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当“上海故事”遇到“王家卫美学”

南方+ 记者

改编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说、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自去年12月27日开播以来,收视热度迅猛飙升。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凌晨,剧版《繁花》全网正片播放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8.28%,一连9日蝉联日冠,反响热烈。

电视剧《繁花》海报。

事实上,该剧在开播之前便已吊足了观众胃口——原著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又是王家卫首次执导电视剧作品,由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游本昌等实力派领衔主演,加上范志毅、Papi酱等各界名人的加盟,如此豪华的阵容,直接拉满了观众的期待值。开播之后,剧版《繁花》在频频登上热搜榜单之余,也因人物故事与原作大相径庭而引发争议。严肃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在二度创作和忠于原著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成了连日来网友热议的话题。

2023年7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批注本《繁花》。

01

一幅“陌生化”的沪上“清明上河图”

截至发稿时,豆瓣网上超过10万名网友为剧版《繁花》打出了8.1的评分。“精神上的上海人是拍不好真上海的”“看个电视剧都能掉帧”……这两条高赞评论,或许代表了部分观众对于该剧的直观感受。

不少原著小说拥趸认为,虽然导演王家卫生于上海,对这座城市怀有浓烈情愫,但他这次仅借用了《繁花》的壳,自顾自地讲述了他心中的上海故事,剧中人物剧情与原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割裂,不仅故事线被删减,连主角的职业和人生轨迹,还有原作整体基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些观众看来,小说关注的是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悲欢,是以日常叙事对上海普通民众和饮食男女的重新建构。电视剧则聚焦于主人公阿宝依靠“右手外贸,左手股票”,数年间蜕变成上海滩“宝总”的故事,折射出风云际会之时,沪上弄潮儿女的起伏人生。剧版的“大江大河纸醉金迷”与原著的“独上西楼,最好是夜里”相去甚远。

电视剧《繁花》海报。

除了对原作剧情的大幅度改编,剧版《繁花》的拍摄手法也引发了热议。这部筹备了六年的电视剧,被深深打上了“王家卫美学”的烙印,拥有大量特写、慢镜与高对比度的画面。

王家卫对作品一贯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样体现在这部作品当中,主演之一辛芷蕾就曾开玩笑地说:“总觉得要拍一辈子。” “慢工出细活,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做电脑桌面!”支持者称,作为一部电视剧,《繁花》为他们缔造了影院级的审美体验。

但也有观众并不买账,在他们眼中,这种镜头语言并不适合电视剧的拍摄,“电视剧更要注重实际和生活日常,不能强调高级感就忽略讲故事。”还有评论称,这部剧把商战拍成了谍战,叙事上的强风格难掩剧情本身的薄弱,而“无所不在的旁白也让电视剧叙事支离破碎。”

“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做电脑桌面”。

观众态度最为一致的,是为推出沪语版点赞。由于小说原作大量采用沪语对白,很多观众都表示,沪语版《繁花》承袭了原著地域鲜明的特色,加上黄河路、东方明珠塔、和平饭店、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地标的出镜,看得很是过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繁花》勾勒了大时代下的众生相。它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凭此追忆往昔,让后来我们的瑰丽想象有据可依。”

在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易文翔看来,剧版《繁花》考究的服化道和光影设计,构建了一幅“陌生化”的沪上“清明上河图”,因此才让人产生了或赞或弹的意愿。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影视编剧系主任房默也认为,《繁花》引发热议,正说明了这部剧的受众足够广阔。房默分析,该剧口碑分歧是由观众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引起的,虽然有“雅俗共赏”的说法,但在艺术审美领域,这样的境界较难企及,“因此对于一部作品,观众往往只能从某一个角度、理念、标准展开评价。不过,更理想的状态是,不以单一的标准去否定一切作品。”

电视剧《繁花》美术设定。

02

茅奖小说成影视改编“风口”

去年12月,央视2024年电视剧片单新鲜出炉。在这份片单中,除了跨年大剧《繁花》,根据作家陈彦、徐则臣、阿来等获得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主角》《北上》《尘埃落定》等也赫然在列。此前火遍大江南北的《人世间》,一度创下央视一套5年来的收视新高,也是改编自作家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

电视剧《主角》海报。

对于严肃文学IP取代仙侠、玄幻、穿越、宫斗等题材,成为影视圈新晋顶流,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王柯认为,单纯的“造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网文IP被过度开发后,市场急需新鲜的作品补位。而从内容上看,优秀的严肃文学改编作品能洞悉人性、洞察社会,历经时代考验后仍具有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恰能填补市场空缺。易文翔评价说:“这种变化反映出影视产业正从流量经济向品质追求转型,也说明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仍然是优质的内容。”

除了茅奖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黄卡》《燕食记》等一系列严肃文学作品也被提上播映日程。值得注意的是,执导《主角》的是张艺谋,执导《风禾尽起张居正》的是陈凯歌,《回响》的导演则是冯小刚……一众著名电影导演“下凡”,再一次印证了严肃文学IP的火爆。

电视剧《黄卡》海报。

在房默看来,严肃文学“改编热”有助于提升影视剧的质感,激发观众“看”的欲望,在为观众提供更多剧目选择的同时,也让文学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促使“观众”转化为“读者”,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平与感知艺术的能力。

此次剧版《繁花》的热播,无疑让方兴未艾的严肃小说改编热再添一把火。 王家卫曾说:“每个人心里面都有自己的《繁花》,我的解读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而作者金宇澄此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也曾明确表示,影视和小说是完全分开的,一本书从文字变成“声光电”的立体演绎,必须做出改变,观众期待的正是这种全新演绎,而他的态度是“乐见其成”。

电视剧《繁花》剧照。

出于艺术表现语不同、篇幅控制等原因,影视改编作品往往需要进行增删与取舍,不同主创团队对于“忠于原著”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导演张荣华就曾表示,不同的创作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关怀和审美诉求,拥有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创作习惯,他们如何理解和表现原著的核心创意,取决于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最理想的状态,是原著文本与导演个人风格相契合。不过,改编作品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新的生命体。”房默以《繁花》为例指出,原作对于人物故事多采用白描加“留白”的方式,供观众发挥想象力;而当电视剧想要表现出人物大量的心理活动时,一般情况下会增加或强化其言谈举止及相关情节。

电视剧《繁花》海报。

一般而言,思想艺术性越高、艺术内涵越复杂的严肃文学作品,影像转化就越困难。在易文翔看来,只有在充分理解原著、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语境,关注大众审美趣味,努力将故事讲得温情而接地气,不着痕迹地触动观众内心,才能催生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改编佳作。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统筹】郭珊

【图片】由《繁花》剧组提供 部分源于网络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