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兴宁:1.3万亩土地流转起来,“小田”如何变“大田”?

南方+ 记者

00:29
( 梅州兴宁:1.3万亩土地流转起来,“小田”如何变“大田”? ,时长共29秒)

梅州兴宁:1.3万亩土地流转起来,“小田”如何变“大田”?

粤北梅州兴宁市境内,宁江穿城而过,形成梅州市内最大的山间盆地——宁江盆地。这里水土肥沃,是鱼米之乡。

然而,鱼米之乡也存在着土地零散化问题。不成片、不规整、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这也是广东不少地区耕地面临的共性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山区土地零碎化、不规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不足等难题该如何破解?

去年6月以来,兴宁发挥央企力量,对14个村的1.3万多亩土地进行有序流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计划联合当地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开展水稻高效种植,从地、种、管、收、储、加工等环节带动农业生产效益提升

一场联合央企开展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联农带农促增收的探索正在火热展开。

零散地为何要整合?

“流转平整后的地更好种,在打药、施肥时可用无人机作业,降低了成本。预计每亩芥菜能有1000多元纯收益。”在兴宁市叶塘镇彭陂村江陂岭村小组的乡道旁,300多亩连片冬种蔬菜基地一马平川,一垄垄芥菜在冬日暖阳下茁壮生长。

这块连片、规整的土地,是兴宁此次流转平整的首块土地,由当地400多户人家流转,经水渠维修、道路拓宽、土地平整后,亩均生产效益有效提高。

兴宁市叶塘镇彭陂村连片冬种蔬菜基地。

冬种蔬菜基地道路、水渠等设施完善。

去年6月以来,兴宁与央企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拖”)合作,对叶塘镇14个村的1.3万多亩土地进行有序流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一块块零散化的农田整合成连片、设施完善、更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农地

为什么要联合央企开展土地流转和平整?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土地零散化问题较突出,影响农业规模化生产。

据统计,兴宁市户籍人口113万人,人均耕地只有0.3亩,户均耕地只有约2亩。

据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国强介绍,当初在分配田地时为公平起见,对不同位置、地力肥瘦不同的地块分割后肥瘦搭配分配到户,导致一户人家几亩地往往被分在六七个不同地块,每处才几分地,每户还在自家地块周边筑起田埂以标记位置,导致零散化问题突出。“即使是种植大户流转土地,也存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不规整等问题。”

由于种植效益不高,农户们也希望土地能流转起来,增加收益。

为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兴宁市选择与有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且发展稳健的农业类央企合作,在叶塘镇率先试点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小田”变“大田”、建设“建管运营一体化”现代农业项目

据了解,中国一拖是一家生产农业装备为主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央企,兴宁土地有序流转和“建管运营一体化”是中国一拖在我省首个合作项目。

“小田”如何变“大田”?

眼下是冬修水利的黄金期,在叶塘镇,流转的土地正抓紧有利时机开展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隆隆隆……”在叶塘镇洋坡村一块400亩的连片耕地平整现场,大型挖机、推土机、旋耕机等在田间作业,经除草、耙田、平整后,原本条块分割的土地连成一片;

作业人员还对耕地边的主沟渠清淤挖深,将机耕路铺上碎石,并拓至2.5—3米宽,对田间灌溉水渠两侧砌上水泥、底部拓深。

由于土地分散、单块地面积不大、坡度不同,土地平整也很有讲究。

平整不同坡度土地时,不能直接用推土机将土地推平,而是先用挖土机挖出地表约20—30公分的耕作层堆放一边,这层耕作层决定着土壤肥力,再用推土机对不同地势土地进行平整,平整好后再将耕作层重新铺回耕地表面,这样地势不同的土地会变平坦、肥瘦也相同。”李泰山说。

叶塘镇洋坡村土地平整现场。南方+记者 张俊 摄

叶塘镇土地平整前呈零散化特点。

叶塘镇的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村民中间引起较大反响。

“水渠、道路修好了,土地连成片,看到这么好的农田,我们打心眼里支持!”彭陂村农户张小凡今年63岁,他将自家3.8亩地流转给了中国一拖。“之前自家地分成5块,种起来不方便。将地流转给中国一拖后,每年有租金收益,自己平时在家带孙子,闲暇时可到中国一拖,或附近电子厂、玩具厂打工。”

截至目前,叶塘镇已有约8100户农户流转了土地约1.3万亩,首期3300亩土地将在本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平整

按照协议,中国一拖以每亩每年350元从农户处流转土地,流转时间10年,另向村集体每年支付50元/亩管理费,以提高村集体收入。此外,中国一拖会在农忙时聘请村民到基地务工,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叶塘镇此前土地流转租金为每亩200元—300元,中国一拖以350/元租金流转土地,且后5年再增加50元至400元/亩,比较有吸引力。

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说,土地流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户看到流转后对村民、村集体带来的实在好处后,带动农户自愿流转。

该镇也有一些农户因有土地情结不愿流转土地,希望继续耕种。如群星村有约30多户农户想继续耕种田地,涉及耕地面积约60亩,而附近地块农户均愿意流转。

为不影响流转,村集体和农户商议,先将其土地流转给中国一拖,统一修好水利等设施后,再在流转土地的边缘划出相同面积的土地给农户们种植。

“这样既方便集体,也方便农户自己,种地不用跑到田中间。农户的土地已经确权,有测绘数据,流转给中国一拖承包权不受影响,农户也可继续种地,他们都同意这一方案。”群星村副主任廖国生说。

流转土地谁来种?

即将到来的早稻种植季,是检验兴宁市与央企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业效益成效的关键。

首期3300亩土地流转后,主要种植水稻。谁来种?如何提高效益?

“流转土地后,并不是我们自己种,而是和本地种植大户、种植能手一起种。”中国一拖兴宁分公司负责人李泰山说。

中国一拖将提供标准化的土地,以及水稻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和种植方案等,为大户提供一揽子农业服务,并聘请有经验的农户参与生产挣取务工收入,集中各方力量种植高品质稻米。稻米丰收后,还会统一回收、打造品牌,将稻米卖出好价格

“我们是利益共享模式,剔除生产要素成本后,种植户产粮越多、粮食品质越好,收入也就越高!”李泰山说。

目前,中国一拖已与当地多名种植大户签订联种协议。

兴宁市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说,“本地种植大户会种,但在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并不善长。农业领域央企有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和种植大户合作开展适度规模种植,则是强强联合。”

据了解,中国一拖此前在广西等省份开展甘蔗的规模化种植,整合了甘蔗耕、种、管、收各个环节资源,并提供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有效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研究员认为,兴宁市与央企联姻开展农田流转、整治、生产,实现农业耕、种、管、收、储、加工等全链要素的闭环,并试点农商文化挖掘、品牌分级、市场分类,既创新探索“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改革问题,又构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建共富的发展体系,将为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示范效应。

【统筹】张盛良

【采写】南方+记者 张俊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图片】邓建强(除署名外)

【视频】何森垚

编辑 叶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