拟园区平台上线辖区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产品信息;三是线下在“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站,联合银行开展企业走访,在“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银企对接会15场,为340多户企业商户解决融资需求,发放贷款5亿元。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法律咨询、企业合规、财税答疑等各类培训讲座30余场次,街道累计惠及商事主体超万家。
此外,在2023年12月1日,华强北街道与深圳市中航城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福田区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动员会上,签署打造华富路夜间经济带示范段项目结对协议,通过建设高品质商业外摆和主题公园,并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国际风情、科技元素、航空文化、时尚消费”的夜间经济示范带,助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对消费提质扩容,促进华强北商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
建设“绿美街区”示范平台
近年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华强北街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为积极答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绿化美化基础题、美丽街区建设加分题,一方面,华强北街道持续开展“广电黄线外”整治行动,做到广告、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黄土裸露、空中飞线、外立面脏污破损等市容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荔枝公园林分林相优化提升,深化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建设,试点第六立面绿化美化,见缝插针打造立体绿化、攀援花墙等绿美项目,实现推窗见绿、转角见绿、抬头见绿;同时,利用楼宇天面、背街小巷、转角拐点等街区“边角料”,与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合作,预计到2024年底,因地制宜打造不少于8处具有艺术美感、华强北特色元素的网红打卡点。
在此基础上,华强北街道还将重点整治楼宇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供排水、外立面、线缆规整等方面,提升小区人居环境品质。通过政企合作、多元化方式引入各类社会资源,撬动社会资金开展城区品质提升工作,有效美化环境、盘活辖区闲置地块。打造具有艺术美感、华强北特色元素的街区站点,建设“绿美街区”示范平台,推动街社高质量发展。
【撰文】潘欣宇
【通讯员】张海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