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墟”即赶集,是广州乡村最传统的逛街方式。你有过趁墟的经验吗?在从化,“村巴”开进了墟市,让大家感受到新时代下乡村的烟火繁华,见证“百千万工程”从化实践的足迹和乡村振兴的成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每月逢五逢十的日期都是从化温泉镇鸡龙岗村的墟日。一大早,三五成群的村民已在排队乘坐公交车前往龙岗村。上车后,核载52人的公交车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相互聊家常、聊收成……
为方便村民群众出行,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单位广州市从化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从化公汽)共运营41条公交线路,覆盖了从化大部分的行政村,“村巴”开进墟市,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乡村传统的烟火气,并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和支撑。
“龙岗墟到了,请乘客在后门下车。”公交车经过墟场附近,司机潘建新熟练地操作着方向盘准备靠向站点。“司机大哥,我下车了!”这时,村民们纷纷背着自己的农产品缓缓下车,其中还有挽着环保袋的、牵着孙子的村民下车后往墟场的方向走去。李婆婆要去买鲫鱼煲汤,杨爷爷要买饲料喂养家里的小鸡,陈大妈要去卫生院复诊,林大叔要去购买生活用品……而他们行走在墟场中,人们仿佛都相互认识,摊主忙着跟老顾客打招呼,人与人之间感觉很是亲切,有着浓浓的乡情。购物结束后,村民拎着“战利品”心满意足地上车回家,虽然车和人只在热闹中短暂停留,待村民回家后,车厢便恢复了平静,但这是一辆村巴的常态。
在村巴线路工作超过了10年,潘建新是从化公汽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从以前的桃莲A线、桃莲B线开通至现在的从14路、从19路,他见证了线路最初什么都没有的村落到现在美丽乡村的演变全过程。
从磕磕绊绊的沙石路到平整的水泥路,从摸黑在村道到明亮路灯照亮通车路,晚上开车的时候不再是一片漆黑,道路标线、路牌、候车站台都有了;从路边的野花野草林到现在的农场果场,放眼望去从以前的平房到现在的三层小别墅,美丽乡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靓丽。近些年,依托一条穿村而过的水泥路和周边细密的公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经过,如今从14路、从19路经过的村庄翠竹遍地,别墅林立,美丽的环境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由于近年来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在全国大力宣传,还吸引到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潘建新见到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他高兴地说:“乡村的蜕变让我的工作更舒心了。”
进入新时代,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人们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更多样化了,但依然无法避免一些村巴还是会经过偏僻的镇街、村庄人口比较少的线路,这时应该怎么盘活一些站点重叠多、功能不是很明显的线路?从化公汽逐步对14条常规公交线路城区外站点实施优化调整。每天搭乘此线路的黄先生感叹:“优化调整之后,我们节省了出行时间,真的很好!”未来,从化公汽会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合理利用资源,服务持续优化。
墟市如此热闹,不如找个时间,坐上“村巴”去“趁墟”吧!
文字:黄颖瑶
图片:通讯员杨智伟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