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新气象⑤|禾坑村:从局部美到全域美 从生态美到产业兴

桥头政法
+订阅

“百千万工程”新气象

新年展现新气象

2023年,桥头镇把握“百千万工程”政策叠加机遇,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强化镇村联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圩镇。

新年伊始,读桥头开展以“‘百千万工程’新气象”为题的系列报道,以典型村居、亮点工程为样本,展现桥头各村(社区)的“新气象”,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鲜花丛中耀眼的仁义礼智信广场

红绿相间的健身器材

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

清澈见底的丰水塘……

勾勒出一幅质朴的美丽乡村画卷。

今天的禾坑村,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立足“特色精品示范村”优势,持续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乡村风貌品质提升,升级改造老旧厂房,提升经济效益,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产业兴,呈现出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

重塑乡村新风貌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禾坑村融合朱文化传承、生态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新风气、特色产业链、农业新发展等元素,推广“禾坑村特色精品路线”,催生了一批独具禾坑特色的“打卡点”,葡萄园、地摊夜市街、网红柠檬茶、榕树头炒濑粉等网红热点,连成了一条乡村特色文旅线路。

在禾坑村的葡萄园大棚里,一串串青绿色的葡萄挂满枝头,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园中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尽享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我们葡萄园的品种有夏黑葡萄、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如果按一亩地来算,一季果差不多有一千斤。”果农黎先生说。借“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禾坑村积极打造一批生态农业项目,以采摘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黎先生的葡萄园就是桥头镇禾坑村乡村振兴项目之一 。

开启“夜经济”模式

火爆的东莞各地“夜经济”悄然出圈,禾坑村也抓住了“夜经济”的这股热潮。禾石路两旁这个人气超旺的美食夜市,给这条街赋予了浓浓的“烟火气”。村民朱植华的摊位卖的是手打柠檬茶,每晚生意都很火爆,一晚上至少可以300杯。朱植华告诉记者,夜市“一条街”把整条村的人流都带旺了。旁边的文化广场人气也不输夜市。

空地上,叔叔阿姨们踏着音乐节拍,跳起了广场舞;篮球场上,年轻人尽情挥洒汗水,激情上演“村BA”。美食、音乐、运动……男女老少都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夜晚“。夜市里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挺好,我几乎每天都来。”在附近厂里上班的小刘说。

“面子”从外“靓”到内

“想要把‘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向纵深,就一定要把管理做到位,多下‘绣花’功夫。”禾坑村党总支书记朱兴稳说。对此,禾坑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结党员干部群众力量,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主线,紧紧抓住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这一契机,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和绿美乡村建设。首先从生活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活上下手,禾坑村抓好村庄“六乱”整治工作,并在全村范围内整合资源设置停车场2个,在村道、生活区和广场周边设置停车位900个左右,助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结合“民生大莞家”项目,禾坑村把户外羽毛球场改建为网球场,广场同时增加两个羽毛球场地,以满足村民群众户外运动的需要;儿童公园升级为童趣园,增设秋千、儿童敲击器、幼儿游玩区等设施,成为家长日常遛娃、儿童玩乐的好去处;面对高田明渠的垃圾和淤泥,村里勇于攻,大大改善了高田明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推动重点项目上马

“想要振兴村里经济,光有‘颜值’不行,还得有‘内涵’。”朱兴稳表示,禾坑村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有效盘活资源,活跃乡村经济,增强“百千万工程”的内在动力。在服务项目落地保障方面,成立了“村企业服务队”,定期走访村内企业了解情况,向企业宣传惠企助企政策,并主动协调解决企业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一对一”服务,及时做好相关跟进工作。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禾坑村“筑巢引凤”,想方设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勇于求变,打破传统单纯靠厂房收租增加村经济收入的困局。其中,今年启动大兴路 66 号厂房优化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280万元,开展屋顶光伏建设项目,并将面积1674.7平方米的老旧厂房重新改造,预计2024年3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禾坑村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将资源最大化利用。位于禾坑村禾石路241号长年空置的一地块,占地面积为2678.3平方米,禾坑村计划于2023年12月份将地块出租,用作经营充电桩使用,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预计出租后将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每年约15万元收入。美景如画、夜经济火爆、经济稳增长,禾坑村焕发出蓬勃生机,奋力奏响活力禾坑乡村振兴“交响曲”,擦亮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