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翅鸭首次到访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方+ 记者

近日,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了“新客人”——头戴京剧“脸谱”,身披铜绿羽毛的绿翅鸭。绿翅鸭首次“到访”,为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绿翅鸭(英文名:Eurasian Teal,学名: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繁殖在新疆天山,东北北部、中部(吉林省饮马河)、南部及华北自河北至台湾、海南、青海、西藏南部,主要在我国东南部越冬。4-6月繁殖,在沼泽地的草丛间筑巢,每窝产卵7-10枚,早成鸟。是我国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多,分布也很广。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首次拍到高清照,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观察,工作人员确认这是该区域首次记录到绿翅鸭的出现。这一发现对于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证实了罗坑地区独特而珍贵的生物资源。

据介绍,绿翅鸭的到来是该保护区长期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大成果。该保护区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并为各类珍稀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表示,绿翅鸭的发现为该保护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他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绿翅鸭的生境需求、行为习性以及繁殖情况,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唐忠祥 何南 王文婷

编辑 杨韬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