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长②|望牛墩下漕村:从消薄村到增长极的破立重生

南方+ 记者

00:34

东莞“城”长②|望牛墩下漕村:从消薄村到增长极的破立重生

两面环水,一面向城,近处亲水而居,高处可眺东莞西站……在望牛墩镇下漕村,一大片新建的安置住宅房已拔地而起,宽敞大气的下漕新城花园熠熠生辉。

望牛墩,地处水乡功能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市欠发达镇街之一。以东莞西站望牛墩单元建设为契机,望牛墩镇城中村改造下漕项目采取拆除重建模式,整备范围2027亩,对三大合作社整体搬迁。目前私人住宅民房签约率超86%,已完成所有整备范围内集体物业统筹表决,拆除所有集体物业、厂房物业,统筹出900亩集体空地,安置房一期工程已经封顶。

下漕项目由东莞市政府和水乡管委会主导,是水乡功能区中心启动区首期土地整备单元,承载着提升环境品质、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担,肩负打造水乡新增长极的使命期待。时隔不久,随着“消薄”步伐加快,一个集高端商务金融、先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优质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水乡新城核心区和东莞交通枢纽门户正加速驶来。

不破不立 安置先行

打造水乡人居标杆

“这次城中村改造,无论对于望牛墩下漕还是对于水乡片区来说,都算得上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望牛墩镇土地整备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梁建坤称。作为片区打造的“先行军”,他深度参与了项目规划,见证着这场“翻身仗”的起势过程。

从此前的扶贫村到如今的消薄村,望牛墩下漕发展效能低下,长期以来处于东莞市镇村发展“后队”。随着2019年东莞西站落子,这里发展潜力释放,被寄予打造水乡发展桥头堡的新使命。乘势而上,村民对于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日益迫切。

下漕村鸟瞰。

下漕村鸟瞰。

“道路窄,不够地方停车”“村内没学校,小朋友读书不方便”“环境不是很好,蚊虫多”“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少,生活不方便”……谈及下漕村此前的生活体验,下漕村村民话匣子止不住地打开了。

提升生活品质,是村民的共同心愿。下漕村党委副书记刘伟芳表示,由于前期建设缺乏规划,下漕村空间布局凌乱,住宅建筑老旧,在结构、防灾等方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房屋多为两三层,又矮又小,不少多口人家也只能挤在60平方米的空间里。”

让居者有其屋,也让居者“优其屋”,项目高标准建设三期安置房,共占地约50.7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下漕新城花园将于今年8月交付,涵盖90㎡、120㎡、150㎡、180㎡、230㎡等多种户型,总套数1208套。二期预计今年初动工,三期目前处于规划中。项目还将配建道路、幼儿园、商业休闲娱乐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

一期安置房将于今年8月交付。

一期安置房将于今年8月交付。

低矮村屋摇身一变,安置楼房拔地而起,一个水乡新城核心区域的人居标杆正落地成景、展露新貌。

动则必快 快则必成

私人住宅民房签约率超86%

安置房建起来了,村民的安居蓝图肉眼可见。刘伟芳发现,村民此时的抵触心理逐渐消散,土地整备也驶入“快车道”,目前私人住宅民房签约率超86%。

据介绍,该项目是全市近年来政府主导的单体量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需直面下漕村、村合作社、村生产队三级经济架构,项目呈现出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牵连广泛、搬迁压力巨大等特点。

入户工作开展中。

入户工作开展中。

先谋后动,动则必快。面对有史以来的最大一场硬仗,望牛墩成立土地整备指挥部,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设15个入户协调组、7个专项工作组、6家专业服务机关,共计450余人“大兵团”现场办公,合力推动工作。

下漕村通过挂横幅、公示栏张贴信息等方式,营造良好改造氛围。

下漕村通过挂横幅、公示栏张贴信息等方式,营造良好改造氛围。

“土整铁军6条”工作机制、擂台比武任务考核,线下喇叭横幅宣传改造政策、线上图文传播整备故事……望牛墩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末端执行力,让村民全方面了解改造做法,营造良好氛围,为城中村改造工作落地见效保驾护航。

以人为本  共治共享

在全市率先推出“未建权益”模式

项目一路提速,合理的利益核算机制发挥了“撬动”作用。“个人利益方面,我们在全市率先推出‘未建权益’模式,根据宅基地面积核算回迁安置房的获取面积,以1:4的标准进行指标核算,比如宅基地面积认定为100平方米,村民可获得400平方米的安置房。”梁建坤表示。

在集体利益方面,项目将无偿配建5000平方米的集体物业,其中5%的物业将无偿给予村集体收租。由于项目涉及整村搬迁,下漕村户籍人口还将获15万元/人的整村搬迁费用,按期签约奖等激励金也将到账。“过去下漕村某生产队每年人均分红不足100元,去年每个村民大约领到7000元分红款,未来还将破万。”梁建坤说。

安置房样板间

安置房样板间

项目不仅供应了一批批舒适宜居的居住社区,也将进一步推动片区产业发展。望牛墩下漕地处水乡新城,邻近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随着征拆迁释放土地资源,以及穗深城际铁路、佛莞城际铁路、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未来经此地穿梭,下漕也将集结发展现代商务、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赋能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产业升级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项目规划效果图

项目规划效果图

生产生活两相旺,村里的变化已肉眼可见。生于斯、长于斯的刘伟芳发现,近年来村民腰包鼓了,去组团旅游的频率也多了,“城中村改造惠及世代,如今改造东风吹至,村民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将推门可及。”

【撰文】龚菊 郭文君

【视频/图片】邓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设计】袁永平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