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养生妙招,让你整个冬天都暖粒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订阅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庄昆海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 廖柳中医师

东风吹雨小寒生

杨柳飞花乱晚晴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小寒与大寒之间,是最寒冷的时段。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小寒养生重在“收藏”,即所谓“养藏之道”,藏,就是蓄积能量。那么在小寒节气的日常起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起居养生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寒冷的节气之一。因此日常起居应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早卧晚起,必待阳光”。顺应一天阴阳的变化,晚上阳气降,阴气升,故应早点入睡,使人体阳气潜藏顺应自然变化。冬天人体阳气潜藏,早晨可适当晚起,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固护人体阳气。此外,也要避免长时间呆在寒冷的环境中,防止阳气耗散。而对老年人来说,头部、足部等暴露部位保暖尤为重要。

二、饮食养生

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通过食疗补脾益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动力,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因此小寒节气饮食以温补为主,以补脾肾为主。

1.补肾益气

《黄帝内经》中记载:“冬气通于肾”。意思是说:冬气与肾相通,冬季是养肾护肾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黑色食物具有补益肾精、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等作用,冬季可适当吃一点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黑枣等。除此之外,芡实、核桃仁、莲子、韭菜、桑葚、海带、紫菜、乌鸡、豆豉、枸杞、板栗、泥鳅等食物都是补肾精品。

2.温运脾胃

冬季为一年中阳气最弱、阴气最重的季节。脾胃喜温恶寒,具有温则行、寒则凝的特点。因此冬季保养脾胃,一定要避免外寒侵袭,虚寒体质者更当多加注意。宜进食温补脾胃之品,如用高丽参、鹿茸、砂仁、胡椒、姜、葱白、桂皮、丁香、花椒、黄芪、龙眼肉、羊肉等都可达到温补脾胃、化寒散湿的作用。推荐腊味糯米饭、生姜大枣粥、黄芪山药粥、芡实排骨汤等。

三、情志养生

小寒时节阴气很重,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使人情绪不振。小寒时节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在阳光较充足的时候,要到户外多哂太阳、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注意动静结合。

四、运动养生

小寒节气的运动应适量,可以根据情况决定运动形式如慢跑、跳绳、踢毽子、太极、八段锦等。在运动时又要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及阳气。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避开上午气温低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时间。

五、中医干预方法

除了以上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以外,您还可以尝试些中医药干预方法对身体状态进行调理

1.艾灸

艾灸具有扶阳、补虚、防病、养生保健之效用,小寒时节亦为进行艾灸调理的最佳时节,可以选择足三里、气海、关元、神阙等穴位,艾灸时长约1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能忍受为度。

2.中药沐足

中药沐足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有“上病下取”“内病外治”的说法。通过中药药作用于全身肌肤,由表及里,通达脏腑,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每次沐足2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宜,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或用干毛巾擦干,适当多饮温开水。

推荐祛风寒方:桂枝15g、艾叶20g、生姜10g、紫苏叶20g。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方:白芍10g、桂枝15g、赤芍10g、牛膝、炙甘草6g、地龙10g、生姜10g、玄参15g、当归15g、黄芪30g。

3、中药热敷

中药热敷是指选用具有一定功效的中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热敷,有温热肌肤,祛风散寒,化瘀止痛的作用。

推荐温经止痛方:吴茱萸100g、丁香20g、莱菔子100g、补骨脂100g、高良姜20g。对于寒证引起的胃痛、腹痛具有较好的效果。上述中药可防止热锅炒热后用无纺布装好置于疼痛处热敷15分钟。老年人应避免烫伤。

●指导专家简介 ●

庄昆海

医学博士,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负责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前病变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不明原因黄疸等)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镜诊疗及ERCP术。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作者简介 ●

廖 柳

脾胃(肝胆)病科

中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消化内科(脾胃病科)工作。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

擅长:运用中西医理论诊治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下常见病的诊断及常规镜下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脾胃(肝胆)病科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是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分中心。现有300㎡的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1个住院病区、3间门诊诊室、1间中医特色治疗室和1个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科室现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中青年专家队伍,包括广东省名中医、学术带头人刘凤斌教授、陈斌教授,科主任庄昆海副教授,以及陈林秀副教授,叶圣勇、杨伟东、李雪梅主治医师,廖柳住院医师等。

内镜中心开展业务包括:各种内镜下手术如: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异物取出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术+组织胶栓塞术、精准断流术(ESVD)、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黏膜切除术(EMR/EPMR)、黏膜剥离术(ESD)、黏膜下挖除术(ESE)、贲门肌切开术(POEM)、经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等。

专科开展业务包括:1.胃肠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驰缓症,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消瘦查因等;2.肝胆(胰)优势病种:病毒性肝炎,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代偿/失代偿期,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不明原因黄疸,不明原因腹水查因、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

另外,科室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开辟“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腹病背治”、“内病局治”等中医药整体治疗方法,创立中医特色疗法用于脾胃肝胆系疾病的诊治,将穴位贴敷、脐贴疗法、封包疗法、热奄包疗法、耳穴疗法、烫熨疗法等应用于临床,取得不错疗效。

住院部咨询电话:020-86459050

内镜中心咨询电话:020-31218584

咨询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7:00

END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