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过江,有轨电车将临时迁改!

中国广州发布
+订阅

 交通建设“加速跑” 

在广州,一大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

正加快推进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力争于2026年建成通车

⏩鱼珠隧道项目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通车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整体项目计划在2025年完工

……

一起来睇睇最新进展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进度22%

海珠有轨电车将临时迁改

据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项目已完成首批沉管浮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沉管管节预制工作,以及海珠端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项目进度已达22%,预计在2026年完工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项目地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是联系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通道,可支撑琶洲片区及金融城的快速发展。

开通后,广州中心城区前航道两岸重点区域间可实现快速直连,一江两岸通行距离将大幅缩短,有效缓解广州大桥、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极大程度提高珠江南北两岸的通行效率。

根据此前测算,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预计可分担16%以上的过江交通流量。

“明年的关键节点是完成第二批沉管预制,预计明年9月具备出坞寄存的条件,在明年年底预计完成海珠端的对接端施工。”中交四航局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项目经理吴海森表示。

考虑到施工对广交会的影响,项目工期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时长。“优化后的施工时序,预计影响两届左右的广交会。期间阅江路基本保持双向6车道的通行,对整体交通影响较小。”吴海森说。

由于会展西路过江隧道海珠端隧道主线与现有海珠有轨电车1号线交叉,届时需要进行临时迁改。

目前计划的迁改方案采取北迁方案,先在既有线北部建设临时线位,将有轨电车迁到临时线位后,工程在原线位进行施工。完工后再恢复原来线位,完成迁改。

在迁至临时线位期间,海珠有轨电车会展西站计划采取飞站运行的模式,预计影响时间14个月。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

首批沉管已完成浮运对接

在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的沉管干坞预制厂内,第二批沉管管节正在制作。2023年10月,工程的首批沉管已完成浮运对接。

“第二批三节沉管的预制、浮运和安装计划在2024年8月完成,年底实现水中沉管隧道的贯通。整体项目计划在2025年完工。”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张宝湖表示。

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与内环路相接的三条匝道桥,隧道两端黄沙端与芳村端的岸上段隧道,以及水中6节沉管隧道。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62%

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一期)是国内首座与地铁线交叉近邻和车站空间融合的沉管隧道,临近地铁6号线保护区间,与在建地铁11号线有共建段,目前共建段已完成

从区域交通网来看,如意坊放射线是广州七条内环路放射线之一,将内环路及广州市中心区的交通向西南方向疏解,能有效增强广州老城区与佛山城区及西部周边城市的联系,促进芳村片区工业、农业、商业繁荣发展,对白鹅潭经济圈、花地湾、花卉生产基地、东沙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经济发展、沿江仓储业的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完工开通后,内环如意坊立交至芳村大道两地通行距离大幅缩短,通行时间可由原来的15-30分钟缩短至4分钟,分流珠江隧道及珠江大桥过江车流,大幅提高珠江两岸的通行效率。

鱼珠隧道项目

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通车

鱼珠隧道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目目前已完成琶洲端、鱼珠端和北帝沙岛南侧围堰,完成北帝沙岛临时栈桥,基本完成洪圣沙岛干坞施工,为2024年全面开展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鱼珠隧道项目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通车。

鱼珠隧道项目是华南地区在建最长,且两次下穿珠江的内河沉管隧道,是华南地区沉管水中拖航距离最长的内河沉管隧道。

该项目是国内曲线半径最小(R=1250m)的内河沉管隧道,是国内首座将干坞预制场建设在孤岛上的内河沉管隧道。

该项目建成后

  • 近岸可以实现金融城、临港商务区与琶洲的交通转换,促进珠江两岸的融合发展;

  • 远端可以承担科学城、鱼珠地区与海珠、大学城、创新城等科技创新带的交通联系功能,有利于加强城市东部、南部的联系,缓解珠江南北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未来鱼珠隧道将带动琶洲片区、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金融城等区域的协同发展,黄埔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也将越来越便捷密切。

鱼珠片区 贾自豪/摄

编辑|黄嘉露

责编|禤志杰

校对|高凯欣

来源|南方+、广州荔湾发布、广州黄埔发布、广州交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