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智享服务,引领未来”消费电子后市场创新峰会暨一小时科技B+轮融资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消费电子后市场领军品牌一小时科技正式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楷集团、瞪羚资本、睿和投资、信远瑞和、聚能投资。
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正式向着三年内IPO的目标发起冲刺,目前已入选广州番禺区上市后备企业库,启动IPO辅导。
目前一小时科技已在全国布局了2000多家“一小时快修品牌店”及超8万多家SaaS系统合作店,门店覆盖了全国29个省,300多个城市,日均服务单量2万余单。
一小时科技计划三年时间内打造“千城万仓,一镇一店”,全面深入社区,下沉乡镇,完成拓展1万家店仓,链接行业50万家门店。目标年营收超百亿,GMV交易额数百亿元。
一小时科技还正式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凭借在手机后市场服务、供应链、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打造围绕“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人车家全生态”。
据悉,一小时科技已战略投资了1家汽车后市场供应链企业及1家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分别为广州美林德枞供应链有限公司(已更名:广州一小时智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市一伍一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跨界背后的考量
为什么从手机后市场进入到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这种跨界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一小时科技创始人兼CEO冯平对此解释,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手机产业发展非常相像。智能手机在苹果进入中国时,国内市场有很多小品牌同时存在,甚至还存在很多模仿苹果的山寨机;特斯拉进入中国与之类似,多品牌同时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最终逐步集中到几大品牌上,这和手机行业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手机也是有结构上相似的地方,传统汽车讲的三大件:发动机、波箱、底盘,智能汽车和新能源车也讲“三电”:电机、电路板、电池,结构性的变化让这个行业重塑了产业结构,而造手机的也去“造车”了,比如小米、华为、苹果、魅族,等等。
“新能源车的结构和手机非常相似,等于一个大号手机加了四个轮子在路上跑。”冯平说。
冯平说,主机厂的售后服务需要获得授权,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新能源车也会有各种需求,外观改造、贴膜以及更多周边个性化需求,同时还有系统升级需求,这与手机需求是相似的。手机曾经有一些电池容量不够大,要换更大的,或者以旧换新;汽车产品也会经历迭代更新,原来屏幕比较小的下一代就会变成长屏,每年都有新的内饰产生。外观可能变化不会太大,反而是内部系统和软件,包括看不见的“三电”升级,比如电机的马力,电池的容量,电池的技术要更安全,都可能会有迭代需求。传统汽车换一个发动机是不被允许的,但智能汽车把电路、电池系统升级到更完善则是允许的,而且也是刚需,可以让产品更好用、更智能、更安全。
成为车企直营4S店下沉的渠道补充
“我们的优势是懂手机、懂电子、懂智能设备。新能源车和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车去4S店,哪怕是有着二十年的老师傅都无从下手,比如涉及高电压、修智能汽车要电工证,而电工证在手机这个行业基本都有持证,做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是顺势而为。”冯平说,新能源车技术人才培养多是从事电子行业转型的。
在冯平看来,主机厂承担了一部分售后,但由于当前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较少,网点少暂时能满足当下服务体系。一旦车辆保有量变大,逐步渗透到县城,甚至到乡镇,主机厂不可能都自己做售后服务,历来就没有一家主机厂的售后服务是全自建的,一定会通过授权服务商来做。一方面,一小时科技的服务面向To B,可以为电池厂家承担检测、回收、鉴定、换新等,为主机厂家做售后服务;另一方面,面向To C领域,大部分新能源车也存在后续使用中发生故障,比如自动驾驶加装各种摄像头、精准监测器,还有电子系统、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等,要协同起来才可以实现更安全、更精准,越多功能在三五年后会出现老化、损坏甚至升级的空间。
此外,面向C端服务,车辆外观改造,则不需要主机厂授权,而主机厂未来也会走向渠道化开放,包括零部件厂商如宁德时代,电池检测等授权服务都会给代理商承接,不可能一辆车使用在乡镇、县城,售后服务都去大城市处理。
当规模做大后,一些厂家或者电池厂家就会授权服务商,帮它们做交付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并延展到新能源车充电桩维护、维保、安装。这也是未来下沉市场中的巨大机会,比如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充电桩很难找,家装充电桩也是需要专业人员安装,不是自己随便装的,这些机会点都是相关配套服务。
冯平介绍,接下来还将重点做人才培训工作,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缺口非常巨大,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深度理解电路、电机、电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大部分人才培养只是部件拆解,并没有真正的深度维修。
从需求升级来选择发展路径
随着新能源车普及,以及巨头的切入,加上经济环境影响,汽车后市场生变,令中小型的服务商生存变难。
冯平坦言,原有燃油车赛道确实空间有限,因此要看增量市场,新能源车则是一个不错的赛道。
“如果还去培训发动机、波箱人才,不是我们干的,原来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也在迎合目前新能源车后市场的需求优化和升级。”冯平说。
需要指出的是,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即便投资百亿元也未必能烧出一家持续运营的企业。
冯平对此表示,借鉴手机行业的经验,一是不烧钱,到目前为止,一小时科技没烧过钱 ;二是在汽车后市场,未来新能源车遵循两大原则,重技术和重服务。例如换电池,是要能够检修电池里的模组,电路板里的元器件,考验的是技术深度,不是非要换大部件。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