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
只有动物才能走的天桥吗?
你见过
在城市中心的河道上
有白鹭驻足的景象吗?
这就是深圳
专为动物建的廊桥
好鸟船头亦朋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刘羽洁 摄
深圳有这样一座天桥
跨过城市中的车流
让野生动物可以互相“串门”
这就是横跨梅观公路
连接着东西走向的银湖山和梅林山的
鲲鹏径1号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森林走入城市,城市拥抱森林
这样推窗见绿
随时体验鸟语花香的场景
对于深圳人来说并不少见
近日
在河岸繁花似锦的南山中心河道上
一艘长臂清理船在对河面进行清理
几只白鹭对这艘船很感兴趣
它们时而站在船头“领航”
时而站在船边张望
有趣的场景被不少市民发现
还有市民感叹:“这也太可爱了!”
▲白鹭“领航”长臂船。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在深圳城市中心区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
和谐共生,互不相扰
让人不禁感叹
深圳生态之美、市民之福
▲白鹭“领航”长臂船。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一直以来
深圳将绿色可持续、宜居城市
作为规划建设主线
2022年,深圳制定《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出“一脊一带二十廊”山海连城的空间规划方案,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进行系统连接和生态廊道贯通。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一年多来
围绕连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
深圳统筹开展山海连城项目84个
基本构建起“鹏城万里”
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
全年新建提升都市绿道83公里
远足径郊野径278公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李忠 摄
420公里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
(鲲鹏径、凤凰径、翠微径
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三水线)
基本贯通
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的
山海连城美好愿景
正在成为深圳市民生活的
生动现实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深圳作为“千园之城”
有着近1300座各式各样的公园
是国内公园数量最多的一线城市
展尽生态之美
住在深圳,不逛公园可惜了
以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为例
它遍布大片芦苇荡和湿地
是国内唯一的城市滨海红树林湿地公园
堪称“闹市中的秘境”
▲华侨城湿地公园。
这里既生长着在海边存活的红树林
又生长着在淡水生存的芦苇、香蒲等
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环境
对于生活在附近的人们来说
家门口就能漫游湿地公园
近距离欣赏原生态自然景观
可能唯有公园旁边川流不息的车流
提醒我们仍处于繁华都市之中
然而
这种“城市秘境”深圳不止一个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也是全国唯一一个
位于城市腹地的红树林保护区
这里绿草如茵,林荫夹道
蓝天碧波,微风轻拂
为了保护红树林而不从中穿过
深圳将流量巨大的城市主干道
——滨海大道设计成S形车道
▲滨海大道
都说深圳将时间和效率放在第一位
但这个主动改变道路规划
去呵护红树林生态的决定
何尝不是一种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浪漫呢
从山海连城公园城市建设
到手作步道、远足郊野径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
让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
深圳生态系统向善向好的变化
▲深圳湾迎来上千只鸬鹚。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小到昆虫蝴蝶
大到豹猫野猪
甚至一些罕见的珍稀鸟类
人与“神奇动物”不期而遇的惊喜
在深圳逐渐成为常态
▲ 黑脸琵鹭。
越来越多的小动物
现身深圳
这样生机勃勃的深圳
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生动写照
▲最佳观鸟季已至!深圳湾万鸟齐飞上央视
在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
深圳正式入选首批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证书
一边是车水马龙
一边是“万兽无疆”
在深圳,这不是冲突
而是共生与共融
现代都市的繁华
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建设公园里的城市
深圳正在努力走出一条
尽显发展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的
绿色发展之路
深圳用真实案例证明
自然与繁华从不是对立面
城市生活的人们也能随时随地
开启珍贵的自然野趣体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