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87乡道转进高州旧城村,宽敞的大路两旁遍植了高大的树木,虽已至深冬仍郁郁葱葱。与树木相仿密度的是每隔数米便插上一株彩旗,上面均留有纪念冼夫人的字样。
农历十一月廿四日是冼夫人诞辰,长坡当地皆会举行演戏、祭奠等仪式。据村里人介绍,就在前一周,传统活动“冼太回娘家·更衣节”热闹非凡,穿着传统服饰的外嫁女和当地群众到旧城冼太庙,恭请冼夫人行宫像“回娘家”。
冼夫人小学学生在旧城冼太庙研学。邹祥亮 摄
距离诞辰越近,文化的氛围越浓厚。穿过旧城西城门,不远处就是旧城冼太庙。1月2日下午,冼夫人小学校长温飞越带了一群学生在庙里进行研学活动。学生齐刷刷抬头看着中殿上悬挂的刻有“慈佑”二字的匾额,身旁村中一老叟正为学生讲述匾额的故事。
据记载,清朝同治三年,同治皇帝加封冼夫人为“慈佑”,并赐“慈佑”金匾一面,悬于高州长坡旧城冼太庙内。
同治帝为何赐金匾?同治帝有两宫太后,分别为慈禧及慈安,冼夫人被追封为“慈佑”有何地位?加封赐匾与信俗发展有怎样的关联?带着系列问题,笔者从旧城冼太庙出发,访问当地村民和冼夫人文化研究者,查阅典籍,一个个关于冼夫人“慈母本慈心 佑民兼佑国”的故事在我们面前呈现。
2024年1月5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二版报道。
为何御赐金匾“慈佑”
戊子。以神灵显应。加广东高州府谯国夫人庙封号。曰慈佑。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卷实录卷之一百六》
据旧城冼太庙内现存的《修复旧城冼庙·神像引》碑记,清同治年间,因“被得沐恩”,官府牵头召集乡绅集款维修长坡旧城冼太庙,于同治二年竣工。
如今走进旧城冼太庙的中殿,仍可见殿上悬挂着刻有“慈佑”二字的匾额。
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冼世棋曾管理过旧城冼太庙一段时间。他介绍,“慈佑”原匾已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今庙中所见是由后人依拓版复原的牌匾。
同治帝御赐“慈佑”匾额。依拓版复原样。邹祥亮 摄
依拓版复原的牌匾上,留有“高州旧城冯氏裔孙暨众信士重立”字样,同时用小字记载了同治赐匾的经过:同治三年,广东巡抚郭嵩焘奏请,敕赐谯国夫人暨部将封号,并准择裔奉祀……移交内阁典籍,所议封号奉旨钤出慈佑,钦此。
类似的表述,在《清实录同治朝实录·卷实录卷之一百六》中被更加简洁记录:戊子。以神灵显应。加广东高州府谯国夫人庙封号。曰慈佑。
结合时间线冼世棋认为,清同治年间,长坡旧城冼太庙进行重修,广东巡抚郭嵩焘上疏奏请朝廷敕赐冼夫人及部将封号,清朝同治皇帝同意其奏请,加封冼夫人“慈佑”封号,并加赐一块“慈佑”镶金边加封牌匾到长坡旧城冼太庙中。
长坡旧城冼太庙里的重修碑记。邹祥亮 摄
历来庙宇维修是常有的事,为何此次要上疏奏请,并得到了同治皇帝的敕封?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何火权认为,应把同治赐匾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这与当时经历的社会动荡息息相关。
历史记载,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咸丰三年占领南京至同治三年天京失陷而告失败,坚持了14年之久。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广东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较大规模的有陈金釭所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咸丰四年,受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影响,陈金釭率领广东天地会会众在三水竖旗起义。咸丰十一年,陈金釭率领义军攻占信宜,在信宜建大洪国。同治二年清朝廷大军围攻信宜,陈金釭的部将郑金畏惧而叛,将陈金釭杀害于王府。如今,佛山、信宜均设有纪念陈金釭的场所。
同治二年,清朝廷派出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一边是以信宜为根据地的大洪国起义军,一边是动荡半个广东省的严重土客械斗,郭嵩焘希望爱国爱民的岭南圣母冼夫人佑护苍生,所以请朝廷封赐,同治皇帝御赐冼夫人“慈佑”封号。何火权表示,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
冼夫人是高州木偶戏最重要的演绎题材,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题材。 受访者供图
同治八年,署儋州事准补崖州知州徐锡麟撰的《宁济庙冼太夫人加封碑记》碑文提到:“……本署司前在高凉,郡民陈请,以夫人潜施保障,戡定信宜,吁恳再加封号。蒙前署抚部院郭,据情声请,详述前勋恩纶遄贲于炎方,御笔特加乎慈佑。”
冼夫人曾四进儋州,率兵安抚百姓、平息叛乱,为海南人民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如今,《宁济庙冼太夫人加封碑记》还保存在海南第一座冼庙——宁济庙里,继续见证着广东与海南的情谊。
“慈佑”为何挂在旧城冼太庙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六日,礼科抄出署广东巡抚郭嵩焘题请,敕赐谯国夫人暨部将封号,并准择裔奉祀一疏……择冯宝嫡裔承充奉祀生以答神庥……
——民国《茂名县志稿》
历史记载,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同治”。同治帝即位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携载淳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生母,慈安太后是同治帝嫡母。
何火权认为,古代追封谥号的用词很是讲究,在两宫掌实权下,同治帝追封冼夫人为“慈佑”,并御赐金匾,足可见冼夫人的地位。
《高州府志》中关于冼夫人的记载。陈冬青 供图
“慈佑”是为何意?在高州另一个最具代表性冼夫人庙之一的高凉岭冼庙,正门两侧对联上书:“慈母本慈心遗爱与高凉万古,佑民兼佑国丰功著纲目三书”,可窥见一二。
冼夫人生前不但荫泽子孙,也惠泽百姓。对内,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训示子孙,使其子孙后辈秉承其遗志;对外,“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慈佑”是现有历史考究冼夫人最后一个追封谥号,御赐匾额为什么挂在了旧城冼太庙?按清朝廷的“择冯宝嫡裔承充奉祀生以答神庥”旨令,应选择冯宝嫡裔所在地的庙里悬挂,用以祭祀。
郑显国在《冼夫人全史》一书提到,当时高州府官员认为电白堡(旧城村)有冯姓村民,附近雷垌村又有冼姓村民,旧城冼太庙也是古庙,因而就将同治帝御赐“慈佑”匾额挂在了旧城(电白堡)的冼太庙里。
旧城出土砖瓦陶器。资料图
据长坡旧城村当地村民说法,旧城村古时又称冯家村,是冼夫人与冯宝后代的聚居地之一,村民多数姓冯。这里的百姓世代沿袭在长坡旧城冼太庙、冯宝公祠拜祭先祖的习俗,并参与由官府主持的在长坡旧城冼太庙的祭祀活动。
旧城村内有两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电白郡(县)旧城遗址,为南朝梁代所置电白郡以及隋代所置电白县治所;另一个则是长坡旧城冼太庙,因其是已知兴建年代最早的冼太庙,故有“中华第一冼太庙”之称。
据明代万历年间《广东通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高州治所从旧城迁往今高州城,冼太庙随之南迁。旧城冼太庙中有碑文记载现存庙为清朝同治二年曾接受捐资重修。
修复后的旧城西城门。 冼世棋 摄
距离旧城冼太庙800米之外,是旧城村城址遗迹,近年重新翻修的城墙矗立在村口。“旧城村的城墙遗址、护城壕遗迹显示,这里曾是一座较有规模且设施齐备的古城池。”高州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陈冬青认为,从旧城村出土的文物、城墙遗迹、古窑址等来看,旧城村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魏晋、唐宋时期。根据残存的明清城墙建筑遗迹来看,明清时期旧城村也是一处政治经济中心。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能够被记录下来的历史星星点点,但文化传承在时间的滋润里深深向下扎根。冼世棋从小在长坡这片土地长大,看着大家无论事业、婚姻、求学等大大小小的事,都会来长坡旧城冼太庙走一走,耳濡目染也埋下了感情。“等同家里的一位奶奶,慈祥的老人,佑护着我们。”冼世棋说。
冼夫人信俗为何备受推崇
十一月廿四日冼夫人诞辰,正日及前后数日,演戏、祭奠,城市乡落有庙之处皆然。
——清康熙《茂名县志》
又是一年十一月廿四日。早在一周前,在高州市委宣传部和高州市文广旅体局指导下,冼夫人文化节就在长坡旧城冼太庙开幕,相继举办了“冼太回娘家·更衣节”等活动。
在茂名市层面,“我待四方客 唯用一好心”2024茂名非遗文化旅游迎春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茂名非遗墟市、“好心精神”全国诗词征集、“好心文化”青少年现场书法美术大赛等活动相继推出,让人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茂名文化。
冼夫人事迹为高州木偶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冯章 摄
这些是冼夫人信俗文化的现代化呈现,融入了时代的活力。究其根源,冼夫人信俗由来已久。清康熙《茂名县志》记载:“十一月廿四日冼夫人诞辰,正日及前后数日,演戏、祭奠,城市乡落有庙之处皆然。”千百年来,人们出于敬仰和崇拜,在各处修庙建祠,通过各式祭祀乐曲和舞蹈,来祭祀冼夫人。
以冼太庙会为代表,从祭祀到冼夫人诞庆典,以及各地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在茂名有一套丰富的冼夫人民间信仰文化习俗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何火权认为,从当朝封赐到死后追赠,历朝历代对冼夫人有过很多封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冼夫人信俗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动荡时期,更需要推崇冼夫人,其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合力。
现代冼夫人诞辰信俗活动。冼世棋 摄
今天,冼夫人信俗已经深深地融入各地数千万信众及其后裔的生活中,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的一条重要文化纽带。陈冬青强调:“清朝是冼夫人信俗发展的一个高潮,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但不代表着清代以前不推崇冼夫人文化,它一直存在社会发展里。”陈冬青解释,现在能查找的岭南地区历史文献,在明清以后较为详细;明清以前,岭南地区对历史记载的认识较为落后,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冼夫人信俗的认识。
“茂名冼夫人信俗在历史演进中与多元文化不断融合,逐步演化成为茂名许多有冼夫人庙的地区年例的主体活动,冼夫人也成为年例游神摆醮不可或缺的‘神祇’。”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创会发起人之一、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戴国伟说。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冼夫人信俗”这一概念。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爱国、爱民、立德是冼夫人信俗的核心,冼太庙是这一信俗的主要活动场所,庙会祭祀仪式、日常信仰习俗和传说故事等则是该信俗的主要表现形式。2014年,冼夫人信俗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冼夫人事迹为高州木偶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冯章 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茂名冼夫人信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她忠于国家、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经不断传扬,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对于从茂名地区走出去的海外华侨来说,冼夫人信俗可以助其增加对家国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冼夫人庙有2000多座。可以说,冼夫人已经成为粤西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与当地老百姓认同、崇尚、信仰的巾帼英雄,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纽带。
小档案
郭嵩焘与冼夫人
郭嵩焘,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四年至咸丰六年佐曾国藩幕。
同治二年,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一边是以信宜为根据地的大洪国千军万马,一边是动荡半个广东省的严重土客械斗,郭嵩焘希望爱国爱民的冼夫人佑护苍生,所以上疏请奏封赐,同治皇帝钦准加封冼夫人“慈佑”封号。同治八年,知儋州事的徐锡麟写道:“……本署司前在高凉,郡民陈请,以夫人潜施保障,戡定信宜,吁恳再加封号。蒙前署抚部院郭,据情声请,详述前勋恩纶遄贲于炎方,御笔特加乎慈佑”。
光绪二年冬,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30余人启程赴英,在伦敦设立了使馆。光绪四年兼任驻法公使。
郭嵩焘身上有着强烈的家国之忧,光绪十七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他去世后,李鸿章曾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嵩焘立传,并请赐谥号,但未获朝廷旨准。
延伸
当朝对冼夫人的封赐
陈朝:太建二年,冼夫人因平定广州刺史欧阳纥反叛有功,冯仆(冼夫人的儿子)封为信都侯,迁石龙太守,册封冼夫人为了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隋朝:开皇九年,冼夫人率岭南各郡首领归隋,并迎接韦洸入广州接管岭南,被封为“宋康郡夫人”。
开皇十一年,冼夫人因讨伐番禺俚帅王仲宣反隋有功,被封为“谯国夫人”,并开幕府,置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皇后亦以首饰及宴服赐之。
仁寿元年,冼夫人因置番州总管赵讷于法,并巡视岭南十余州,抚慰俚僚有功,赐海南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
仁寿二年,冼夫人以寿终,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后朝对冼夫人的追赠
五代十国时的南汉:追封为“清福夫人”。
南宋:绍兴年间,高宗皇帝赵构赐号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封儋县中和镇冼夫人庙“宁济庙”。冼夫人又被加封为“柔惠夫人”。
明朝:追封为“高凉郡夫人”。
清朝:同治三年,同治皇帝追封冼夫人为“慈佑”,并赐“慈佑”金匾一面,悬于高州长坡旧城冼太庙内。
■参考文献
[1]《隋书·列女传》卷八十
[2]《清实录同治朝实录·卷实录卷之一百六》
[3]白雄奋 吴兆奇 李勋爵,《冼夫人文化全书》(第一、二卷)
[4]郑显国,《冼夫人全史》[M].
[5]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茂名历史文献丛书》(第十册)
【策划】陈戈 刘俊
【统筹】刘栋铭
【采写】邹祥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