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开放!广州“神仙夜景”,更亮了

中国广州发布
+订阅

广州“神仙夜景”上新!

月亮桥的“水中月”更亮了!

中国广州发布
,赞187

近日

 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工 

恢复对公众开放

工程打造亲水平台公共空间

新增两处桥头广场

两处桥下空间、一个口袋公园

打开1200平方米公共空间

优化功能照明,改善夜间出行环境

串联荔湾湖、西关大屋

永庆坊等重要景点

俯瞰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物馆段

 亮点一 

打造五“月”十二桥

永庆坊的月亮桥更亮了

本次荔枝湾涌改造以桥串景,以“桥”为主题,串联起风格各异不同时期的十二座桥,制定“一桥一策”改造方案。

  • 荔枝湾涌从逢源路起,至永庆坊止,水面共有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柔济桥、时敏桥、银钩桥、羽扇桥、多宝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共十二座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桥梁。

网红景点月亮桥重新命名为叠月桥。

左图为银钩桥,右图为羽扇桥

最具特色的是以“月相·桥”为主题的五座桥——银钩桥、羽扇桥、抱月桥、叠月桥、虹月桥。

  • 结合原设计的桥拱高度变化,配合照明倒影效果,演绎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的月相变化过程。

  • 昌华街区段的银钩桥桥拱形似峨眉月、羽扇桥像上弦月,粤剧博物馆段抱月桥形似凸月,再以叠月桥完整月亮为高潮,永庆坊段以清明上河图虹桥原形设计倒影作为谢幕,不仅营造了荔湾“五月”,更献上了广州“五月”。

十二桥的点睛之笔当属热门打卡点“月亮桥”(叠月桥)。

  • 本次改造为保证月亮的纯净倒影效果,优化照明光色,强化月亮桥“水中月”的锐度,一轮更清亮的满月将呈现在市民面前。

  • 新增六处拍照打卡点指引标识,引导市民与月相主题互动。

图/程贺彬

本轮改造主要对柔济桥至多宝桥段的两岸照明进行优化,优先保证亲水步道功能照明,补充步级安全、驳岸提示、广场补光等;其次,更换老化灯具,调整扰民的彩光和迥异光色;最后,对码头、桥梁、重要建筑等进行点缀式照明,唤醒水乡文化记忆,擦亮荔枝湾夜游品牌。

银构桥段照明优化

羽扇桥段照明优化

柔济桥段照明优化

 亮点二 

优化桥下空间

新增桥头广场、口袋公园

本次改造将沿岸封闭、闲置空间变成开放活动场所,对亲水驳岸进行贯通、提升,并新增时敏广场、多宝广场两处桥头广场时敏桥、柔济桥两处桥下空间十二桥文化口袋公园

 时敏广场改造 

原密集遮蔽、多高差的入口空间变成通透疏朗的桥头广场,注入文化标识、特色铺装等精细设计。

时敏广场

 多宝广场改造 

种植造型斜飘冬青与宫粉紫荆增强广场空间与多宝桥、紫荆驳岸的联系。

多宝广场

 时敏桥、柔济桥改造 

时敏桥保存了历史上的红砂岩老桥座结构,如今已变为桥下科普教育点;柔济桥变为休闲拍照的景点。

红砂岩老桥座科普教育点

 新增十二桥文化口袋公园 

将无人使用的器材空间变为讲述十二桥故事的口袋公园。

十二桥文化口袋公园

 亮点三 

近距离赏河景

开放多层次亲水驳岸

项目在保留原有栈道的基础上,把原来长满杂草不足1米的隐蔽临时路变为3米宽的安全步道,形成步道、绿化、驳岸的多层次亲水公共空间。新增安全提示栏杆、提示照明、警示牌等,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散步路径,拉近市民与荔枝湾涌的距离。

沿线配备丰富绿化,重要节点配植阴生花境,植物搭配兼顾四季景色变化。

 亮点四 

定制西关风情城市家具

凸显荔枝湾人文之美

传统水乡座凳、岭南特色庭院灯、石雕拉链栏杆、青砖矮墙、黄铜地雕……荔枝湾涌迎来了凸显西关风情的城市家具。改造还以“推开满洲窗,看新荔枝湾”为思路,在沿线的草坡挡土条、亲水护柱、台阶地刻、树池收边等处融入满洲窗套方、云纹等纹样,增强在地文化内涵。

满洲窗文化符号精细设计

西关风情城市家具设计

一起到千年荔枝湾

感受“荔湾渔唱”

和“水秀花香”的动人美景吧~

编辑 | 禤志杰

责编 | 黄嘉露

校对 | 高凯欣

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市规划院、广东台触电新闻、广州荔湾发布、微社区e家通荔湾昌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